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3 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解释
1、财政政策乘数
dY
1
dG 1b(1t) dk
h
2、dY/dG与△Y/△G的差异:
财政政策乘数考虑了货币市场的因素。
3、结论: (1) d小,财政政策效果大——IS陡峭 (2) d大,财政政策效果小——IS平缓 (3) k大、h小,财政政策效果小——LM陡峭 (4) k小、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LM平缓
a、IS陡峭(红线,d小,b小),移动IS曲线, 政策效果大(Y0Y2)
b、IS平缓(蓝我线国,ISd陡大峭,,b所大以),移动IS曲线, 政策效果小(1Y9098Y~1)今采取积极
财政政策。
例: 为什么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0.19
年度
1985
17.5
4.92
14.8
-4.17
10.1
-15.22
14.1
-18.7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d
1.31
3.72 -0.21 -0.25 -1.95 -11.1 5.23 2.33 3.56 -3.55 -0.66 -0.75
1.2 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r
IS4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2、财政政策的极端: 2.1凯恩斯极端
——“挤出”效应等于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条件: a、LM为水平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 b、IS为垂直线,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等于0。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IS1 IS2
LM
r0 y0 y1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3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 常用实际国经内常项生目产余总额值+资年本均项增目长余率额来=0衡量。
1.4 国际收支平衡: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0。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2、政府手中的两大法宝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2.2 古典主义极端 ——“挤出”效应无限大,财政政策无
效 条件: a、LM为垂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等于0; b、IS为水平线,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无限大。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r1
找到⑵工作充的人分。就业的衡量
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2 物价稳定:
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可用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 变化: 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PPI)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GDP deflator)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3.1 形成 3.2 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4、问题的延伸——IS曲线的中国特色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1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r LM
E
r0
E’
O
Y
Y0 Y1 Y2
r0、Y0相同,右移的距离EE’相同,但效果Y0Y2>Y0Y1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结论: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基本原理 2、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一般原理
1.1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2 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3 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2、极端情形: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 3、一个关键概念——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r
扩张性财 政政策
LM0
r1
E1
紧缩性财
政政策
r0
E0
IS1 IS0 y y0 y1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模型:IS-LM 模型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基本原理 2、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基本原理 2、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基本原理 2、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我 国
1986
的
1987
投
1988
资
1989
利
1990
率 弹
1991
性
1992
(
1993
均
1994
值
1995
1996
1997
)
1998
△I/I
△r/r
38.8
22.7
17.33
21.5
0
25.4
6.82
-7.2
34.04
2.4
-9.52
23.9
-12.28
44.4
-4
61.8
11.81
30.4
13.66
LM
IS3
IS2
IS1
O
Y1 Y2 Y3 Y4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结论: a、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
果小(Y3Y4) b、LM平缓(k小、h大),移动IS曲线,政策效
果大(Y1Y2)
从图上可以看出, Y1Y2>Y3Y4,而IS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思考:我国的LM曲线平缓还是陡峭?
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政府 变动税收、支出和借债水平以影响总需求 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所作的决策。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2、财政政策原理分析: 2.1扩张性政策: T↓→IS右移→Y↑, G↑→IS右移→Y↑ 2.2 紧缩性政策: T↑、G↓,导致IS左移,Y下降
图形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基本原理 2、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基本原理 2、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1、财政政策的含义: 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财政政策(1)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
摩擦性失业:
1.1在充生产分过就程业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如:经济结构
期自的愿⑴、失局业含部:性义的失业。
调整引起的产 业兴起和衰退
的失有业劳。一动般能力指但一不切愿接生受产现要行工素资(水平包而含形劳成 动)都有
非机自有愿会劳失以动业能:自力己并愿愿意意接的受现报行酬工参资水加平生但没产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