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卷6(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为避免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应淘汰的献血者是(分数:2.00)A.1次妊娠的女性献血者B.2次妊娠的女性献血者C.≥3次妊娠的女性献血者√D.多次献血的女性献血者E.有1次输血史的男性献血者解析:解析:超过3次以上妊娠的献血者一般不作为全血、血浆及单采血小板的供者,除非HLA和HNA抗体阴性,故应选择C。
其他选项不符。
2.属于自限性的输血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血小板输注无效B.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C.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D.输血后紫癜√E.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解析:解析:输血后紫癜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1~2周停止出血,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故应选择D。
3.最常见污染血液的细菌是(分数:2.00)A.革兰阳性杆菌B.革兰阴性杆菌√C.革兰阳性球菌D.革兰阴性球菌E.真菌解析:解析:细菌污染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少数为革兰阳性杆菌和球菌,真菌未见报道。
应选择B。
4.引起致死性的细菌污染反应的细菌是(分数:2.00)A.革兰阳性杆菌B.革兰阳性球菌C.抗酸杆菌D.革兰阴性嗜冷杆菌√E.革兰阴性球菌解析:解析:革兰阳性菌在4℃贮血条件下,很快失活或受到显著抑制,且该类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产生内毒素,所致输血反应多为非致命性。
而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革兰阴性嗜冷杆菌在4℃贮血条件下,生长活跃,繁殖能力强,且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常导致患者死亡。
5.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不取决于(分数:2.00)A.细菌的种类B.细菌的数量C.细菌的毒性D.患者的免疫功能E.健康献血者免疫功能√解析:解析: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污染细菌的种类、数量、毒性和患者的原发病以及免疫功能有关,与健康献血者无任何关系。
6.内源性细菌污染血液的是(分数:2.00)A.采血和输血器材消毒不严B.献血者采血部位消毒不彻底C.采血、成分制备无菌操作不严格D.献血者处于无症状的菌血症期√E.血液保存温度超过6℃以上解析:解析:此题的考点是细菌污染血液的常见原因。
一般细菌污染血液的原因大致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和其他不明原因三类。
显然D是内源性污染,其他均为外源性污染。
7.不提示细菌污染的是(分数:2.00)A.血浆混浊B.血浆有气泡C.血浆有溶血D.血浆有絮状物E.血浆呈乳糜状√解析:解析:细菌污染后血液可发生变化,可通过肉眼来观察。
正常血浆为淡黄色、透明。
但出现混浊、溶血、大量气泡、有絮状物应考虑有否细菌污染。
血浆呈乳糜状是严重脂血所致,故应选择E。
8.贮存中最易被细菌污染的血液成分是(分数:2.00)A.全血B.红细胞C.血浆D.血小板√E.冷沉淀解析:解析:因为细菌在室温条件下能快速增殖,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6小时后就进入对数级增殖,24小时的细菌数可达到致死剂量。
血小板贮存温度是22±2℃,因此是细菌最容易污染的血液成分。
9.枸橼酸盐中毒表现是(分数:2.00)A.高血钙B.低血钙√C.高血氨D.高血钠E.低血钾解析:解析:大量的枸橼酸盐可结合血浆中的钙离子,使血钙降低,故应选择B。
其他选项不符,应排除。
10.最易出现呼吸窘迫症的输血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循环超负荷B.过敏反应C.输血相关性肺损伤√D.肺微血管栓塞E.肺含铁血黄素沉着解析:解析:5个备选答案都可引起呼吸系统的症状,严重的循环超负荷、大面积肺栓塞也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但在输血不良反应中,引起肺部损伤最严重的应属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故正确的答案应是C。
11.枸橼酸盐中毒的典型症状是(分数:2.00)B.血压下降C.口唇发麻、手足抽搐√D.心律不齐E.扑翼样震颤解析:解析:枸橼酸盐中毒表现的是低钙血症,口唇发麻、手足抽搐是低钙的典型症状,也是首发症状,应选择C。
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律不齐是后期的表现。
扑翼样震颤是血氨增高的症状。
12.低钙血症时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T波正常、Q—T间期延长√B.T波高尖、Q—T间期延长C.T波低平,出现u波D.T波低平、S—T段下移E.异常Q波、S-T段抬高解析:解析:正确答案应是A。
B显示高血钾,C显示低血钾,D显示心肌缺血,E显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13.治疗枸橼酸盐中毒是(分数:2.00)A.氯化钾B.葡萄糖酸钙√C.碳酸氢钠D.氯化钠E.谷氨酸钠解析:解析:5个备选答案均是纠正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药物。
枸橼酸中毒主要表现是低血钙,毫无疑问是补充葡萄糖酸钙,故正确答案是B。
氯化钾用于纠正低血钾;碳酸氢钠常用于纠正酸中毒;谷氨酸钠则用于降低血氨。
14.高血氨症不能应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谷氨酸钠B.葡萄糖酸钙C.乳酸钠D.谷氨酸钾√E.碳酸氢钠解析:解析:输注库存血引起的高血氨症往往同时合并有高血钾的可能,故不能应用谷氨酸钾,而应用谷氨酸钠,故正确答案是D。
高血氨伴有高血钾时,应用葡萄糖酸钙对钾有拮抗作用;乳酸钠和碳酸氢钠则可促使血浆中的钾转移到红细胞内。
