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公司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X X X X X X X X公司编号:创新工作管理制度*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X X X运营支持中心发布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文件换版说明 (3)4 工作职责 (3)4.1 运营支持中心 (3)4.2 其他各部门 (3)5 工作标准 (3)5.1 工作创新 (3)5.1.1 工作创新定义及分类 (3)5.2 合理化建议 (5)5.2.1 合理化建议定义 (5)5.2.2 合理化建议提报及评审 (5)6 创新奖励标准 (6)7 归档、宣传及验证 (8)8 考核标准 (8)创新工作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事业部创新管理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事业部各中心、部门、各销售区(以下简称各单位)。

3 文件换版说明本制度为第一次发布。

4 工作职责4.1 运营支持中心负责整体创新工作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发布;负责组织创新工作的开展、评审、批复和落实验证等;负责整体创新工作宣传和推广。

4.2 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内部创新的开展、宣传和落实验证等工作;负责协助进行创新评审、宣传工作。

5 工作标准本制度中所指的创新主要是指事业部层面的创新工作,包括工作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以下统称创新工作。

5.1 工作创新5.1.1 工作创新定义及分类工作创新根据其所带来的管理效果及创新出发点,设定两个等级:(1)自主创新:是指在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岗位上提出的改进工作的创新,是产生新的思路、方法、措施和工作效果、效益的一种自主创新,业内没有的且节约金额(连续三个月累计)在2万元以上的定为自主创新。

另一种是业内没有的,无法衡量节约金额,但其效果调查符合标准的定为自主创新。

其关键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

(2)管理改善:业内已有的或其它单位已用的,但在效果上较其它单位或行业深入到位的,或能改善或提升内部管理,且运行三个月效果卓著定为管理改善。

5.1.2 工作创新提报及评审工作创新涉及到各单位创新提交及创新评审等内容,特做如下要求:(1)工作创新运行三个月后,在效果显著的情况下,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交至运营支持中心,内容应全面具体(要求见附件2),如提交材料不全,运营支持中心将通知提供单位对相关材料补充。

(2)各申报创新单位需在评审前一个月提交工作创新以进行创新前期落实和效果调查,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将延至下次评审。

(3)运营支持中心每半年组织一次创新评审会(5月、11月),成立评审委员会,并根据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出具最终评审意见。

为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性,评审委员会至少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4)运营支持中心主导,各中心协助制定创新项目的评审细则,整体原则如下:——评审工作实施评审委员会评分制,满分100分;——评审方式采取创新提交单位现场汇报、评委现场打分的形式进行或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单位沟通确定;工作创新项目的评审细则见附件1。

5.2 合理化建议5.2.1 合理化建议定义又称改善提案,企业内部员工发现现行办事手续、工作方法、工具、设备等存在改善点,而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或构思,称为“提案”或“建议”。

事业部级的合理化建议,即适用于整个事业部或某一单位内推行实施的建议,且能为事业部或事业部内其他单位提供改善作用的合理化建议,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在各类事业部级会议上提出的有助于推动其他单位工作的建议,但不包括制度反馈、职能单位工作要求、重复类、信息反馈类等相关建议。

根据合理化建议工作性质及内容,合理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5.2.2 合理化建议提报及评审合理化建议申报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各单位每月20日前将提案提交到运营支持中心,运营支持中心在每月23日前将各单位所报提案进行汇总,根据责任归属将当月相关提案分配提交至责任回复部门。

回复部门在每月30日前按要求回复完毕(如涉及到需公司领导给出确定意见的建议,请标注具体原因和进程,并在下月10日前确定最终回复意见),运营支持中心根据回复部门意见,在次月30日前出具上月合理化建议的终审意见,并根据终审意见兑现奖励金额。

各单位应遵循自愿提出自愿设置目标的原则,申报提案材料要求如下:(1)提案应具有客观性及具体性,要求申报人员把现状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同时要求建议提出人针对有明确对接部门或人员的建议,应与责任部门沟通确定后再行提交;(2)注意把握问题原因的准确性,要求申报人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找出来;(3)注意解决改善问题的可行性,要求申报人针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和具体方法,只提问题不提解决办法的提案被视为无效提案;(4)注意改善的绩效性,应以绩效为导向或综合性指标提升,促使公司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各单位提交的合理化建议经运营支持中心下发至责任回复单位,回复单位在回复建议时,应遵循以下工作标准:(1)如不采纳,则应明确不采纳理由,如采纳则明确具体实施排期;所有采纳建议应当在适宜的条件下全面实施和落实;(2)针对内容不明确的建议需与提交人员进行沟通,避免在回复内容中出现类似“请详细明确建议内容”等字样;(3)针对于本单位职责中已有、但超出职责范围、需公司领导确定的建议,回复单位必须直接与领导沟通,确定批复结果后再行回复;(4)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复。

