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级药剂班复习题(新)

2014级药剂班复习题(新)

2014级药剂班《药剂学》期考复习题一、选择题(一) A型题(单项选择题)1.每张处方中规定不得超过()种药品A. 3B. 4C. 5D. 6E. 72.在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其不属于四查的内容是()A. 查处方B. 查药品C. 查配伍禁忌D. 查药品费用E. 查用药合理性3.在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其属于十对的内容是()A.对科别、姓名、年龄; B.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C.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D.对临床诊断。

E.以上都是4.一般应制成倍散的药物是()A.毒性药物B. 液体药物C. 矿物质D. 共熔组分E. 挥发性物质5.下列属于假药的是()A.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B.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C.超过有效期的D.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E.被污染的6.下列属于劣药的是()A.擅自添加防腐剂的B.变质的C.被污染的D.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E.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7.处方中表示每日3次的外文缩写是()A. qdB. b.i.dC. t.i.dD. q.i.dE. q.h8.处方中的ss的中文含义是()A.加至B.适量C.立即D.一半E.隔日一次9.泡腾颗粒剂遇水能产生大量气泡,是由于颗粒剂中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气体,此气体是()A.氢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E.其他气体10.相对密度不同的粉状物料混合时应特别注意()A.搅拌B.多次过筛C.重者在上D.轻者在上E.以上都不对11.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A.维生素A油溶液B.维生素C水溶液C.维生素D油溶液D.维生素E油溶液E.牡荆油12.下列哪种药物宜做成胶囊剂()A.风化性药物B.药物水溶性C.吸湿性药物D.具苦味或臭味的药物E.药物的稀乙醇溶液13.下列对各剂型生物利用度的比较,一般来说正确的是()A.散剂>颗粒剂>胶囊剂B.胶囊剂>颗粒剂>散剂C.颗粒剂>胶囊剂>散剂D.散剂=颗粒剂=胶囊剂14.下述片剂辅料中可作为崩解剂的是()A.淀粉糊 B.硬脂酸镁 C.羧甲基淀粉钠D.滑石粉 E.羧甲基纤维素钠15.压片时造成黏冲原因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压力过大B.颗粒含水量过多C.冲头表面粗糙D.颗粒吸湿E.润滑剂用量不当16.糖衣片包衣流程正确的是()A.素片→包粉衣层→包隔离层→包糖衣层→打光B.素片→包糖衣层→包粉衣层→包隔离层→打光C.素片→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打光D.素片→包隔离层→包糖衣层→包粉衣层→打光E. 素片→打光→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17.以下可以供口服或注射用的表面活性剂是()A.卵磷脂B.十二烷基硫酸钠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苯扎氯铵E.硬脂酸钠18.具有杀菌作用的表面活性剂是()A.肥皂类B.两性离子型C.非离子型D.阳离子型E.阴离子型19.临界胶束浓度的英文缩写为()A.CMCB.CMPC.GMPD.HLBC20.渗漉法的正确操作是()A.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排气→渗漉B.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渗漉→排气C.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D.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E.粉碎→润湿→浸渍→装筒→排气→渗漉21.酒剂与酊剂的不同点是()A.含醇制剂 B .具有防腐作用 C.吸收迅速 D.浸出溶剂 E.澄清度22.复方碘口服液中,碘化钾的作用是()A.抗氧作用B.增溶作用C.补钾作用D.矫味作用E.助溶作用23.下列剂型中吸收最快的是()A.散剂B.混悬剂C.溶液剂D.胶囊剂E.胶体溶液24.下述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A.加入助溶剂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制成盐类D.应用混合溶剂E.搅拌25.下列是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是()A.植物油B.固体石蜡C.鲸蜡D.凡士林E.聚乙二醇26.下列对热源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一定的耐热性、不挥发B.有挥发但可被吸附C.溶于水,不能被吸附D.有一定的耐热性、不溶于水E.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27.输液剂配制常用()A.浓配法B.稀配法C.等量递加法D.化学反应法E.浸出法28.下列不属于滴眼剂附加剂的是()A.抑菌剂B.崩解剂C.pH调整剂D.渗透压调整剂E.增稠剂29.膜剂的最佳成膜材料是()A.HPMCB.PVAC.PVPD.PEGE.CMC30.两种药剂配伍后产生变色属于()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配伍变化C、药理配伍变化D、生物配伍变化E、环境配伍变化31.青霉素钾制成粉针剂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药物氧化B、防止微生物污染C、防止药物水解D、便于分剂量E、便于包装32.下列哪项不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A、共沉淀法B、注入法C、超声波分散法D、薄膜分散法E、冷冻干澡法33.列哪一种物质是渗透泵片中用到的渗透压活性物质()A、淀粉浆B、乳糖C、氢化植物油D、脂肪E、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34.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顺序一般认为是(D)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E、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35.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是()A.麻醉药品B.新药C.精神药品D.医疗用毒性药品E.放射性药品36.关于药物粉碎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于进一步加工B.利于浸出C.颗粒越细越好D.粉碎度越大越好E.利于干燥37.处方中的药品名称应当使用()A.药品通用名称B.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C.复方制剂药品名称D.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E.规范的英文缩写体名称38.引起片重差异超限的原因()A.颗粒中细粉过多B.加料斗内物料的重量波动C.颗粒的流动性不好D.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E.颗粒中水分太少39.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方面常用作()A.润湿剂B.乳化剂C.增溶剂D.润滑剂E.去污剂40.下列可供注射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A.大豆磷脂B.聚山梨酯80C.卵磷脂D.泊洛沙姆E.十二烷基硫酸钠41.对热不稳定药物的干燥可采用的方法有( )A.常压干燥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红外线干燥 E.冷冻干燥42.乳剂不稳定的表现有()A.分层B.絮凝C.转型D.合并与乳裂E.酸败43.用于眼部手术的眼膏剂不得含有()A.抑菌剂B.黄凡士林C.液状石蜡D.羊毛脂E.抗氧剂44.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把空气洁净度分为哪几个等级?()A.100级B.1000级C.10000级D.100000级E.300000级45.气雾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A、口服用B、肺部吸入C、直肠用D、空间消毒E、皮肤和黏膜用46.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有()A、空气B、温度C、金属离子D、溶剂E、包装材料47.下列关于缓释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释制剂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B、缓释制剂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C、缓释制剂可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D、将半衰期长的药物设计为缓释制剂E、释药率与吸收率往往不易获得一致48.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二、填空题1.处方的内容包括、和。

