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表达的情感内容】1、描绘自然风光的宁静悠闲等特点,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以及轻松喜悦的心情;淡远超逸的心境;胸襟开阔,豪放旷达等品质;伤春悲秋的感叹。

山水写景诗、伤春悲秋诗“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向往闲适恬淡(自由随意、悠闲逸致)的田园生活(归隐生活);向往人们之间朴素的情感(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现实中遭遇挫折(贬谪)后,把田园当成是心灵的港湾。

①放下: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寄托着他们决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乐观旷达的情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②放不下:身处田园是为了寻求安慰,却内心不平静,无法排解知音难觅,孤独无聊,抒发怀才不遇、心怀天下的苦闷。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常见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特别是山水写景诗,表现景色宁静的特点。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白描,多用于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衬托(情与景的关系)正衬: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景色——喜悦乐观的情感,清冷寂静的景色——孤独无聊的情感;反衬: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景色——孤独无聊的情感,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题型:意境(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景物特点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写景技巧】景物的特点: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画面色彩入手分析。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⒊从作者描写景物的动态和静态入手分析。

重要诗人:王维、陶渊明、杜甫陆游(内容)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1)答: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2)答: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答:拟人。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

(2分)(2)第三、四句虚写风吹船停的情景,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7.(1)“不系船”(因为后三句的意思都从三个字生出。

第二句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船靠江村,夜深人倦,正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第三、四句交代了“不系船”却能安然睡觉的原因。

)(2)①妙在可以让我们见出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②妙在可以让我们品味到钓者悠闲生活的情趣。

③妙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活随性顺意的态度。

④妙在使诗意在一、二句基础上进一层,笔法更显曲折,诗意更耐人寻味。

(答出两点即可)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1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

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2表达的感情是欣赏、赞叹。

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天然”美,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

借此表现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社日”是古代农村祭祀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

本诗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景象?诗歌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即借助具体鲜明的形象(人、物、景、事等)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

本诗展示了古代春社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农村生活富足、民风淳厚、欢乐祥和的景象。

(2)赏析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本诗写社日,不正面着笔而侧面烘托:粮丰畜旺,民富节兴。

尤其是通过“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生活细节,表现村民节日的欢乐,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令人回味不已。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

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参考答案】12.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