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任务2饲料原料的识别与品质检验子任务3-4.
任务2饲料原料的识别与品质检验子任务3-4.
(2)感官鉴别 ①气味 每种油均有特有的气味,这是油料作物固有的,如豆油有豆味,花生油有花生味 ,菜籽油有菜籽味,芝麻油有芝麻特有的香味等。检验方法是将盛装油脂的容器 开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 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上下闻 其气味。 ②滋味 每种油脂都有其固定的独特滋味。用嘴尝油脂,不正常的变质油脂会带有酸、苦 、辛辣等滋味和焦苦味,质量好的油脂则没有异味。方法是用玻璃棒取少许油样 ,点涂在已漱过口的舌头上,辨别其滋味。 ③色泽 每种油脂都有它固有的色泽,根据这一点可鉴别油脂是否具有该种油脂的正常色 泽。按油脂组成而言,纯净的油脂是无色、透明,常温下略带黏性的液体。但因 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 颜色,国家标准规定,色泽越浅,质量越好。 ④透明度 品质正常的油脂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碱脂、类脂、蜡质和含水量 较大时,就会出现混浊,使透明度降低,一般用油管将油吸出,用肉眼即可判断 透明度,分出清晰透明、微浊、混浊、极浊、有无悬浮物、悬浮物多少等。 ⑤沉淀物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混入的机械杂质(泥砂、料坯粉末、纤维等)和碱脂、蛋白质 、脂肪酸黏液、树脂、固醇等非油脂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入油脂的下层,称 为沉淀物。品质优良的油脂,应没有沉淀物,一般用玻璃油管插入底部把油吸出 ,即可看出有无沉淀或沉淀物多少。
(3)饲用油脂掺入非食用油的识别 非食用油脂严重影响了动物对油脂的消化利用,对动物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检 验工作中,常常运用一种现场快速定性饲用油脂掺假的鉴别方法,以便快速初筛定性。 ①掺入桐油的鉴别 方法1:取待测油样1ml置于试管中。加入石油醚2ml摇动试管,使其溶解,必要时可过滤。 在澄清的待测液中加少量固体亚硝酸钠,并加入10mmol/L硫酸溶液0.5ml,剧烈摇动试管, 然后进行观察,有如下变化:有白色絮状混浊,则约含有1%桐油;有白色絮状混浊,并有 少量絮状沉淀,则约含2.5%桐油;有白色或黄色结块的絮状沉淀,则约含5%以上的桐油; 如无混浊,将试管对着光线观察,油溶液澄明,仅发生红褐色的氧化氮气体,则证明为纯 净的食用油。 方法2:取待测油样数滴置于白瓷板上,加浓硫酸1-2滴,如有桐油存在,则出现深红色并 且凝成固体,随即颜色渐渐加深,最后成炭黑色。 ②掺入蓖麻油的鉴别 取待测油样5ml置于10ml刻度离心管中,加无水乙醇5ml,加塞,振摇2分钟,去塞后再离 心5分钟。静置30分钟,观察离心管下部油层的刻度,如小于5ml,则表明掺有蓖麻油,掺 入的蓖麻油越多,油层毫升数越少。 ③掺入矿物油的鉴别 取待测油样1ml置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V氢氧化钾∶V水=3∶2)1ml 及无水 乙醇2ml,接空气冷凝管,回流皂化约5分钟。皂化时应不时振摇。使之加热均匀。皂化结 束,加沸水25ml摇匀,观察瓶内溶液。如呈混浊或有油状物析出,则表明有不能被皂化的 矿物油存在;如所掺矿物油是挥发性的,则在皂化时可喷出特殊的气味;如掺有0.5%以上 的矿物油即能被检出。