2.普通处方为色;急诊处方为色;儿科处方为色;麻、精一处方为色;精二处方为色。

3.国家药品标准是和。

4.处方作为法律依据应妥善保存,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年。

5. 1千克= 微克,1升= 毫升6.用天平进行称量操作,应遵循物码。

7.制备颗粒剂时,制备软材必须干湿适宜,标准是、。

8.根据囊材的性质,胶囊剂可分为、、。

9.分别写出下列物料的英文缩写:聚乙二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10.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有、、等。

11.表面活性剂可分为、、、和。

12.表面活性剂毒性的大小,一般是>>。

13.流浸膏剂除另有固定外,每ml相当于原药材 g;浸膏剂每g相当于原药材 g。

14.根据公式可知,减少微粒密度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增大分散介质均可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从而增强混悬剂的稳定性。

15.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和椎管注射。

16.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焦性没食子酸等是注射剂中常用的剂。

17.依地酸钙、依地酸二钠常作为注射剂的剂。

18注射剂的灭菌法分为和。

19.冷冻干燥制品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预冻、、。

20.滴眼剂的附加剂有、渗透压调整剂、和增稠剂。

21.栓剂的制备方法有和。

22.气雾剂由、、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四部分组成。

23.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与三个方面。

24.包合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包合材料是环糊精(CYD)及其衍生物,其中为白色结晶粉末,在药剂学上使用最为广泛。

25.广泛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有微球、纳米囊(球)、。

26.靶向制剂可分为制剂、制剂、制剂三类。

27.目前使用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和药物。

28.消除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的倒数,如或。

29.以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公式为:t1/2 =0.693/K 。

30.生物药剂学中,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过程,其中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合称为。

三、名词解释1.药品:2.控释制剂:3.生物利用度:4.生物半衰期(t1/2):5.缓释制剂6.V D :7.“四查十对”:四、简答题1.在口服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的顺序是?答:2.人体必需氨基酸包括哪些?(12分)答:3.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有那些?答:4.复方硫磺洗剂【处方】沉降硫 3g硫酸锌 3g樟脑醑 25ml甘油 10ml羧甲基纤维素钠 0.5g(1)分析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作用?(2)樟脑醑在配制时应如何加入,为什么?五、计算题1.某种药物测得其初始血药浓度是16mg/ml,过了8个小时后测得血药浓度是4mg/ml,问:经过几个半衰期,半衰期是多少?答:2.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吸收达高峰后抽血2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μg/ml及18.7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h,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3.欲配制100g HLB值为6.8的乳化剂,需聚山梨酯80(HLB值为15.0)和司盘65(HLB值为2.1)各多少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