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1.识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2.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1.认识生字词,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能照样子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物。
一、识字加油站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吗?你了解他们的职业吗?(指名说)看来,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
你们还知道哪些职业呢?(学生自由交流)2.了解职业名称。
(1)玩“我说你指”的游戏。
课件出示“教师、工程师”等十张图片,教师说职业名称,学生指出对应图片;反过来继续游戏。
(2)课件出示十个词语,跟图片一一对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大致都是做什么的。
(3)学生观察并认读职业名称。
①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拼音,或者看一看对应的图片,猜一猜生字读音。
②同桌合作,互读词语并纠正字音。
③读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行是含“师”的职业名称,“师”指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第二行是含“员”的职业名称,“员”指工作或学习的人。
)(4)指名读词语,订正字音,交流识字方法。
①“建、演、判”是前鼻音,“程、营、养”是后鼻音,“程、术、筑”是翘舌音,“饲”是平舌音,不能读成“cì”。
②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识记。
力+夂=务半+刂=判司+饣=饲禾+口+王=程B.创设语境识记。
这名演员最初的梦想是成为饲养员。
C.比一比识记。
程——呈术——木营——莹务——各养——差③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
④学生齐读词语,再想一想:你认识的人中有从事这些职业的吗?用完整的句子介绍一下。
生1:爷爷曾经是一名工程师,他现在已经退休了。
生2:邻居王叔叔是一位魔术师,我经常缠着他给我表演各种魔术。
(5)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含“师”或“员”的职业?生:厨师化妆师道具师灯光师体能师收银员海员程序员教练员航天员(6)拓展识字: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名片,分小组识记交流。
①名片中有哪些不同的职业?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②名片中有我们今天学的11个生字吗?找出来读一读。
③从名片中你还认识了哪些生字?给小组同学展示一下。
二、字词句运用1.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事物?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它们像什么?(2)指名看图说句子。
过渡:有一个小朋友,看了图后,写下了几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这三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读后有什么感受?(4)学生交流汇报: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这里写田野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天上的云像“一群小绵羊”,既形象又有趣。
(5)仿说句子:同学们,请看,山坡上还有又粗又壮的大树,它们像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6)学生仿照例句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其他景物,如柳树、桃花等。
(7)仿写句子。
①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诗人吗?把你们刚才说的话仿照课文的样式写下来,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而你就是一位小诗人啦!②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
生1:岸边的垂柳生2:桃园的桃花细长细长的粉红粉红的就像小姑娘的发辫好像天边飘过的片片红云2.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加点的词语“特别”“经过”在每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2)分小组交流“特别”“经过”在每句话中的意思。
(3)学生汇报交流:第一组中的“特别”在第一句中是“非常、格外”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与众不同”的意思;第二组中的“经过”在第一句中表示“经历某个过程而情况发生变化或产生某种效果”,在第二句中是“通过某个地方”的意思。
(4)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指导: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只有多读句子,才能体会词义的不同意思。
(5)拓展体会,进一步感受“一词多义”的现象。
①读一读,想一想,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语言文字的意义。
)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情趣;趣味。
)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啊!(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这些蔬菜已经不新鲜..了。
(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②“格外”是一个多义词,分别用其不同的含义说句子。
三、课堂回顾,拓展延伸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观察身边的景物,仿照例句,用“……像……”的句式说一说,写一写。
1.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2.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指导如何写自己的好朋友,练习写话。
一、写话1.读一读,说一说,明确写话要求。
(1)课件出示文中表格,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①文中写的是谁?(张池。
)②他长什么样子?(他掉了一颗门牙。
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
)③“我们”经常一起做什么?(“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还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3)现在,张池就是你的好朋友,请你用几句话完整地介绍一下他吧。
示例:我的好朋友叫张池。
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
可是,只要他一笑,你就会发现他掉了一颗门牙。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还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4)教师小结:这次写话,是写自己的好朋友,我们要写清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只要把这三个方面写清楚就可以了。
