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教案

通用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教案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一:建筑与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建筑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和时代风貌的写照,了解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例,因民族文化的不同,各民族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也是不相同的。

(2)了解我国和当地房屋建筑的特色,能分析当地房屋建筑特色的产生原因。

(3)通过对典型建筑物的欣赏,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物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建筑的发展分小组活动,由学生自主探究建筑特色,分享心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赏析各时代各国家的建筑,总结特色及产生原因。

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从历史上看,建筑发展经历了古典、近现代以及当代三个大的阶段。

从空间范围上看,在古典时期,世界上产生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埃及建筑、西亚建筑、古印度建筑、爱琴海域建筑、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等,近现代时期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等,到了当代,建筑出现了.“百家争鸣”多种风格流派共存的状态。

一、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环境通过视频,了解扬州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色。

二、从受限制到自由表达通过视频《我们的挑战——无人岛》学习了解原始生活中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遮风避雨,以了解原始社会的建筑,顺便学会一些求生技能。

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四、从关注建筑自身到关注使用者五、从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六、从风格迥异到风格趋同七、从使用传统天然或粗加工建筑材料为主到以现代工业化合成材料为主八、从单纯注重形式到空间形式并重第二课时分小组活动各小组分别收集中国各地或世界各国典型建筑的照片、录像与资料,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

分析这些建筑的特色,及其与民族文化传统和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二: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结构的含义,知道某一类建筑物的结构类型。

(2)了解拱卷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常见的建筑结构受力情况,能通过简单建筑物的案例,分析影响其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

(3)能设计简单的建筑结构,并制作模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了解建筑的分类及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

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内容(一)、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1)、建筑的分类建筑是按照功能来分类,建筑还可以按照时间、规模、民族文化特征、材料技术特征等分类:(1)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

(2)按照建筑时间分类,可分为方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未来建筑。

(3):按照规模分类,可分为小型建筑、中型建筑、大型建筑、巨大型建筑等。

(4)按照民族文化特征分类,可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伊斯兰建筑、欧洲文化建筑、希腊古典文化建筑等。

(5)按照材料技术特征分类,可分为砖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拱券建筑等。

2)、建筑的基本构成建筑局部构件有以下几个部分:(1)结构性部件:基础、桂子、梁、承重墙、楼板等;(2)功能性构件:散水、楼梯、檐口、维护墙、阳台等;(3)装饰性构件:天花板、线脚等;(4)环墙部件:直路、道路、场地、绿化等。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1、设计的基本类型两个最基本的类型,一是创造型设计,二是优化型设计。

创造型设计是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等的创新运用,来达到更加完美地解决实际建筑问题或创造完美的建筑体验的目的。

优化型设计者是利用通用的材来料技术及常见的形态解决一般性的设计要求,在一个普通的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内容都属于优化设计2、思维模式的分类人类思维的模式按照方向性的角度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内的内敛性思维,另一种是向外的发散性思维。

,收敛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夫没有归纳、分析、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按照空间的广度来看则可以分为整体式思维、线性思维、跳跃式思维等。

整体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把握住整体,注意到整体的要求与目的,线性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局部的逻辑连贯性,跳跃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各部分的联系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挥。

从思维所运用的器官来看,可分为逻辑思维和视觉思维。

3、建筑设计的目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

建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目的性都很强的工作,若没有专业且系统的训练,很难肩负建筑设计领域的工作。

(三)、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一、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

首先,要处理好建筑单体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以及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建筑造型的选择、建筑结构的选择、建筑安全的保障,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等:再次,需要注重的是空间、技术、施工等细节的推敲与优化设计,最后是经济和投资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注意建筑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1.社会文化2.地理环境3.政治与经济4.人的使用要求5.细节的要求6.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依据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三:建筑材料及其加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熟悉其中1~2类材料的性质、规格型号和用途。

常用建筑材料:砖、混凝土、水泥、沙石、木材、陶土制品、金属、玻璃、油漆、涂料,以及防水、防火与隔热、隔音材料等。

(2)能分析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与选用材料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危害,初步学会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

(3)初步学会1~2 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加工方法、连接方法及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了解建筑材料及新型建筑的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及连接工艺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内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与设计一、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1. 原始建筑材料及简单加工的建筑材料。

主要有木材、天然石材、传统工艺砖、夯土、传统工艺玻璃等。

2. 现代建筑材料。

现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现代工艺玻璃、铝板、现代工艺砖、混凝土、各种合成材料等。

二、建筑结构的种类与选择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墙体承重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大跨度结构体系、膜结构等。

三、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尤其是近代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儿大的成就,使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我们眼前,大片的森林草原被破坏、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全球,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物种灭绝过程之迅速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一些大城市现在几乎很难出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当自然失去生态平衡、物种濒临灭绝时,大自然也会对人类进行报复。

这一切的一切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逐渐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不可任意改造的客体,而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

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进行沟通,而不是同自然展开争夺战,抢点地皮及其他有限资源。

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由于科学、技术、社会、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大师和他们的作品。

建筑师在当时真正把握住了推动建筑设计向前发展的契机,把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思潮与学派更是纷涌而起。

所有的建筑入都在思索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都在寻找能够再次推动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生态学对建筑学的影响。

概念、基本特征、设计原则二、绿色建筑的概念。

国外关于“绿色”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三、智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四、节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四:建筑构造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构造的含义,知道某一类建筑物的构造类型。

(2)理解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构造与人的行为、生理及心理要求之间的关系。

(3)了解2~3类建筑构件的用途、特点,理解设计该构件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建筑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及有关建筑法规)。

(4)能设计或改进简单建筑构件,并能绘制设计草图。

(5)能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加工工具、量具、设备及加工方法,并制作所设计建筑物模型或构件(或模型)。

(6)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设计方案及其制作品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了解建筑的构造调查研究身边建筑的构造类型,分析优缺点分小组活动,合作制作模型展示模型并介绍建筑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调查研究身边建筑的构造类型,分析优缺点设计、制作并介绍建筑模型三、课时3课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调查学校及周围建筑物的构造类型、特点及用途,分析其门、窗或楼梯的用途与优缺点。

调查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设计对象及要求。

(2)组织学生体验过街天桥上下道是否方便行人负重、推车或在雨雪天行走,是否方便残疾人行走,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其设计。

(3)调查当地的建筑物因未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造成景观破坏的事例。

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1.建筑设计的内容。

一是建筑单体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二是建筑的功能设计;三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

2.建筑设计图式表达的内容:(1)构思草图(2)分析图(3)总平面图(4)平面图(5)立面图(6)剖面图⑺轴测图⑻剖轴测图(9)透视图(10)剖透视图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1.建筑设计的程序(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设计方案阶段。

(3)扩初阶段。

(4)施工图设计阶段。

2.建筑设计的步骤分析条件----构思-----形成方案----深化调整-----调整-----深入----调整----再细化一再调整----再深入------成果建筑设计的分析:设计分析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深人探索、认知。

设计分析主要包括有关自然关系的分析、有关社会关系的分析以及有关入的分析。

所有的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与建筑空间形态结合的基础上。

综合能力就是将已有的分析成果通过设计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最终把所有设计条件及内容整合到一个建筑中。

建筑设计的方法1.图解分析法2.模型分析法第二、三课时活动汇报课(制作模型及展示汇报)分小组制作建筑模型,在制作中体会各地建筑的特色及细节,并在制作的同时回顾所学到的知识。

提高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展示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写一段研究报告或导游词,向同学们展示介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