6 创新奖励标准创新的所有奖励均按项目奖励到直接责任人,涉及到多个责任人时,内部自行分解项目奖励金额,各单位负责人连带奖励。

工作创新奖励等级如下:(1)A类工作创新:评审得分≥90分,奖励5000元/项,或可根据所获经济效益(连续三个月累计节约成本或创造效益)2%奖励,2万元封顶;(2)B类工作创新:80分≤评审得分<90分,奖励3000元/项,或可根据所获经济效益(连续三个月累计节约成本或创造效益)1.5%奖励,1.5万元封顶;(3)C类工作创新:又称同类创新,即得分高于80分,但其新颖程度属于企业内部同类创新,奖励2000元/项;(4)D类工作创新:又称管理改善,即60分≤评审得分<80分,奖励500-1000元/项;合理化建议奖励等级如下:(1)A类建议:成本节约金额(连续三个月累计)>10万元,奖励按节约金额3%,1万元封顶;对于项目整合类的提案,经公司领导确认此项建议能采纳,并能给公司带来决策的改变,奖励2000元;各单位负责人连带奖励500元;(2)B类建议:5万<成本节约金额(连续三个月累计)≤10万元,奖励按节约金额2%;各单位负责人连带奖励300元;(3)C类建议:成本节约金额(连续三个月累计)≤5万元,奖励按节约金额1%;对于管理改善的提案能被采纳,且经实施后较前期效果显著,得到实施单位好评,根据建议价值及实施单位评价结果,奖励300-500元;各单位负责人连带奖励200元;(4)D类建议:对于管理改善的提案能被采纳,效果较前期有所提升但不显著,奖励200元;各单位第一负责人连带奖励100元;(5)E类建议:又称储备建议。

管理改善提案较新颖,但暂时公司不能采纳实施的改善提案,根据建议价值奖励50-100元。

7 归档、宣传及验证运营支持中心将建立创新工作档案,对收集到的创新进行记录归档,并定期发送至档案室备案。

运营支持中心在评定完创新工作后,针对创新项目进行全事业部公布和宣传,其他单位学习借鉴时,可与创新单位进行沟通,并获得相关资料。

运营支持中心将采用日常和半年度周期对创新的评审、实施、可持续实施等进行实地调研和验证。

具体如下:(1)对各单位已确认为创新项目的后期是否持续实施、具体实施效果进行验证;(2)对各单位提交的,但未被确认为创新的项目的后期实施情况进行验证;(3)对创新评定工作进行验证审核;(4)对各单位内部评定的创新项目的评定、实施、效果等进行验证。

8 考核标准各单位如出现提供虚假信息、干扰信息沟通工作的正常开展,对申报单位负责人负激励500元/次,对责任人负激励300元/次。

审核部门未对各单位的上报材料及具体情况落实清楚,就予以奖励,对审核部门负责人负激励300元/次。

对于已奖励但不符合的项目应该扣除或取消该奖励。

以上工作凡有具体时间要求的,每晚一天,负激励责任单位负责人100元。

如在落实过程中,发现创新工作等因主观原因未推行的,将对单位负责人按奖励金额的两倍进行考核。

违反本制度中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其严重程度对责任人所在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处以100-300元负激励。

附件:1.XX事业部创新工作评审标准2.工作创新模板3.合理化建议模板附件1:XX事业部创新评审标准工作创新主要评审维度为:新颖程度指标、创新投入产出指标、创新实施效果指标、创新拓展及传播指标和专家综合评审指标五个维度指标,评审时全面权衡,具体如下:(1)新颖程度指标(20分):此指标体现该创新工作在国际、国内、业内、企业内新颖程度,经评委会综合调查研究,进行评价。

新颖程度指标主要分五等级,即国际首创、国内首创、行业首创、企业内首创、企业内同类型,具体评分标准见创新评审表。

其他要求如下:——如果存在国际、国内、行业、企业同类型创新应按以上五个新颖度排序降级原则,即如果存在国际同类型,则评分采用国内首创的评分标准;——各单位在提交创新时必须在申报材料中明确该项创新属于以上哪种新颖程度。

(2)创新投入产出指标(30分):存在节约或增值类创新的实际投入及产出效益的评价,创新投入产出金额计算期限为三个月,各单位在提交申报材料必须准确核算实际投入及产出情况,经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方可申报。

创新投入产出指标评分标准将经济效益产出分七个等级,即10-20万、20-50万、50-100万、100-200万、200-500万、500-1000万、1000万以上,具体评分标准见创新评审表。

如果创新工作无法明确经济效益情况,则各单位采用非经济效益评审标准,分为六个方面即人员、流程、组织优化方面、提高业务服务水平方面、改善工作环境方面、提高人员和部门业绩方面、完善管理制度方面、提升企业形象方面,具体评分标准见创新评审表。

其他要求如下:——各单位应在申报材料中明确创新工作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产出的相关优化流程、管理制度、减少的工作量、提升的相关绩效等非经济效益。

如申报单位未明确以上内容,该项则不得分;——以上六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最终以总分进行评价,非经济效益工作创新的实施效果应具有可验证性,且实施效果明确才能作为评审依据。

(3)创新实施效果(10分):即创新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实施效果情况,主要包括该创新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应用中的效果情况,具体评分标准见创新评审表。

(4)创新拓展及传播(20分):即为创新实施推广传播的范围,主要分四个等级,即系统内局部开展、系统内全面开展、系统外借鉴学习、外部企业借鉴学习开展,具体评分标准见创新评审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