2.看一看,想一想,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1)明确描写对象。
有的同学有很多好朋友,选择其中一个来写。
(2)描述朋友的外貌。
①学生回忆或看照片,想一想:自己的好朋友在外貌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可以出示一张照片,学生自由描述人物外貌,不要千人一面,注意特点。
)②指名交流,如果介绍的人是大家认识的,可以让大家猜一猜介绍的是谁。
如果是大家不认识的,可以把照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议一下自己说得像不像(3)讲述你和好朋友之间经常做的事情。
①想一想,你和好朋友一起经常做什么事情?②说一说,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将以上三个方面连起来,说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先指名说,然后师生共同评议,最后同桌互相练习说话。
3.写一写,读一读,落实写话要求。
(1)学生动笔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写好后自己读一读,发现问题后改一改。
写话1:李佳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她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忽闪的大眼睛,看起来十分机灵。
她总爱扎一条马尾辫,马尾辫上总别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
我们经常一起看书,一起练书法,一起跳舞。
写话2:田圆是我的好朋友。
人如其名,她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圆。
你看,她的眼睛圆溜溜的,眨起来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
脸蛋圆乎乎的,像两个白白胖胖的肉包子。
胳膊和腿像一节节刚从湖里挖出来的藕,粉白粉白的。
我和田圆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放假了,我们经常去公园玩耍,还经常帮助老爷爷老奶奶呢!二、展示台1.比一比。
(1)比姿势。
①教师出示汉字“永”,讲解书写要点。
“永”的点居上半格且末端在竖中线上;横折钩的横段左端超出点,竖沿竖中线下行钩出;横撇的横在横中线上,撇略沿右对角线方向撇出;短撇在右对角线上,捺沿左对角线下半段捺出。
②学生观察并自由练写,在练写过程中,比一比写字时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写字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本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比眼力。
学生出示自己最满意的书写作品,同学间互相说一说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或者有什么建议。
2.看一看。
(1)教师选择几个书写美观的字,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2)引导学生欣赏这几个同学的书写,说一说这些字好在哪里。
(3)请这几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把字写整洁、美观的。
生1:我在写字的时候注意了写字的姿势,姿势正确,字才会写得端正。
生2:我在保持正确书写姿势的同时,注意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得越仔细,字就写得越漂亮。
(4)教师相机小结:写前要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做到端正、整洁等。
3.认真观察第7课写字表中的生字,把它们抄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字抄写两遍。
4.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示出来,学生欣赏、学习。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观察自己的家人,抓住特点说一说他们的外貌,再写一写,注意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1.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熟读并背诵谚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一、日积月累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谚语吗?谚语就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三句谚语。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把谚语读正确、读流利。
(2)多形式反复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齐读、自由读。
3.了解句意。
(1)读一读,想一想,再和同学交流一下这几句谚语的意思。
(2)全班交流汇报。
第一句谚语的意思是:把玫瑰送给别人,自己手上也会留下玫瑰花的香气。
也就是说,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第二句谚语的意思是:平时愿意帮助别人,自己有急事的时候,别人才会来帮忙。
第三句谚语的意思是: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祝贺他,不如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
明确:这三句谚语都告诉我们要乐于帮助他人。
4.熟读并背诵句子,同桌互背。
5.拓展积累其他与关爱有关的谚语。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帮助一人多条路,得罪一人多堵墙。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二、我爱阅读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紫丁香吗?听到这个花名,你能想到它的什么特点?《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写的是紫丁香的特点吗?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诗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3.指导朗读诗歌。
(1)指名接力朗读诗歌,一人一小节,其余学生认真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
(3)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好;再推荐代表上台朗读,教师点评,指导。
4.内容感悟。
(1)学生自由读,思考: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给老师带去了什么?(2)分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完成口头填空: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_______;让沙沙的绿叶声帮您___________;让满树盛开的花儿感谢您___________;让花香飘进您的___________。
5.学做阅读卡。
三、课堂回顾,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2.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会后集体唱给老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