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与朗诵发声技巧
•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 精神振奋、以情带声
做到:无一字无依据,无一处无变化 未成曲调先有情(轻轻地)
• 发挥优势、避免模仿
主持是一种个体的再创造,要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挖掘自 己内在的潜质为受众服务。
• • • • • •
5、练习 A、气息训练 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慢结合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 B、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头腔共 鸣
1、创造精神:以人才培养为己任 、创造社会理想。 2、批判精神:追求理想的永恒特性,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 思和价值构建。 3、社会关怀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对社 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
大学,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是之态度!
语言与音乐的共同点
共同的要素:声音(音高、 音色、力度)节奏 审美一致性:语言艺术讲 求字调的抑扬顿挫和音节 的长短组合。这种美学追 求与音乐与审美原则是一 致的。 广播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可以更全面的表达主题。 因为音乐具有非语义性、 非描绘性的特征。
LOGO
主持与朗诵发声技巧
Diagram
主要内容
1 2 3 4
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主持与朗诵的发声技巧 朗诵实例训练
1 2
3
提问
8
一、优秀主持人的素质
• • • • • • • 深厚的文化底蕴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 全局合作意识与总体掌控能力 敏捷的思维与洞察细节的能力 卓越的文字编辑能力 受观众欢迎的个性化风格
其中校园主持人应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不 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坚守大学精神,保持青 春与朝气! •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主持的作用
内容的串联者
氛围的掌控者 计划的执行者 主题的引导者
大学之大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大学之大,乃求是“研究”之大。---竺可桢 大学之大,还在于对大学精神之坚守。 大学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
2、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声音的锻炼 • 声音的宽度
主持人的音域范围应该达到一个半八度为好,不 同的节目,除了有热情、深沉、凝重、激昂等基调 要求的声音宽度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组合,要注 重音乐协调一致。
• 声音的音量 • 声音的色彩
在具备基础声音色彩的同时,根据节目的不同,变换自己 的声音色彩。
• 吐字的清晰 • 字音的准确
a、口腔共鸣训练
• 两字词与四字词的练习
• 合口音、撮口音练习
• b、鼻腔共鸣训练
• C、胸腔共鸣训练
• d、头腔共鸣练习 • 头腔练
2、轻声训练
3、儿化音训练
4、诗词朗诵综合训练 • 《七步诗》 曹植(魏) • 煮豆燃豆萁,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 • • •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主持与朗诵的发声技巧
1、主持发声与日常发声的关系
• 日常发声是主持发声的基础,而主持发声是日常 发生的系统化与艺术化。 • 主持发声要善于运用声音的对比,如高与低,强 与弱,长和短,宽和窄,前和后,虚与实等都在 对比中显露,体现出声音的自如性。这不仅有声 带、口腔、唇舌等生理结构方面的不可变因素, 同时还有吐字归音、呼吸调节、发声状态等方面 的可变因素。
3、主持发声要达到的标准 • 实声发音、声区自如
• 圆润明亮、集中持久 • 色彩丰富、操纵有度
• 语音纯正、吐字清晰
4、主持发音的学习方法 •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发声学习的目的是改变所发声音的音质,强化发声器官机 能,要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声音的好坏、发生位置的高 低前后、呼吸的深浅、色彩的明暗);发声训练内容包括: 气息的调节控制、声腔的运用及共鸣的把握、吐字归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