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解析(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 曹操B. 刘备C. 谢安D. 孔子【答案】 C【解析】【分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C【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

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A. 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B.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C. 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D.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答案】 C【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

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B.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学记》《易经》《春秋》。

C. 欧阳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包法利夫人》等。

【答案】 A【解析】【分析】此题B项应该是《礼记》不是《学记》;C项欧阳修的年代是北宋;D项《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做好要分类识记整理,记清作家以及作品,一般文学分类文体特点等。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小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大世界”的关怀。

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

B.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C. “见教”,意为“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

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D.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或者名家的相关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ACD正确;B选项欧阳修是北宋时代,故选B【点评】在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人物时候的时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巨大变化。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 《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

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答案】 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项的“ 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错误。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找出错误。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

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对课内名篇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解析】【分析】B。

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9.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错误,《核舟记》的是魏学洢所做;B项错误,词牌名不能规定写作内容;C项错误,《悲惨世界》是雨果所做;D项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以及著名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根据选项描述,抓住关键细节进行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比如本题A项,虽然看上去描述很合理,但错误设置在“张冠李戴”上,张潮,清代文学家,而《核舟记》是明末散文家的作品,作者是魏学洢。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不是明代。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摘自《新京报》)【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

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1)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

(2)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

(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书名:________;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3)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来进行宣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