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上)笔记整理

(完整版)《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上)笔记整理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上编写作基础第一章写作原理第一节一、什么是写作1、写作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2、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一个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意系统。

(写作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后,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表意系统)3、语义三角系统指出语义、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是一个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语义与客观事物具有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最为媒介,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标记客观事物,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4、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书面语)5、一般将写作文体分为: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杂交文体6、写作太极图的理解:(1)“写作太极图”的外圈表示写作的圆润通畅、循环往复、无所不包;(2)写作圈内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图形表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相互依存、阴阳互补的关系;(3)中间的S形分隔线表示“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并非”泾渭分明的两种文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并由此产生了“杂交文体”;(4)黑白鱼形图中的两个颜色相反的圆点,表示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文体”中包含着实用文章,“实用文体”中包含着文学作品。

二、写作的特性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1)写作的目的受社会性制约;(2)写作成品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价值个体性:文章的价值不在于趋同,而在于求异,作品必须具有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到的风格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性格、经历、文化教养、语言功底、智力(记忆力)、形象思考能力的综合体力实践性: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刻苦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三、写作的功能写作的功能:(1)记录与传播;(2)认知与审美;(3)宣泄与共鸣第二节、写作的系统一、写作的主体写作主体:(1)从“谁”来写的角度看,写作主体就是作者;(2)从不同层面来解析,作者是实践主体和精神主题的有机统一体。

二、写作的客体写作客体:从“写什么”的角度看,写作客体就是写作对象或写作的题材,即与写作主体相对应的一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总和。

包括:对象化的自然世界、对象化的社会生活、对象化的作者自身、对象化的精神产品。

三、写作的载体写作的载体:从“怎样写”的角度看,写作载体就是作品。

它是作者精神劳动的产品,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物态化承载体,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的四大要素:材料、主题、结构和语言四、写作的受体从“为谁写”的角度来看,写作受体就是写作主体劳动成果的接受者,具体来说就是读者。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都是写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关联,相得益彰。

写作系统组合规律:(1)写作系统是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个要素组成的,有一条信息流贯穿其间,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写作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不断进行双向构建的过程;(3)在写作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都是双重主体,既是接受主体又是创造主体;(4)遵循以上组合规律,写作系统的各要素才能构成相互交融、共同生存、有序共存、有序运行、良性互动的写作生命共同体。

第三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一、学习写作的要求(1)人文合一,德艺兼修;(2)热爱生活,钟情写作;(3)锤炼意志,持之以恒。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1)以生活为课堂;(2)从模仿走向创作;(3)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第二章写作主体第一节、作者的智力一、观察力(一)观察:观察是指作者接受信息的过程,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视觉活动。

(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工作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二)观察并不就是用眼睛看;观察是外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本体分析器的综合活动,视觉仅为外部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之一。

1.外部分析器:作者通过五官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刺激,输入大脑的外部分析器并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不同的感受;2.内部分析器:以反映内脏器官的感觉为主,包括饥觉、渴觉、窒息觉和痛觉等;3.本体分析器:动觉是肌肉感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旋转感觉、眩晕感觉等感觉的总称。

(三)贯彻能力强的人是因为感官特别敏锐吗?(否)观察力对于作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是观察力的强弱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感官敏锐的程度,而是由知觉、注意、思维、情感、联想、想象等因素决定的。

其中知觉是观察力形成的基础,思维是决定观察水平高低的关键。

(四)怎样进行观察?(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作者将注意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对象,有利于在大脑皮质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由于负诱导的作用,其他区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

(2)宏观观察与微观观察所谓宏观观察是指对事物的整体感知,从全局上把握事物的特征,而忽略局部的或细节的特征;与宏观观察相反,为官观察是指对事物细部进行特写式的观察。

(3)外向观察与内向观察外向观察就是对自身外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内向观察则是以自身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活动为对象进行的自我观察。

(4)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静态观察是指对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下的事物观察,动态是指对处于运动状态下的事物进行观察。

(5)科学观察与文学观察科学观察力求准确、客观,尽可能排除主观色彩,不允许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事物。

文学观察则要求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是客观事物烙上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印记。

二、记忆力记忆:记忆是大脑对于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即大脑皮质神经元之间暂时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