7.玉米胚芽粕 (1)感官鉴别 玉米胚芽粕为淡黄色直至褐色。具有新鲜油粕味,为粉状或碎片状。 (2)显微观察 镜下观察具油腻感,黄棕色,同时可见玉米种皮特征。 (3)品质判断 ①色泽需新鲜一致,无酸败、发霉味道。确定符合本地区的安全水分, 以保证安全储存及使用。 ②溶剂提油的玉米胚芽粕脂肪含量低,过热情形小,品质较稳定,不易 变质,应尽量接收这样的玉米胚芽粕。 ③所用原料对其品质影响很大,尤其含霉菌毒素的玉米,制成淀粉后毒 索均残留于副产品中。玉米胚芽粕中的霉菌毒素含量约为原料玉米的1— 3倍,应考核好生产厂家,选择信得过厂家,同时要注意对毒素的检查。
3.糖蜜 (1)感官鉴别 甘蔗糖蜜为暗褐色液体,略带甜昧及糖香;甜菜糖蜜为暗褐 色液体,略甜,带硫磺或焦糖味,尝之味道不佳;柑橘糖蜜 为黄色、褐色液体,顺鼻的柑橘味,尝之略苦;淀粉糖蜜为 深褐色液体,略具焦糖味。 (2)品质判断 ①颜色、味道要正常,不可有焦糊味。 ②粘度要正常,太粘、太稀均影响用量的准确性。 ③接收时,应以含水量和含糖量作为接收指标,至于灰分及 含胶物则愈低愈好。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主持人:张力 周根来
项目二 饲料原料营养价值与品质检验
任务2 饲料原料的识别与品质检验
子任务3 常见工业副产品不断发展,各类工业产 品逐渐丰富,其中的许多副产品可以作为非 常规饲料资源使用。这类饲料资源因工业原 料、生产工艺等的不同,质量差异较大,需 要从多方面对其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各种常见的工业副产品类饲料原料 2.能够准确判断各种工业副产品类饲料原料的 品质
1.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天然色素——叶黄素,是一种 重要的饲料原料,尤其在鸡饲料中被广泛使用。正因如此, 近年市场上各种伪劣玉米蛋白粉泛滥,直接影响了饲料的质 量。 (1)感官鉴别 真正玉米蛋白粉为湿法制玉米淀粉或玉米糖浆时,原料玉米 除去淀粉、胚芽及玉米外皮后剩下的产品,其处观呈金黄色 ,带有烤玉米的味道,并具有玉米发酵特殊气味。 (2)显微观察 颗粒状玉米蛋白粉镜下为金黄色,不透明,稍具油亮。末脱 皮的玉米蛋白粉可见玉米皮的特征。粉状玉米蛋白粉镜下为 细小颗粒,不透明,淡黄色。
6.啤酒酵母 (1)感官鉴别 啤酒酵母为黄褐色、灰色或乳酪色。干燥过度者则呈灰黑色。有令人愉 快的酵母味,尝之有苦味。圆筒干燥者呈细片状或细颗粒,喷雾干燥者 似棉絮状的粉末。 (2)显微观察 生物镜下可见球形酵母细胞、椭圆形酵母细胞,并可游动。 (3)品质判断 ①本品要有正常之啤酒酵母的气味,不应有发霉或焦化气味。 ②本品吸湿性强,要控制水分,水分不应超过11%。 ③本品不应加热过度,反之,利用率降低,必须感官鉴别。 ④本产品量少、价格高,掺杂之机会很大,掺杂原料有豆粕、淀粉等物 ,需进行掺假检查。
(3)品质判断 玉米蛋白粉有蛋白质60%及50%以上两种规格,一般常规检测外观、水分、粗蛋白 等三个指标,而氨基酸和叶黄素检测的几率很低。造假玉米蛋白粉,一般假货的组 成为:蛋白精、玉米粉、小米粉、色素及少量的真玉米蛋白粉。普通的实验室可以 采用以下方法来鉴别真伪。 ①检查样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纯的玉米蛋白粉在水中不溶解,迅速沉淀,其水溶液是无色澄清透明的(叶黄素不 溶于水),伪劣的玉米蛋白粉在水中悬浮,沉淀很慢,其水溶液呈混浊状,甚至呈 黄色,说明掺水溶性色素。 ②检查玉米蛋白粉在稀酸稀碱中的变化情况 将约5g的样品放在烧杯内,加50ml水,搅拌片刻,再慢慢加入10ml 稀盐酸(1+3) ,如样品表面变成红色,再慢慢加入氢氧化钠(30%)10-15 ml,红色变为黄色,则 此样品属伪劣产品。这是因为某种蛋白精在合成时与掺入的染料反应,生成一种新 物质,此物在酸或碱的作用下,分子内部发生了重排现象,产生的异构体在酸碱中 呈不同的颜色。而真正的纯玉米蛋白粉在室温条件下与酸碱作用,外观无明显的变 化。 ③检查玉米蛋白粉在变色酸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蛋白精(脲醛聚合物)在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甲醛,甲醛与变色酸生成一种紫色 物质。