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胚胎学理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胚胎学理论
二、 胚泡形成和植入
排卵、受精和植入模式图
1.卵裂:
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分裂后称为卵裂球。 30小时:2细胞 45小时:4细胞 3天:16细胞,桑椹胚。
受精卵细胞分裂
一边分裂一边向子宫移动
2.胚泡的形成
内细胞群
极端滋养层
*第4~6天,卵裂球形 成中空的胚泡(blastocyst)。
胚泡由输卵管移向 子宫腔内。
。 羊膜贴于绒毛膜,胚外体腔消失。 羊膜腔扩大,子宫腔消
羊膜腔
盘
2.羊膜 (2)羊膜与羊水的功能 羊膜上皮和胎儿产生羊水。 分娩前正常量为1000-1500ml。
五、胎膜和胎盘
2.羊膜 (2)羊膜与羊水的功能 ·羊膜腔内羊水的功能 ·胚胎活动自由,防止胚胎粘连 ·免受外力压迫和震荡。 ·临产扩张宫颈和冲洗产道。
胚外中胚层
三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和毛细血管。
初级 次级
绒毛膜
三级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2)绒毛膜的分布和变化 随着绒毛膜的发育形成两种类型: • 平滑绒毛膜 包蜕膜周围,退化消失。 • 丛密绒毛膜 基蜕膜处,生长茂密。
子宫腔 包蜕膜 平滑绒毛膜
壁蜕膜
绒毛膜
羊膜腔 绒毛 底蜕膜 脐带
丛密绒毛膜
胚胎学总论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描述胚泡形成与植入; 2、能描述二胚层时期及胚盘形成; 3、能理解胚体的形成及胚层的分化; 4、能了解三胚层胚盘形成以及胎膜与胎盘。
胚胎学
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生殖细胞的形成 ·受精 ·胚胎发育 ·胚胎与母体的关系 ·先天性畸形发生
胚胎发育分期:
胚胎发育分三期,共38周,266天。 胚胚期:从受精(第1天)至第8周末
胎期:胎儿生长(第九周)至出生
胚胎学的意义:
同基础和临床学科关系密切
·组织学
·妇产科学
·病理学
·儿科学
·遗传学
·计划生育和优生学
·发育生物学 ·男性科学
·生殖工程学
·肿瘤科学
总论
• 生殖细胞和受精
• 卵裂和胚泡形成 • 植入和胚层形成 • 胚体形成和分化 • 胎膜和胎盘 • 胚体双胎、多胎
和联胎外形特征
一、 生殖细胞和受精
(一)生殖细胞(略) (二)受精
精子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受精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在排卵后12小时内。 地点于输卵管壶腹部。 2.受精的意义: 激发卵裂、形成受精卵(新的个体)及恢复 染色体数目(新的性状)、决定性别。
胚泡植入及胚层的形成过程是如何的呢?
第二周:
植入和二 胚层形成
内细胞群形成 2 层
上胚层和下胚层
胚盘上下出现 2 个腔
羊膜腔和卵黄囊
胚泡腔出现第 2 个腔
胚外体腔
2.三胚层形成:
二胚层胚盘的上胚层 细胞在中线细胞形成原条 和原结。原沟深侧细胞扩 展形成胚内中胚层,继而 一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全 部置换了下胚层细胞而形 成内胚层,原上胚层改称 为外胚层,至此,胚盘形 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 胚层。
羊膜腔
羊膜
临床实践联系
·羊膜腔穿刺检查羊水,诊断胎儿发育 。
·羊水量反映胎儿发育 500ml以下羊水过少,无肾或尿道闭 锁。 2000ml以上羊水过多,消化管闭锁。
胎膜和胎盘
五、胎膜和胎盘
3.卵黄囊 (1)卵黄囊的形成 胚体内胚层上皮围于其下方形成。 (2)卵黄囊的演变 退化后被包于脐带。
胚泡腔
滋养层
胚泡的结构模式图
小结
3.植入过程
植入(implantation):受精后第6~7天,胚泡外的透明带消 失继而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于第11~12天结束。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相贴 溶解 埋入 修复
正常植入的部位——子宫体、底部
子宫底部
植入条件:
1、内膜处在分泌期 2、胚泡按时进入宫腔 3、透明带按时消失
四、胚体的形成和胚层的分化
(二)胚层分化
外中 内 胚胚 胚 层层 层
结咽缔与组消织化、管肌上组皮织 中枢血和消液周化、围腺软神肝骨经胰和系等骨统 表皮心及气血其管管附与系属肺统物上皮 肾上肾腺甲和髓状泌质腺尿、管甲道状旁腺
生胸殖腺系和统膀胱上皮
五、胎膜和胎盘
为胚胎的附属结构 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和内分泌作用。 胎膜包括:
胚外体腔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3)绒毛膜的功能 早期从子宫蜕膜中吸收营养和氧气。 后期丛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组成。
临床病理联系:
绒毛膜的病理变化 · 发育不良:胚胎缺乏营养或死亡。 · 葡萄胎(水泡状胎块):
滋养层增生过度,绒毛水肿。 · 绒毛膜上皮癌:绒毛膜上皮细胞恶变。
五、胎膜和胎盘
2.羊膜 由羊膜上皮和胚外中胚层组成。 (1)羊膜的演变 胚体增长,突向羊膜腔,羊膜腔扩大
蜕膜(decidua): 基蜕膜 包蜕膜 壁蜕膜
三、胚层形成
1.二胚层的形成:
内细胞群
上胚层 下胚层 (柱状) (立方状)
两层紧贴形成二胚 层胚盘。
上胚层上方 下胚层下方
羊膜腔 卵黄囊
上胚层 下胚层
内细胞群形成上下两层
胚外中胚层形成:
回顾受精卵第二周的变化:
滋养层形成 2 层
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
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胎盘包括:
丛密绒毛膜和基蜕膜。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滋养层表面形成的突起为绒毛。 (1)绒毛的组成 滋养层细胞和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 包在胚胎外和子宫蜕膜相接触。
内细胞群 胚泡腔
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五、胎膜和胎盘
1.绒毛膜
(2)绒毛的演变 根据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级结构: 初级绒毛干: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 次级绒毛干: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
胚内中胚层形成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三胚层的形成
畸胎瘤:
原结向头端延伸成脊索 ,脊索向前伸长,原条向 尾缩短、退化,若残留则 形成骶尾部畸胎瘤。
三胚层3D虚拟模型
卵裂、胚泡形成及植入、胚层的形成回顾
知识扩展:克隆(clone)
四、胚体的形成和胚层的分化
(二)胚体形成
扁形圆盘状胚盘形成圆柱形胚体。 头尾生长快于左右,头尾褶出现。 中部生长快于边缘,侧褶出现。 外胚层生长快于内胚层,内胚层卷于体内。
子宫体部
植入部位异常:
植入异常——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膨大 胎儿
植入异常——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 子宫颈内口植入
试管婴儿
*胚泡滋养层变化: 形成二层,为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外层,细胞界限不清。
细胞滋养层: 内层,细胞界限清楚。
植入的3D虚拟模型
植入中:
植入完成:
*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