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均衡
16.1 复习笔记
1.市场均衡
(1)均衡的定义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借用其他学科名词的例子,均衡这一概念就是马歇尔从物理学中借用的一个概念,均衡原指由于受到大小相同而作用相反的两种力的作用而使得物体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指的是在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市场力量:需求和供给,当需求恰好等于供给时,市场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的分类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市场均衡(亦称马歇尔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亦称瓦尔拉斯均衡)。
本章主要研究局部均衡。
如果用D(p)表示市场需求,S(p)表示市场供给,则达到均衡时,就有D(p)=S(p),称满足这一等式的价格p*就是均衡价格,q*=D(p*)=S(p*)就是均衡产量。
同样,利用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均衡就可以表示为:p S(q*)=p D (q*)。
2.税收对均衡的影响
(1)征收从量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
①从量税的定义
从量税是指对购买或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一定量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 在征收从量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p S 和p D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收):
()()D S D
S D p S p p p t =⎧⎪⎨=+⎪⎩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③图形分析
由谁来支付税收并不影响均衡的最终结果,但是会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图16-1所示(在A 图中,对消费者征税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B 图中,对生产者征税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图16-1 征税的影响
(2)征收从价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
①从价税的定义
从价税是指按每单位商品价格的百分比征缴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 在征收从价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p S 和p D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率):
()()()t D S D
S D p S p p p =⎧⎪⎨=1+⎪⎩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其余的分析和从量税完全相同。
(3)一个实例——在线性需求曲线和线性供给曲线条件下征税
假定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 =a -bp D 和S =c +dp S ,现在,政府对每件商品征收税率为t 的从量税,则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如下:
市场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即a -bp D =c +dp S ,并且由于p D =p S +t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解得:p S *=(a -c -bt )/(d +b ),p D *=(a -c +dt )/(d +
b ),相应的产量为q *=(ad -bdt +cb )/(d +b )。
可见征税后,需求者支付的价格上升,而供给者得到的价格下降。
如图16-2所示。
图16-2 线性需求下征税的影响
(4)税收的转嫁分析
当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时(如图16-3所示),消费者承担全部的税收,产量减少;当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时(如图16-4所示),生产者承担全部税收,但产量不变;当供给曲线介于这两种特殊情况之间时(如图16-5所示),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税收。
图16-3 消费者承担税收
图16-4 生产者承担税收
图16-5 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税收
(5)税收转嫁因子
税收转嫁因子f=E S/(E S-E D),其中E S和E D分别表示税前均衡点的供给和需求弹性,它可以用来度量消费者承担的税收份额,特别地,取E S=0和E S=+∞时,就得到了供给曲线垂直和水平这两种情况下的税收分担结果。
(6)税收的额外净损失及其产生原因
如果使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来估算征税引起的社会成本的变化,那么由图16-6可知:区域A+B就是征税引起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区域C+D则是相应的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同时政府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是A+C,当把这些损失和收入加总以后,就得到了税收的成本,也就是税收的额外净损失,它等于区域B与D之和。
图16-6 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从图16-6中还可以发现,这一额外损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商品的销售数量减少而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价值的损失。
由于不能向不存在的商品征税,所以政府不能从所减少的这部分销售数量上得到任何收益。
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纯粹的损失——额外净损失。
3.帕累托效率
(1)竞争市场的产量是帕累托有效的
竞争市场的均衡产量,即图16-7中q*是帕累托有效产量。
因为对于任何低于q*的产量,消费者愿意为额外一单位商品支付的价格高于供给者为提供这一单位商品索取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