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管理专题讲座

教师管理专题讲座


(三)发展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方法
1、能力是实践的自然结果,敢于实践有行动的人,
能力才能发展起来;
2、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只有经过实践、
练习,知识才能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考和研究是提升能力发展速度的催化剂
五、专业知识——思考教育问题 的工具
1、教师需要的那些知识: 伊劳特(Eraut)把专业实践所需的知 识分为两大类: • 公共命题知识:公共命题知识必然是外 显的,可供所有人使用,并通过著作、 广播和演说等公开途径传播。 • 个人知识:可分为外显的和内隐的两类。
2、对教师的基本看法: •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究竟能发挥什么
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开发智 力和能力; • 教师要发挥这些作用需要什么样的 专业素养:知识、能力、心力、性 格、品质及其权重值。
• ……
3、对教育的基本看法: • 教育能促进每个学生成为自食其力 的劳动者,能独立生存/还是能促
使每个学பைடு நூலகம்成为“人才”或者?
2、提升教学活动质量的能力: • A理解学生心理活动并据此调节教学程序的能 力,以学生思维为中心展开教学: 教师先适应学生——然后学生才能适应老师 ——老师引导地方向成长 • B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 C思考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发现确定问题——假设并制定验证方案——在
实验验证中提升教学艺术
(二)教师个人专长是如何发展起来 个人专业技巧寓于个体的四种行为中并通过这四个过程来 提高专业的表现。 1、信息(资讯)的获取和诠释(诠释又分为即时诠释、 迅速诠释和刻意诠释三种); 2、熟练行为:在处理问题时不需要认真思考和清晰的意 识控制的自动化的行为。 3、刻意行为:在处理问题时需要认真思考和慎重做出决 定的行为。 4、后设过程:是指那些控制一个人在上述过程的参与的 更高层次的思考——以熟练行为和刻意行为为对象的思 考行为,后设过程包括:对自己所作所想的评价,不断 地重新厘订事情的优先次序,批判地调整认知框架和假 定。
2、养成研究和思考的习惯,自觉更新传统观 念 • 成功的人与一般人有何区别? • 高分低能的原因何在,如何达到高分高
能?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学 生的老师”这句话又无道理?
……
四、通过不断实践提升自己专业
能力
(一)专业能力包括: 1、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清晰明了——有吸引力— —个性艺术 • 组织活动能力:预见——制定方案——分 配任务——检查指导——评估结果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问题一:为什么有的教师多以 表彰、鼓励的态度和方式,而有的 教师多以批评、惩戒的态度和方式 促进学生提高成绩? ——教育信念
• 问题二:为什么有的教师善于了解 学生,能够预测自己的每一项教育 行为可能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积极 和消极反应,而有的教师其不当的 教育行为对学生已经造成了伤害却 茫然不知? • ——教育智慧
• 个人外显知识:如果一个人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懂得 什么,并能向他人解释自己所懂得的,这就属于外 显的个人知识。 • 个人内隐知识:是个人已具有且对实践发生效用但 自己却不能完全意识到的知识。内隐知识从本质上 是实效性的,但也是保守的。实践行为大多情况下 都是个人知识发生作用的结果,其中的内隐知识更 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由于这个原因,一方面, 学习专家的内隐知识是件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 自己不恰当行为背后的内隐知识也不易检讨,进而 可能阻碍了个人的改进。因此必须采取一种有效方 法(即反思的方法)把内隐知识外显化,这样才可 以把良好的实践方法传扬开去,并且把不良的实践 方法加以修改。
教育信念 反思
教育智慧
操作展现
教育能力 /技巧 实践 /练习
• 反思——知识经验转化为教育信念 和教育智慧的桥梁
• 实践——知识经验、教育信念、教 育智慧转化为教育能力的桥梁
三、通过反思自己的工作更新教 育信念,提升教育智慧
(一)发现问题是反思的启动机: 1、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 什么样的学生是一个好学生; • 好学生是如何教育出来的。 ……
• 问题三:为什么有的教师善于 把来自于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 的教学方案付诸于行动,而且 能收到超出预期的效果,而有 的教师备课时设计的结果很好, 但上课后的实际结果总是不能 令人满意? • ——教育能力
教育信念
教育智慧
教育能力
知识经验、教育信念、教育智慧、 教育能力转化的中介
反思 教知识/学知识
• 教育有无负作用以及是如何形成的?
4、对知识(教育内容)的基本看法:
知识是什么,语言符号表示的表 征和关系/还是动作、过程、体验? • 什么是有用的知识,由教师或其 他权威人士界定/还是由学生界定? • 有用的知识是如何形成(获得) 的,阅读和听讲/还是实践体验?

(二)教学工作过程和教学研究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但在教学中两个并非能自然而然地达到统一 1、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扩展视野 • 有关人的本性、本质的理论; • 有关人的潜力的理论; • 有关人的发展的内控和外空的理论; • 有关人的动力系统得理论(自信、兴趣、目标) • 有关人生机遇的理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贾维斯(Jarvis )把知识分为三类:理性逻辑知识、 实证知识和实效(实用)知识。 (1)理性逻辑知识:即解决数学问题所习得的知识。 因为我们必须依循一定的逻辑法则推得结论。 (2)实证知识:是人们通过感官而得到的知识。 (3)实效知识:是经过实验获取的知识。当行动者知 道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情况下是可行的话,他所拥有 的便是实效知识。实效知识包括两个相关的层面, 一是“如何做”的知识;二是内隐知识。实用知识 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保守的、有惰性的。
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改革教学、提高质量关键在于 教师的想不想改和能不能改
• 政府的影响更多涉及到教育政策 • 校长的影响只能到达教室门口 • 吴志宏指出:“不管是集中管理也好,还是分权 管理也好,上课时教室门一关,教师总是按照自 己的习惯和愿望进行教学。” • 德国一位学者指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与 其说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还不如说是掌握在教师 手中,尤其是掌握在小学教师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