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卷调查法(最精美最完整的PPT)

问卷调查法(最精美最完整的PPT)


文1 2 3
科 教 材
G.注意培养各种能力 H.增加弹性和灵活性 I.请写明其他看法
理1 2 3
科 教 材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69
❖定义
评判式
每个问题后列有许多答案,要 求被试依其重要性评定等次, 所以评判式也叫排列式、编序 式,是用数字表示几种答案应 排列顺序。
3.问题的数量 是否适度。 所谓适度是指通过控制时间以保持被
调查者对应答间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 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30-40分钟 为宜.问题太多,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 情绪,导致敷衍塞责或不予回答等,问 题若太少,又不能得到有关研究的基本 事实材料以致影响研究结论。
因此,可问可不问的问题最好删除。 而一些较复杂的超出被试知识和能力所 及范圈,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 要尽量避免。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6
<3> 优点:方法简便,时间经济(就调查
者而言),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有 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面谈法或开 调查会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 局限性: 1.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 2.是既成事实或个人意见,真或伪,往往无 法区分核实。
1.问题的范围 适用于小范围的典型调查还是
大范围的统计调查; 是了解人们思想态度方面的意
向性问题,还是注意了解过程方 面的事实材料。
2.问题的内容 是完全符合、墓本符合,还是
基本不符合该课题研究目的和 假设的需要。
所列项目对研究目的是否具有 较好的覆盖面,答案要能较全 面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方 面,且不交叉重叠。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2.行为表现
这一部分内容是专门向答卷者收集已 发生的行为事实或事件发生的经过。 这些行为或事件,有的是答卷者本人 的,有的是他人的,总之,答卷者是 知情人,要求他实事求是地回答清楚, 以便了解事实。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问 卷 调 查 法
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 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 发现存在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 取的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教育调查中常用的四种具体方法: 1.开调查会 2.访谈法 3.发问卷 4.填调查表
李秉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50
概念 特点
问卷调查的结构
1.标 题
是调查内容高度概括的反映,它既要 与研究内容一致,又要注意对被调查 者的影响。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问卷调查的结构
2. 前 言
是对调查目的、内容的扼要说明,以 引起被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热情,消 除顾虑,合作愉快。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67
问卷调查法
<2> 问卷调查是由研究者设计、 邮寄或交给被调查对象填写“问题 表格”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把研 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 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 化的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的答案, 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得出结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71
问答式
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对中学生目前兴趣倾向情况的调查 1、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2、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3、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4、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5、最想干的职业是什么? 6、最崇拜的人是谁?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6
问卷调查法
<3> 发问卷是调查者用书面或通 讯形式收集资料的一种手段,即调 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问题或表式, 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求填写 答案,然后收回处理、统计和研究。
李秉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54
1.优点 2.缺点
内容
结构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类型
★结构型 ★非结构型 ★综合型
问题的设计 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使用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 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织成问题表格,以 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 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 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 卷调查法区别于调查表法,它调查范围 较窄,偏重于意见态度或看法,并往往 以个人或一群人为对象。
李秉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55
问卷调查的内容
问卷调查 的内容
1
基本资料
2
行为表现
3
态度资料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1.基本资料
这一部分内容是收集答卷人基本情况 的,一般不要求答卷者写出姓名。一般 来说,调查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总要 根据需要收集一些基本情况,以便统计 分析。
<1> 优点: 1.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 2.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 论比较客观。 3.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 4.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 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67
<1> 缺点:
1.如果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 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
4.问题的文字表达
是否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 回答。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 问,不应包含两种以上内容的提问。
类似这样的问题: “你经常参加社交与科研活动吗?” (两种内容井列) “我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和打乒乓球,从 没有间断过。” (一种内容从属于另一种内容)
此类问题回答者很难给予一个统 一准确答案。问题的语言,一般 不用假设或推测用语,切忌繁杂 和意义含混而引起误解或无从回 答。用语应明确具体,避免冷僻 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对于理解 可能有出入的词语,使用时应加 以注释说明。
结构型
❖定义:
结构型 ,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 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 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 挑选。
❖形式:
1 是否式
2 选择式
3 评判式
4 划记式
是否式
❖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种极端情况, 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 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
❖例如:
我自己决定的事,别人很难让我改变主意 1是 2 否 我的行为不受班里舆论的影响 1是 2否
( )动物世界 ( )天地之间,七巧板
( )文化生活 儿童故事片
()
( )科技生活,科教片 ( )美术动画片
( )世界各地,祖国各地 ( )电视连续剧
划记式
❖定义
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别作 记号√或×。这是一种核对表形式。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70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问卷调查的结构
5.结束语
这是问卷的最后一部分。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几个开放式问题由被调查者自由 回答,或者由被调查者提出意见; (2)表示谢意。
结束语根据问卷的需要可有可无。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例一:关于学生公德的调查 请将你的日常表现,在适当地方打“√”
在任何公共场所都不随地 吐痰
在任何公共场所都不乱认 垃圾
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在课堂、会场、考场上都 遵守纪律
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不闯 红灯
礼貌待人,不说脏话粗话
不破坏树木花草
做不到
偶尔做 做得一般 做得好
例二:关于你对考试的看法,请在你认 为符合你的情况前划“√”,在不符合你
2.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 还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
3.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 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67
<2>问卷调查法的特点: 问卷法可以获得多因素资料,取样
大,代表性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 得较多的资料。它更适合在大面积范 围内使用,具有适用面广、信息量大 的特点。
❖ 类型 填空式 问答式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171
填空式
❖ 问题后面画一短横线,让回答者填写,一 般只用于对被调查者来说容易回答也易于 回答的问题,通常只填写数字。
❖ 例如: 1.您的年龄多大?____岁 2.您家有几口人?____人 3.您有几个孩子?____个 4.您每天上班需要多少时间?____分钟
1很任性2 不很任性 3 一般 4 不大任性 5 不任性 ④能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1 不能 2 不大能3有时能4比较能 5 能
❖ 例二:高中必修课教材修订要解决的主 要的问题是(最多选三项答案)
A.加强理论性
B.减轻负担,少而精
C.提高兴趣,注意可读性,可接受性
D.便于自学 E.加强教材的综合性 F.联系实际
问卷调查的结构
3.指导语
主要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写问卷、 注意事项,有时还附有例题,以帮助 被试理解填写问卷的方法与要求。指 导语要简洁、明了,用词恰当,便于 理解。
华国栋. 教育研究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
问卷调查的结构
4.问题与选择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