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热点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近年来中美合作中美摩擦也不断出现。

我们高考热点应该多关注近年来中美合作和摩擦相关史实,找出课本相关切入点进行复习。

一、热点背景: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2009年整整30周年了。

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2、2009年12月4日上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

3、中美两国首脑承诺要共同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

4、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落幕。

奥巴马赢得338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所需的270张。

麦凯恩仅获163张。

奥巴马赢得6200多万张选民选票,总数过半,麦凯恩获5500多万张选票。

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以巨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历史性地当选美国首名非洲裔总统,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他将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

奥巴马随后在芝加哥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承诺与共和党合作,为美国带来变革。

5、温家宝记者会对美国发出四大政经信号2010年在3月14日《新闻今日谈》节目中,评论员杜平对温家宝记者会讲话做出评析。

他指出,温总讲话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出4大政经信号,第一,中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将视国内外形势择时退出。

第二,回击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暗示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升值。

第三,在外交上暗示中美关系短期内不会回暖。

第四,告诉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想避免对华贸易逆差,需放开对华科技品出口。

二、知识梳理:1、中美关系:(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

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

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

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

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1949年新申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

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复杂的中美关系与合作问题:①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改善和发展。

第一,中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立场一致,进行着广泛的交流。

2004年6月7日,中美两国举行第四次反恐磋商,双方就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问题广泛交换了看法。

第二,2004年6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商务部长等客人时说,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2004年8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一行时指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史蒂文斯重申了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②中美双方在人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第一,2004年5月13日,美国的所谓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发表2004年度报告,对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宗教状况妄加指责,其涉华部分利用不实材料肆意攻击中国的宗教和民族政策,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第二,2004年9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所谓"支持香港自由"决议案,对香港居民的人权与自由指手画脚。

对此我国外交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美方停止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③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第一,2004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与胡锦涛主席通电话时再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

第二,2004年5月上旬,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议案,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

第三,2004年7月1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重申《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两院共同决议案,鼓吹扩大对台军售,敦促美国政府提升美台军事关系,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

▲从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获得那些启示?(1)弱国无外交;(2)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3)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4)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5)和而不同,斗而不破是处理双方关系的重要策略;(6)建设性合作成为当前中美关系的主流。

三课本有关美国的考点链接: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二美国1787年宪法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走向多极化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三蒸汽力量和四走向整体的世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二罗斯福新政、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四向距离挑战★美国历史链接:美国的崛起和困惑(1)崛起过程:①独立战争——建国;②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为经济起飞铺平道路;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④参加一战(1914-1918),大发战争财;⑤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尝试建立霸权;⑥1929~1933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⑦二战时,面对法西斯的暴行,美国先是保持中立,然后被迫参战,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1945年,新任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2)美国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①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②20世纪60、70年代,霸主地位受到挑战,霸主地位动摇,(苏联与其争霸、西欧与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及解体、第三世界兴起);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美霸主地位加强;(3)美国崛起的启示: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美国崛起的根本动力。

②在制定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方面,美国审时度势,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③中国也处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避免与超级大国直接对抗,通过经济的发展和软实力的增强来实现崛起是大国成功崛起的必由之路。

(4)美国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①贫富差距拉大,矛盾冲突时有发生;②种族歧视现象难以消除;③毒品泛滥、社会暴力愈演愈烈,邪教组织危害极大;④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四、高考热点预测:1、经济方面: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联系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人民币升值问题相联系2、政治方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台湾问题(2010年美国对台湾军售)西藏问题(奥巴马会接达赖)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相联系1787年联邦宪法和中国法制建设相联系3、文化科技方面:美国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和谷歌互联网等相联系【热点训练】: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

在上海这里,我们看到了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还有企业家的精神。

这些都是中国步入21世纪的迹象,让我感到赞叹。

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

而我们两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演讲2009年11月16日材料二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说.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摘自新华网材料三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佳通轮胎美国分公司执行副总裁维克.德罗利奥对此(美国轮胎特保案)深表失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