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林世东1谷志刚2周国祥3张磊4曹峰5陈柄根6万蕾1秦家明7李诚8(1.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北京 100022)(2.河北聚悦化纤有限公司,河北 050037)(3.扬州天富龙汽车内饰纤维有限公司,江苏 211400)(4.江阴市德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江苏 214400)(5.张家港丰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215600)(6.张家港保税区炬德化纤有限公司,江苏 215634)(7.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215531)(8.张家港市安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215631)摘要:随着环保政策的明晰,企业自觉采用绿色生产方式,人们也逐渐接受再生体系(产品)认证及产品碳足迹这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同时,国家对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这种既能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可以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还可以带来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的绿色生产的再生循环的生产方式及产品日益重视。
本文介绍了再生涤纶短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对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几种生产技术路线和产品开发进行分析,介绍了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关键点,希望对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发展现状;技术路线;产品开发;趋势1 概述20世纪后期,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许多生活用品都被高分子制品代替,然而这些塑料、化纤等制品废弃后不轻易降解,长期积累,造成白色污染泛滥,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14年中国化纤总产量已经达到4389.75万吨,占全球70%以上,且涤纶的产量约占化纤总产量的80%。
因此与巨大的产量相伴而生的废弃物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据估算,目前废旧聚酯材料总社会存量会接近4亿吨,无控制的废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污染,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我国GDP总值的15%,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已有的经济成果,而且影响可持续发展。
我国化纤及纺织工业对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大,进口依赖程度大。
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纺织品及其原材料,合成纤维生产用的石化原料也需大量进口。
因此发展再生化学纤维行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十二五”期间,国家把“废旧纺织品、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定性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再生化学纤维行业是落实国家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重要践行者,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
再生涤纶产品中,普通常规纤维织成布后,需要通过印染厂高温、高压调色、上色才能达到面料所需的颜色要求,而现在生产的有色短纤维在通过各色聚酯类原料颜色的配比混合,在生产过程中加入色母粒进行适当调色,直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下游纱厂再进行纺纱织布,无需再进行染色加工。
再生有色短纤维加工过程的成本相对低、环境污染少、节水、低碳排放、产品高价值等特点在再生涤纶产业中尤为突出,既是一个重要的子行业,又是纺织化纤行业鼓励发展的新型工艺路线,在“十三五”及未来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2世界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1世界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发展现状美国的Wellman公司从1993年开始废聚酯回收来生产纤维;日本帝人(Teijin)2002年规模化采用化学法生产再生纤维产品;1997年,中国台湾的祖扬公司开始生产再生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
截止到2015年,全球共有再生涤纶短纤维1039.5万吨产能,其中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212.6万吨,约占20.5%,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主要指黑色丝。
美国再生涤纶短纤维15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不到3万吨;欧洲(包括俄罗斯)13.5万吨再生涤纶短纤维,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不足1.5万吨;东南亚再生涤纶短纤维有31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5.6万吨;中国台湾地区再生涤纶短纤维有15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不到1万吨,主要以黑色加复合功能或改性加有色为主;非洲再生涤纶短纤维7万吨,再生色涤纶短纤维1万吨;南美(包括中美)再生涤纶短纤维8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能有0.5万吨,印度再生涤纶短纤维50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丝5万吨(详见表1)。
表1 2015年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再生涤纶短纤维产能表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2.2世界各国或地区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及原油价格预期长期在低价位运行,对再生涤纶短纤维市场产生不确定影响,但是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逐步推行,产品碳足迹、碳排放等指标在欧盟等领域的实施,有色/黑色再生涤纶短纤维这种低碳少污染的产品将迎来新春天。
预计到2020年,世界除中国外的再生涤纶短纤维产能将达到242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将达到39万吨;其中印度市场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能也将达到15万吨(详见表2)。
表2 2020年预计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再生涤纶短纤维产能表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3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纤维发展现状及趋势3.1中国再生有色涤纶行业基本情况3.1.1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行业的投资主体上世纪八十年初,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此时仅有黑色)刚刚起步,九十年代初才大批量生产。
