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技术交底书
16、 涵洞急流槽设置必须遵循早接远送的原则。施工时急流槽应 结合实际地形合理布置,尽量设置在原状土上。基坑开挖后,地基必须 严加夯实,压实度不小于 90%。急流槽每隔 5—8m 或地质变化处设一道 沥青麻絮沉降缝。急流槽底纵坡大于 10%时,每隔 5m 设置一道底宽 1m 的防滑坎。急流槽根据坡度采用台阶状,起消能作用,必须保证急流槽 底厚度不小于 40cm。施工时做好周围陷穴、冲沟等不良地质的处理,确 保急流槽稳定、安全。位于路基边坡上的急流槽,须待路基填土完成后 再开挖施工,必须对急流槽重新进行夯拍,急流槽设流水台阶以消能及 便于养护维修,急流槽底需每隔 5m 设一道底宽 1m 的防滑坎,急流槽四 周满铺一层复合土工膜,在每处路基平台上及坡脚底均设置消力池。
3、 盖板吊装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考虑。堆放或吊运位置距板端不得 超过 0.4 米。
4、 涵台支撑梁的施工应与涵台基础同时进行。 5、 涵台台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涵长方向每隔 4-5 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必须贯穿整个涵台断面(包括基础),缝宽 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 向平行。
页脚内容 10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页脚内容 10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17、 黄土或粘性土涵洞,基坑开挖后需对原地基采用凸轮压路机 进行压实,观测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应 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 压实。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进行调整处理后方可碾压。
18、 当涵洞填土高度 H≥8m 且涵洞基底为黄土时、涵洞位于填方 上时需设预拱度,预拱度为全涵设置,包含涵洞顶板、涵台台身、涵洞 基础和铺砌。涵洞进口涵底标高不变,涵洞基础施工时按抛物线设置 δ=1/2*L*1.5%,且 δ﹤(H1-H2)﹥/2。
19、 其他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程办理。
四、涵洞施工工艺(工艺流程见附表):
1、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每次浇筑 4 或 5m,浇筑到预埋钢筋位置时,将钢 筋网片加工布设后进行浇筑。模板均采用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规范专用条款要求 的钢模板,浇注前,应对支架、模板、预埋件进行检查,板内如有杂物、积水等 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涵身砌筑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的结构尺寸及规范标准进行,确保涵身各断 面尺寸准确,满足设计要求。每节盖板涵身一次浇筑,模板采用 1m*1.5m 钢模板 组合而成,钢模板进场后要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模板打磨后用建筑用 107 胶涂刷 均匀后,再进行模板拼装。
三、 涵洞施工要点:
1、 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以上时才能进 行脱模、移动和堆放。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支,不 得将顶底倒置。
2、 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北间、板与 板之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 M10 砂浆。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 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页脚内容 10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15、 位于坝式路基及高填方路基上的涵洞建议采用反开挖法施 工,其施工步骤工艺要求如下:首先与路基一并填土至涵洞换填底标高, 然后在涵洞轴线两侧 10m 的填土全宽范围内强夯,之后换填基底水泥稳 定砂砾垫层(其配合比为水泥:石灰:砂砾=6:4:90),必须分层夯填, 压实度不小于 95%,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要求值,再浇筑涵洞 基础混凝土,基础四周须满铺一层塑料布以防混凝土内水分流失,注意 将台身与基础连接钢筋扳倒,待浇筑台身混凝土时再扳起对应焊接。基 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填筑路基至涵顶标高以上 1m,然后垂直开挖涵洞基 坑,宽度仅为台身两外缘之间距,浇筑涵洞台身混凝土,将台身与基础 连接部位混泥土凿毛,连接钢筋对应焊接。浇筑台身混凝土时将基础外 包塑料布揭起,铺挂在台身两侧的基坑上,以防止台身混凝土水分流失。 最好架设盖板,涵顶回填。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
交底 单位
交底 人
接收 人
甘麦公路土建 3 标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 公司
工程地点 接收单 位
审批人
编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 -
交底内容: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书
一、 工程概述:
甘麦公路土建 03 标涵洞施工数量一览表
中心桩号
孔径
长度
结构类型
K13+181
2
27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K13+860
1.5
35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K14+276
2
33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K14+625
3
34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K15+878
1.5
29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页脚内容 10
K16+820
2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27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二、 涵洞材料组成:
盖板采用 C30 砼,涵台台身及台身基础为 C25 砼,八字墙基础及截水墙为 C20 砼,八字墙洞口铺底上层采用 20cm 厚 C20 砼,下层采用 125cm 厚 6%水泥稳定 砂砾基础垫层(K13+181 涵洞无水稳设计)。
6、 凡是采用填石抬高地基上的涵洞,都应设设沉降缝。沉降缝之间 必须放置 2cm 的夹缝板。沉降缝必须竖直,且是通缝。
7、 设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8、 涵洞沉降缝的防水措施为: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 沥青砂,并在流水面边缘以 1:3 水泥砂浆填塞,深度 15cm。在基础顶面 以上,洞身接缝外侧以热沥青侵制麻筋填塞,深度 5cm,洞身内测以水泥 砂浆填塞,深度 15cm,中渐渐西填以粘土。涵洞外侧防水措施可在涵洞 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沥青两道,毎道厚度 1.5mm,涂后不再另抹砂浆, 在涵洞外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9、 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深不一或地基承载力发生较大变 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沉降缝。 10、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可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 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注意平整。 11、位于冻胀土地区的涵洞,两端自洞口向涵身 2m 范围内的基底应置 于冻土线以下。 12、冬季进行混凝土或砌体施工时,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中的相应要求注意防冻。 13、涵台台后处理按《涵台台后回填示意图》处理。 14、施工中当涵洞上填土高度不足 1.0m 厚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 备对涵顶上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