(一)写作可以离开记忆吗?(否)1、感性材料考形象记忆储存2、理性材料考逻辑记忆储存3、动情材料靠情绪记忆储存4、语言积累靠词语记忆储存(二)怎样对待遗忘统计以相对的是遗忘。

遗忘得原因:1、由于有价值的材料识记后没有被强化二逐渐消退;2、由于有价值的材料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其遗忘曲线接近无价值材料的遗忘曲线。

三、思维力思维:思维是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反映。

(一)为什么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1、文章的思想内涵取决于作者思维的深刻性2、文章的结构取决于作者思维的有序性3、文章的语言取决于作者思维的活动状态(二)思维有哪些类型?(三)怎样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思维定式分为:书本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自我定势、功能定势四、想象力(一)想象力的产生想象是作者对头脑中的表象经过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心理机制。

从想象的心里机制来看,想想也是大脑所具有的一种机能。

想象的特点:目的性、现实性、丰富性、清晰性、差异性丰富的想象是如何产生的?1、生活是激发作者产生想象的源泉2、记忆表象是作者进行想象不可缺少的基础3、灵感是作者进行想象的触发点4、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5、充分的内在自由是作者进行想象的重要前提(二)怎样培养写作的想象力?1、要有丰富的“内在图式(以信息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中的种种现象)”2、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表象的沟通能力3、要注意设想能力的培养第二节作者的能力智力和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能力则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本领。

能力的形成要以智力为基础,智力要转化为能力才能实施创造活动。

一、发现能力发现能力:作者摄取信息的额能力,是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写作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一)善于发现具有时代感的新意(二)善于发现具有价值的材料做到:1、在生活中静默观察;2、再调查中探胜求宝;3、在阅读中钩沉致远;4、在网络中遨游捕捉。

二、表现能力表现力:指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使之组合成为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语意系统能力。

(一)怎样提高表现能力1、揣摩名篇,建立写作范式2、刻苦练习,从模仿走向创作3、陶冶情操,博采众家之长(二)怎样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1、提高文化修养,建立良好的语言模式2、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铸造具有时代感的新鲜语言3、打破方块字的固体感,使文章成为流线型的语言艺术品第三节作者的素质作者的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一、思想素质(一)作者思想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1、作者的思想决定着写作动机2、坐着的思想决定着写作题材3、作者的而思想决定着写作主旨(二)作者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二、文化素质(一)作者的文化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1、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这文章的文化内涵2、作者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取材3、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文章的表现力(二)作者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写作具有综合性,又具有专业性。

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文化素质2、专业文化素质3、日常文化素质三、情感素质(一)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激发作用、同化作用、感染作用(二)写作中情感的融合方式第三章写作过程第一节前写作阶段一、产生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写作动机则是使写作主体产生写作行为的内驱力产生动机的来源:客观环境、思想情感、读者反馈均能触发写作动机二、收集材料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

人们历来主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材料)、言之有理(思想)、言之有序(结构),尤其强调“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收集材料的途径:第二节潜写作阶段(潜写作阶段即写作的构思阶段)一、确立主旨主旨的内涵:主旨通常称为“主题”(作品中的主要思想)主旨的类型:思想形主旨、情感性主旨、趣味性主旨、认知型主旨确定主旨的原则:正确、新颖、深刻确立主旨的方法:比较筛选法、收敛拓深法、反向求索法二、选用材料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素材”与“题材”这两个概念。

素材是原始的,未加工的;题材是经过提炼、加工、改造的。

三、安排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和构造。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的话,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一)安排结构的原则(二)如何安排结构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谋划首位—自然过渡—巧妙照应结尾的类型:自然结尾、束前结尾、引申结尾照应的类型:首尾照应、文题照应、前伏后应第三节显写作阶段一、语言表达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形象的载体,是运思的工具,是表达的媒介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语感的内涵:语言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是语言主体对语言客体的直觉感知和直觉判断。

语感包括两个方面:1、理解文章时的直觉性感受你能力2、使用语言时的无意识表达内驱力预感的特征:直觉性、整体性、倾向性语感对于写作的意义1、影响对语言的理解敏感度;2、影响对语言运用正误优劣的判断、辨析培养语感的途径敏感的语感基于丰富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积累、实践)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的过程:审视主旨—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注重方法(冷却法、讨论法)—锤炼语言—校正标点第三节后写作阶段写作成品的展示、传播、交流和反馈便是后写作阶段一、发表传播发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