开始投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行业的先行者,投资主体主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投资来源出现多元化,主要以家族控股为主,技术入股、装备入股的合伙人方式为辅,部分金融租赁参与,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也逐渐进入本行业。
3.1.2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行业的经营模式早期,由专职销售人员到下游产业链工厂的主动上门推销模式,逐渐走向了有外贸商代理出口、在专业市场经销商代理为辅的销售模式,佣金和返利是销售费用。
随着产能、产量的大幅增长,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均一,行业出现了周期性、结构性过剩,下游的纺纱厂由早期的弱势群体转变为现在的强势群体,要求化纤厂垫资才使用其产品,这对新建公司的流动资金有较大压力。
3.1.3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行业经济效应评估据不完全测算,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纯利润在7~10%以上,再生黑色涤纶短纤纯利润在3~5%。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盈利模式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充分挖掘聚酯类原料来源,合理优化利用原料精细配方,采用适宜自己的工艺、技术、装备,走原料成本低、快速配色、加工短流程、交货周期短、多品种、小批量的盈利模式。
3.2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原料来源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原料来源于聚酯类的瓶、片、膜、块、带等包装材料、聚酯类的废旧纺织品及聚酯涤纶生产过程的工业废料、废丝等,每年的原料供应量超过730万吨(详见表3)。
表3 2015年聚酯类再生原料来源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3.3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产量及进出口情况3.3.1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产量2015年,我国再生涤纶短纤维约900万吨,色丝195万吨,其中彩色涤纶短纤维约96万吨,黑色涤纶短纤维约99万吨,黑色涤纶短纤占到有色涤纶短纤的50%以上(详细见表4)。
表4 2015年12月份我国最新区域产能统计表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3.3.2中国涤纶短纤维行业出口情况分析由于海关税则没有把原生及再生涤纶短纤维区分,根据调研,实际再生涤纶短纤维出口占出口总量的50%以上。
其中出口美国市场以填充料为主,用于沙发、家纺产品使用;出口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市场以棉型为主,用于纱线生产。
2015年1~10月,涤纶短纤出口总量为80.88万吨,同比增长10.52%。
(详见表5)。
表5 2015年1~10月份涤纶短纤分国别或地区出口表单位:吨、万美元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3.4再生有色涤纶纤维产品应用3.4.1再生有色涤纶纤维主要产品规格、应用领域及销售流向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利用工业、生活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加工,避免了纺织产业链中污染最重的印和染环节,产品具有颜色多样、光泽亮丽、不沾色、不褪色,各项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产品经过高温定型加工后处理,手感柔软细密,弹性好,经久耐用;织物风格具有轻度柔软飘逸感,悬垂性好,有类似真丝的感觉;织物光泽柔和明亮,不产生”极光”。
产品能够达到国家、国际生态纺织品要求,在三大领域广泛应用(详见表6)。
表6 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规格、应用领域及产品流向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3.4.2国内再生有色涤纶纤维市场容量分析国内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使用市场,占比最大的为汽车、纱线纺织品市场,需求量为71万吨/年,占到有色涤纶短纤维市场的36.5%,山东市场的地毯、土工布及人工草坪是有色涤纶短纤维的第二大使用市场,需求量约为44万吨/年,占市场总需求量的22.5%,其它主要用于革基布及无纺布,省份主要有广东、福建等省(详见表7)。
表7 2015年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纤维市场容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3.5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纤维发展趋势根据再生化学纤维“十三五”发展规划,行业发展将遵循“减量优先,改造或淘汰存量,优化增量,合理布局,清洁生产,绿色采购,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通过并购重整,实现结构调整,再生行业产量增长超过产能增长,产能基本没增加,但产量有较大增长。
再生产品不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差别化、多功能、多复合新型再生纤维产值比重大幅提升”。
预计到2025年中国再生涤纶总产能将保持基本稳定,略微增长,但是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产量将逐年增加,预计从2015年的195万吨增加到2025年的350万吨,年整增长率7.95%,彩色涤纶短纤维发展速度将比黑色涤纶短纤维发展的更快些(详见表8)。
表8 中国再生有色涤纶纤维供求状况及未来预测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4再生有色涤纶纤维行业技术现状4.1 聚酯再生技术分类再生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根据再生原理主要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类,其中物理法是指将废旧聚酯材料经分拣、清洗和干燥等工序后作为原料直接进行熔融纺丝的再生方法;化学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旧聚酯材料解聚为聚合单体或聚合中间体,经过提纯分离等步骤后进行再生聚合和熔融纺丝的过程。
结合技术的掌握水平与生产运行成本等关键因素,物理法因为其生产技术简单、工艺流程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所以是目前主导的聚酯再生方式。
同时,据估算物理法再生PET产品的碳足迹仅为原生PET产品的20~30%。
但是近几年化学法通过装备和工艺的创新,呈增长趋势。
其特点是:对废旧聚酯的分拣、清洗要求降低。
因此目前再生涤纶纤维超过70~80%的生产能力均是采用物理法回收的[1]。
4.2 再生聚酯熔体品质提升技术虽然物理法在制备再生涤纶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这许多不可回避的缺点,其中最显著的一条就是物理法再生属于降级再生,因此对于杂质含量较多的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再生的来说,仅将废料通过简单的熔融挤出是无法制备合格的再生涤纶纤维,所以对再生聚酯熔体的品质提升是物理再生过程中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