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
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
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结构。
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
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
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参见百度百科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 )》显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且不谈报告中数据的真实性,报告的中的资源利用率相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和欧洲国家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健全,国企垄断严重,大型工业之前不能形成有序的竞争模式,不关注成本和效益的比例。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水平较低,企业创新能力不高。
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能源利用率,还需要正确的国家制度和政策引导以及科技进步的推动。
2、产能过剩。
随着最近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其根本原因是增长方式的不合理。
导致这种恶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地方政府的干预是主要推动因素,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同时当地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财政收入依赖性太强,最终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
此外,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
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而“暴利”会进一步诱导各地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行业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尤其是去年以来的大气污染将环境污染拉入谷底,PM2.5严重超标,北京等大城市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对中国的环境担忧。
除此之外,水污染、土壤污染、自然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市场利益的诱惑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长期的环境破坏。
4、粗放型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线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引起了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中国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严重,毒奶粉、瘦肉精等,已经让国人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而这些问题正是粗矿型经济发展造成企业的盲目趋利心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大多数企业目光短浅,利益熏心,企业做大了就会出质量问题,没有自己经典的老品牌,中国的国际品牌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并不被国际认可,尤其是第三产业。
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考虑长远利益,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真能与世界经济接轨。
5、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盗版现象严重,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的科技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我们更要努力追赶发达国家,但是目前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依然紧缺,如汽车、电子产品等仍依赖于进口,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仍然是不够的,科技创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在目前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科技企业不占优势,尤其是IT行业的从业者处境艰难。
此外,我国不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盗版、假冒现象严重,而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处罚较轻,且大部分盗版者并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正规企业的发展,更大大降低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因此,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一)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优越性基于以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与粗放型经济发展相对立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我国在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必须对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有正确的认识。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在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下:(1)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转移、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2)在同样的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下,所受的资源约束和通货膨胀压力较;(3)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则增长过程基本上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一般只存在较小的属于动态经济的自然波动;(4)产品的品种较多、质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库存积压较少。
因此,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增长代价较小,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高的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与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
第四、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需要的努力1、转变发展理念。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上一代领导人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虽然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也就是说一切发展都必须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这种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势必造成趋利主义,很难做到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落实到实践中,各级地方政府盲目追去GDP增长而忽视环境和资源保护。
因此,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
要摈弃片面追求GDP曽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
国民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反映为个人收入的增加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够享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2、提高全民素质,加强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上层建筑业可以做狭义理解为人的精神领域素质,虽然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不免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没有上层建筑的经济发展是可怕得,既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做过那样的道路,有过血的教训,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上层建筑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发展是同等重要的,我国目前的这种文化落后,全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
我国很早就倡导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直到2000年才正式对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国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好的,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