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

近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

NIR-Antaris II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一、工作环境
1.供电电源:AC220V±10%;50±1Hz单相交流电。

2.环境温度:15-35℃;空气相对湿度:45-80%RH。

3.仪器应置于固定的工作台上,不应有强震动源。

4.室内无电磁干扰及有害有毒气体。

二、开机
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打开近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Power)亮,光谱仪开机预热1 h等仪器稳定后再使用。

三、工作流(Workflow)的建立
1.先计划好该工作流保存的路径、各样品分析报告和光谱保存路径,然后将所分析指标对应的分析模型建立到对应的文件夹中。

2.从桌面或“开始”菜单中打开RESULT-Integration软件。

3.从“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工作流”选项或工具栏上的“新建”工具新建一个工作流,并点击“另存为”工具将其保存到预先计划好的路径下。

4.点击工具栏上的“向导”,在弹出窗口中的“样品物质”处输入样品名称,并分别设置以下各项:
①采集
⏹采集方式的选
⏹背景和样品采集时的提示信息
⏹采集次数、分辨率、光谱数据格式
②测量
⏹当前工作流的保存路径
⏹建模方法
⏹测定类型
③报告
⏹表头、表格、光谱、打印报告
④归档
⑤点击确定,关闭当前窗口
5.在“执行”和“注释”下的文字框中输入对该工作流的描述信息,如说明该工作流的用途和方法等。

6.点击导视窗口中的各项Event前面的,将其下的子事件展开。

7.分别在导视窗口点到各项子事件,在右边的显示和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的各项事件参数:
①设置采集项
在使用向导时已经设置过分辨率、扫描次数。

在样品光谱采集时,还要看
是否使用样品杯旋转器,所以可以通过“样品规格”后面的“详细信息”按键
进入到下一个界面。

对于积分球方式,如果使用,“样品杯旋转器”后面可以选
择“旋转样品杯”,不使用则选择None。

②设置测试项
点击“详细信息”按键,选择对应的模型文件、建模所使用的方法、设置
模型测定的指标。

③设置报告项
鼠标点击导视窗口的“报告”,点击“详细信息”按键,可设置报告的名称;
使用窗口下方的“添加”和“删除”按钮可添加或删除各项,“向上”和“向下”
按钮可对报告中的各项进行上下排序。

使用右方的“新建”按钮可以新建报告
项,“详细信息”按钮可以查看和设置各项的详细参数。

④设置存档项
在该处可设置需要存档的项目、保存路径、报告和光谱保存格式、报告和
光谱存档文件名等。

8.使用工具栏的“添加”按钮添加事件(Event)。

根据设置工作流程的需要,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添加”按钮添加各种Event,然后按类似于前面各步的方法设置各项参数,在导视窗口中根据需要设置好次序,以达到按既定的程序对样品进行分析的目的。

9.工作流的测试。

按前述方法建立好工作流后,可以通过工具栏上的“测试”按钮,对工作流进行测试,以检查工作流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四、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1.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如absorbance(透射)或Log(1/R)(漫反射)。

2.创建新的模型文件
▪从TQ Analyst软件的File菜单中选择New Method
▪从TQ Analyst软件的File菜单中选择Save Method As
▪在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选择保存路径
▪选择OK。

3.给模型定义一个名称
在Description中的Method Title栏中给模型的定义一个名称,在Method Description栏中可以输入对模型的详细描述;在Developer’s Name栏中还可以输入您的名字。

4.选择一种建模算法
▪简单的比尔定律
▪经典最小二乘(CLS)回归
▪逐步多元线形回归(SMLR)
▪偏最小二乘(PLS)回归
▪主成分回归(PCR)
5.选择光程类型(Pathlength Type)
6.定义待测组分
在Component窗口中按要求输入待测组分的名称、缩写、单位、小数点尾数即可。

7.进行可行性测试(Feasibility test)
8.采集标准样品光谱
标准样品的设定在Standards窗口中进行。

(1)标准样品的准备
(2)标准样品光谱的导入
(3)设置标准样品的Usage信息
9.光谱预处理
在TQ的Spectra窗口中还可对光谱进行导数、滤噪和基线校正等预处理。

10.选择光谱范围
(1)首先,如果按全面的步骤完成了方法选择、组分名称的定义、标准样品光谱和化学数据的导入,则可以使用Suggest向导让TQ来自动帮助选择光谱范围。

在Regions窗口中点击Suggest按钮,会弹出对应的对话框,按提示逐步完成即可。

如果是新建模型第一次点击Region窗口,TQ则会自动执行光谱范围的自动选择。

(2)光谱范围选择窗口:点击Edit Regions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可以以交互式的方式选择光谱范围。

该窗口中同样包含Suggest按钮,可以随时使用该向导,也包含How To按钮以随时获得帮助信息。

可以通过Add或Delete按钮添加或删除一段光谱范围。

11.设置其它参数
完成了光谱范围的选择后,基本已经设置了足够的可以用于建模的所有参数。

但是还可以在接下来的Other和Report窗口中进行一些更为细化的设置。

12.保存模型
从File菜单中选择Save Method或Save Method As以保存模型文件,输入文件名,保存。

13.计算模型
完成了上述各步骤后,即可按TQ工具栏上的Calibrate进行模型的计算。

定量分析模型计算完成后,TQ状态显示栏由红变绿,如果Standards窗口中包含验证(Validation)样品,则会计算出性能指数(Performance Index)。

14.验证模型
15.模型修正(Correction)
16.在TQ中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
按前述各步骤设置好各项参数,完成分析模型的建立后,可以在TQ中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

五、样品测试
1.打开所要测样品的工作流。

2.点击工具栏上的“测试”按钮。

3.根据弹出窗口的提示分别输入检测次数、样品名称或编号。

4.把要检测的样品准备好放在选定的模块上。

5.点击窗口下方的“执行”按钮,开始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完毕后,软件会自动生成总报告并归档。

六、关机
样品检测结束后,关闭主机电源开关,关闭计算机电源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清洁整理工作环境。

七、日常保养与维护
1.每天保持仪器的干净整洁。

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模块透光处是否有污渍或是否样品溢出,有物质的地方用酒精擦拭干净,以防废液对部件或光路系统的腐蚀。

2.检测使用的旋转杯、液体样品管等要及时清洗干净。

3.定期进行Instrument Check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Maintenance 菜单中的Instrument Check 以仪器内部衰减轮(Attenuator wheel)上的聚苯乙烯薄膜样品为标准,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4.湿度指示器需要经常检查,特别是在很长时间不用时。

正常情况下,其颜色为蓝色,如果蓝色变淡,呈现粉红色,需要更换干燥剂。

5.仪器使用完毕后应盖好保护布及防尘罩。

八、注意事项
1.按照工作环境要求为仪器提供一个良好的的工作环境。

2.不能擅自搬动,更不能拆卸其中零部件。

3.开机前,先确认仪器样品室内是否还有物品留在里面。

4.切忌带电插拔电源线及连接电缆,错误操作有可能损坏仪器及计算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