15.易引起高血氨症的受血者是(分数:2.00)A.肝血管瘤患者B.肝囊肿患者C.甲型肝炎患者D.早期肝癌E.接近肝性脑病患者√解析:解析:正常人血液中的氨以胺盐形式存在,含量极少,约0.04~0.10mg/dl,血液在4℃储存到21天时,血氨含量可增加到0.9mg/dl,当患者肝功能不全或接近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快速、大量输血易引起高血氨症。
其他选项患者虽然均患肝脏疾病,但不伴有肝功能衰竭应排除。
16.枸橼酸盐经过三羧酸循环后的产物是(分数:2.00)A.碳酸氢钠√C.磷酸钠D.谷氨酸钠E.精氨酸钠解析:解析:大量输血后常可引起一过性酸中毒,需慎用碱性药物。
因为大量的枸橼酸盐代谢可产生碳酸氢钠,而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故应选择A。
17.正常人枸橼酸盐中毒剂量是(分数:2.00)A.5g左右B.10g左右C.15g左右√D.20g左右E.25g左右解析:解析:正常人枸橼酸盐的含量是1~3mg/dl,但机体对枸橼酸盐的代偿能力很强。
枸橼酸盐进入人体后,大部分被肝脏和肌肉代谢,小部分在细胞外液中存留,经肾脏排除。
另外,甲状旁腺释放甲状旁腺素,动员骨钙向血中释放,以结合枸橼酸盐,因此一般不发生枸橼酸盐中毒。
枸橼酸盐中毒剂量是15g左右,正确答案是C。
18.不会发生枸橼酸盐中毒的是(分数:2.00)A.血浆置换B.肝、肾功能不全C.新生儿换血√D.术中输血3000mlE.失血性休克解析:解析:正常人中毒剂量是15g左右,相当于4000~5000ml枸橼酸盐抗凝血的含量。
故应选择C。
其他选项均是枸橼酸盐中毒的易发人群。
19.不是快速、大量输血的并发症的是(分数:2.00)A.循环超负荷B.出血倾向C.含铁血黄素沉着症√D.枸橼酸盐中毒E.低体温解析:解析: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反复多次输血并发症。
其他均为快速、大量输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20.能引起心律不齐的体温是(分数:2.00)A.<36℃B.<35℃C.<34℃D.<32℃E.<30℃√解析:解析:快速、大量的输注未加温的冷藏血,可使人体温降低,降到30℃以下,可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室性心律不齐及心搏骤停。
21.输血需加温的是(分数:2.00)A.输血3UB.输血速度30ml/分C.换血疗法或输血时患者静脉痉挛√D.受血者有温抗体E.输机采血小板解析:解析:新生儿换血疗法时应加温血液,以防止低体温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以及心律不齐等,应选择C。
输血超过5U;输血速度超过50ml/分;受血者体内存在很强的冷凝集素;患者静脉发生痉挛,发生输血穿刺部位疼痛时均应加温血液。
22.血液加温的水温不应超过(分数:2.00)A.32℃B.45℃C.42℃D.38℃√E.50℃解析:解析:水温不应超过38℃,加热血液到32℃是合适的。
温度过高可引起血液溶血。
23.血液中微聚物不包括(分数:2.00)A.白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纤维蛋白E.细胞碎片解析:解析:微聚物是由血小板、白细胞、细胞碎片、变性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无红细胞。
24.心脏体外循环时,血液中微聚物可引起(分数:2.00)A.肺栓塞B.脑栓塞√C.肾栓塞D.心肌梗死E.肠系膜栓塞解析:解析:血液贮存中形成的微聚物可通过标准孔径的输血器,输入人体后可散布到全身微血管造成栓塞现象。
最常见的是肺栓塞。
心脏体外循环时,输入的血液不经过肺循环,直接到脑导致脑栓塞,故正确答案是B。
25.死亡率最高的输血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B.过敏反应C.细菌污染反应D.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E.急性溶血反应解析:解析: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其他选项及时对症处理,一般都能抢救成功。
二、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患者因车祸外伤,于4小时内输血12000ml后出现神志模糊、皮肤苍白、软弱无力,临床考虑高钾血症。
(分数:8.00)(1).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电图表现有(分数:2.00)A.T波低平B.Q—T间期延长√C.PR间期缩短D.QRS间期缩短E.QRS波增宽解析:解析:高钾血症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是Q—T间期延长,其余选项是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为干扰项。
(2).若抽血查电解质,该患者血浆中K +浓度应超过(分数:2.00)A.1.5mmol/LB.2.5mmol/LC.3.5mmol/LD.4.5mmol/LE.5.5mmol/L √解析:解析:高钾血症一般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
(3).针对以上病情,可采取哪项措施(分数:2.00)A.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B.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C.静脉缓慢滴注10%氯化钾D.静脉缓慢滴注氯化镁E.使用肌松药解析:解析:降低血浆K +可以给予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60~100ml,再继续静滴100~200ml促进K +转入细胞内。
(4).预防高钾血症的措施不包括(分数:2.00)A.选用较新鲜的血B.避免使用库存期过长的血制品,避免加温血液C.选用临输前移除血浆的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D.避免将血液加温√E.积极纠正酸中毒解析:解析:大量输血时,为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应适当加温血液,因为低体温可刺激红细胞释放钾。
患者女,56岁。
身高155cm,体重60kg,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
术前查Hb 96g /L,PLT 34×10 9/L。
(分数:8.00)(1).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E.应使用冷沉淀解析:解析:血小板计数<50×10 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 9/L 以上才能实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