淀粉、蛋白质、糖及铵均不干扰此反应。取0.1-0.2g样品于干燥的50ml烧杯内 ,加约1ml变色酸(1g/L浓硫酸溶液),在电炉上小心微热至刚产生微烟,取下烧 杯,加入10ml水,若溶液变成紫色,则样品中含蛋白精,属伪劣产品。 玉米蛋白粉不但要防假冒伪劣的问题,而且还应关注它的新鲜度,市场上部分产品 中黄曲霉超标严重,最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黄曲霉毒素B1。
8.油脂 饲用油脂作为畜禽饲料的能量来源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油脂的种类和数量的增 加,饲用油脂的质量控制也显得日益重要。 (1)饲用油脂的质量控制指标 ①总脂肪酸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其中脂肪酸约占90%,而甘油仅占l0%。每千克甘 油含能l8.01MJ,而每千克脂肪酸却含能39.20MJ。因此油脂的总脂肪酸含量可作 为能量的指标。国外饲用油脂规格中总脂肪酸含量下限都为90%。 ②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是以自由形式存在的脂肪酸,而不以脂链与甘油相连接,油脂氧化产 生的副产品为游离脂肪酸。因此,若在饲用油脂中存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时,就 可能与酸败有关。同种油脂如酸价高,则表明油脂因水解而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 酸。日本一般饲用油脂酸价控制在30以下。 ③水分 水分会加速油脂的酸败和油脂处理设备生锈,一旦生锈就会进一步加速酸败,因 为锈是酸败的强力催化剂。由于油脂比重小于水,故水沉积在盛油脂的桶底。美 国规定饲用油脂中最高水分值为1%。 另外还有不溶的杂质、不皂化物、皂化值、碘价(碘值)、过氧化物值( POV)及AOM值(20小时稳定度)。
测试练习
1.对生活的周边地区可以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利用 的工业副产品进行调查,看看如何判别其品质。 2.如何采购到合格的玉米蛋白粉?
子任务4 常见矿物质饲料原料的识
别与品质检验
矿物质类饲料原料是除了蛋白质饲料、能量 饲料之外在配合饲料中占有份额较大的饲料 原料。这类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在利用时除 重点考虑有效元素含量及利用效率,还需要 利用感官特征、卫生学指标、掺假鉴别等方 式对其综合评价。
5.乳清粉 (1)感官鉴别 甜乳清粉呈乳白色,有时会因添加人工色素而呈粉红色;酸乳清粉呈蛋 黄色或褐色。酪蛋白乳清粉颜色更谈,味道为温和带甜的乳品味,酸乳 清粉尝之会酸。一般乳清粉为细粉末或细粒状。 (2)品质判断 ①色泽新鲜一致,有正常的气味,无其他异味。 ②色泽深浅可显示加热干燥程度,加热过度即呈褐色,表示乳糖已焦化 ,其氨基酸,尤其赖氨酸利用率会降低很多。 ③乳清粉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储存太久会呈褐色,适口性、利用率降低 。接收或储存过程中需加以注意检查。 ④颜色愈白,品质愈佳,但有些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着色剂,只要该 着色剂对畜禽没有影响,并不降低产品价值。 ⑤酸度及灰分含量亦为重要的品质指标,酸度高者品质较差,适口性不 好。乳清液若未及时干燥处理,中和时会产生乳酸,增加灰分含量并降 低适口性,正常的产品灰分含量约为7.5%—9.0%,经过中和处理者则为 11%,此类产品易引起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