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配置与选择
在行道树的应用上,目前我过有“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花园林荫道”等形式,大都在道路的两侧以整齐的行列进行种植。
如悬铃木有“行道树之王”的美称,故北自华北,南至华南,东自沿海,西至山城重庆都有种植。
在配置上一般均可采用规则式,其中又可分为对称式及非对称式。
当道路两侧条件相同时对采用对称式,反之可用非对称式,个别城市试行不规则式的配置方式。
行道树距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应少于0.7m,以1~1.5m为宜,树距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5m,株间距离过去习惯用4~8m,实际8~12m为宜,慢长树种可在其间加植一株,待适当大小时再移走。
树池通常约为1.5m见方,在有条件处可用林带方式,带宽不应小于1m,这种方式比树池方式对生长更为有利。
另外,植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的水平距离最小应大于1.5m,在多地震地区,与煤气管道的距离应大于3~5m,树木的枝条与地面上部高压电线的距离应在2.8~5m以上,必要时需适当修剪和设其他防护措施。
树木的枝下高度,我国多为2.8~3m。
行道树的配置应根据城市和道路区域的实际特点,确定道路的基础树种,并与其他树种合理搭配,避免种树过于单一的现象。
在温暖带等地区也应避免常绿树种过多的问题。
例如:宁波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行道树主要以香樟树、法国梧桐为主,80年代以后,香樟树作为宁波市的市树,逐渐代替法桐。
虽然樟树四季常青、树冠高大、生长也十分适宜,但由于树种过于单一,进入90年代以后病虫害就逐渐严重起来。
所以银杏、广玉兰、红白玉兰、乐昌含笑、深山含笑、木荷、桂花、楠木、合欢、无患子、红果冬青、喜树等树种,逐步成为宁波市的行道树。
另外冬季常绿树景观效果虽好,但是由于常绿树遮阳,使人有一种阴冷的感觉,所以,在此,较狭小的道路或繁华的街道应种植落叶树为好,如银杏、马褂木、无患子等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