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 溶于水后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C.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是电解质D.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电离是不需要通电的,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即可电离,选项A不正确;B.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选项B不正确;C.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选项C正确;D.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出离子而导电,CO2不能电离,所以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碳酸是电解质,答案选C。
2.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答案】B【解析】【分析】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分别属于酸、盐、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盐、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分别属于酸、过氧化物、盐、碱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3. 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B. 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 清晨,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答案】C【解析】【详解】A.豆浆是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A错误;B.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发生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B错误;C.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无关,C正确;D.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涉及胶体性质,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错误;答案选C。
4. 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2SO4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②氧化物③弱酸④强酸⑤含氧酸⑥难挥发性酸⑦一元酸⑧二元酸A. ①②④⑤⑥⑦B. ①④⑤⑥⑧C. ①②④⑤⑥D.①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分析】H2SO4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强酸能完全电离,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H2S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①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从性质分类属于酸,故①正确;②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H2SO4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②错误;③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③错误;④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④正确;⑤H2S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故⑤正确;⑥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故⑥正确;⑦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⑦错误;⑧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⑧正确。
答案选B。
5.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SO4===H2++SO42-B. Ca(OH)2===Ca2++(OH)2-C. AlCl3===Al+3+3Cl-1D. Al2(SO4)3===2Al3++3SO42-【答案】D【解析】【详解】A.H2SO4电离生成H+和SO42-,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SO42-,A选项错误;B.Ca(OH)2电离生成Ca2+和OH-,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B选项错误;C.AlCl3电离生成Al3+和Cl-,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C选项错误;D.Al2(SO4)3电离生成Al3+和SO42-,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D选项正确;答案选D。
6. 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是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的电流从心脏经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电位差。
医生在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需要擦()A. 氯化钠溶液B. 医用酒精C. 葡萄糖溶液D. 碘酒【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所擦溶液需为电解质溶液,且该电解质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医用酒精、葡萄糖溶液、碘酒均不属于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溶液属于电解质溶液,故A项正确。
7. 一系列物质: NaCl、 Cl2、 NaClO、 Cl2O5、 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组合中也完全照此规律排列的是()A. Na2CO3、C、CO2、CO、NaHCO3B. Na2S、S、SO2、Na2SO3、Na2SO4C. NH4Cl、N2、NaNO2、NO2、HNO3D. 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答案】C【解析】【详解】从化合价角度,各物质的规律为氯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所以看各组物质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是否依次升高即可,故C正确。
从物质分类角度,物质的排布顺序依次为低价盐、单质、盐、氧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答案同样选C。
8. 下列离子方程式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H++OH﹣═H2O CH3COOH+NaOH═CH3COONa+H2OB. Ba2++SO42﹣═BaSO4↓ Ba(OH)2+H2SO4═BaSO4↓+2H2OC. CO32﹣+2H+═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D. 3Cu+8H++2NO3﹣═3C u2++2NO↑+4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答案】D【解析】【详解】A、CH3COOH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错误;B、Ba(OH)2与H2SO4的反应还包含了H+与OH‾生成H2O,错误;C、CaCO3为难溶物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错误;D、HNO3和Cu(NO3)2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可得离子方程式,正确。
故答案为:D。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A. 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0-9~10-7cmB. 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与Ca2+、Mg2+相同C. 胶体带有负电荷D. 该胶体遇BaCl2溶液可发生凝聚【答案】D【解析】【详解】A.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即为10-9~10-7m,故A错误;B. 盐卤(含Mg2+)和石膏水(含Ca2+)都是二价阳离子,食盐水和硫酸钠中钠离子是+1价阳离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胶体表面吸附的主要是阴离子,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即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好,故B错误;C. 胶体本身不带电,是胶体中的胶粒带电,该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故C错误;D. 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阳离子电荷越多对胶体影响越大,所以该胶体遇BaCl2溶液可发生凝聚,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0. 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 ④③①②B. ①③④②C. ④①③②D. 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硫酸铜可以首先被鉴别出来;然后利用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把氯化钡鉴别出来;最后分别向剩余两液体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氯化钠,有沉淀的为硫酸钠溶液。
所以这四种物质先后被鉴别出的顺序为: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或者是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即:④①③②或者④①②③。
故本题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或者制备中所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用稀硫酸清洗铁锈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A错误;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H2O+CO2↑+Ca2+,故B错误;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D用氯化铁溶液刻蚀铜板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D错误;答案:C。
12. 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B. 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至过量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D. NH4Cl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恰好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混合后导电能力变化的大小,关键是看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如果物质均是强电解质,加入一物质后生成物仍是强电解质,导电性变化不大,如果生成的物质因为难电离,则离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减小,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导电能力的大小,要比较单位体积内离子浓度的大小,A、醋酸是弱酸,导电能力不大,加入氨水后,生成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导电性变化大,故A错误;B、氢氧化钡、H2SO4均为强电解质,加入硫酸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下降直至为零,然后随着H2SO4溶液的滴入,导电性增强,故B错误;C、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导电能力几乎变为零,再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氢钙溶液, 碳酸氢钙属于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又会逐渐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C错误;D、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加入NaOH后生成NaCl仍是强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故导电性变化不大,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