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开放现状
现状概述
2003年至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从60.9亿美元攀升至274.1亿美元,年均增长16.2%;文化服务进出口从10.5亿美元增长到95.6亿美元,年均增长24.7%。
同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贸易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
相关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政治经济利益和产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
文化贸易政策随着我国文化贸易的实际和我国的文化贸易战略目标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整体特征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2003年9月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006年8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
2009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2012年4月,商务部、中宣部等十部门共同修订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对文化产业的新闻出版类、广播影视类、文化艺术类、综合类的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
2014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
《意见》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验总结,是新
时期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
《意见》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坚持企业主体,坚持市场运作。
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目标:从微观看,要实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的目标;从宏观看,要达到使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的目标。
《意见》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15个分类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明确支持重点内容。
鼓励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提出了支持企业加强内容创新、拓展出口平台和渠道、开展技术创新等三个重点工作方向。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税收政策上,明确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全部实现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文化企业还可享受服务外包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措施。
多方面加大支持、实现突破,为文化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出口、海外并购投资等业务拓展新的融资渠道,降低汇率风险。
四是完善服务保障措施。
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中介组织等具体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关数据
1.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2014年三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4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逆差1206亿美元,其中电影、音像服务进口39亿美元,出口7亿美元,逆差约31亿美元.
2013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为369.7亿美元. 其中文化服务进出口为95.6亿美元。
2.具体行业分析
我们以电影、音像制品行业为例来分析中国在文化服务贸易中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