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相关知识说明文阅读理解一、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等)。
二、说明方法:1、下定义常用的格式是:“某某是什么”或“某某是怎样的”作用:便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该事物与别的事物严格地区分开来。
2、举例子例子前常有“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作用: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清楚、明白。
3、列数字作用:能够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分类别作用: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了多层次的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眉目清楚,避免了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不同类别的事物特征明了,印象深刻。
5、作比较通过比较,使事物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都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差别。
6、打比方作用:使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7、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摹状貌作用: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形象、具体、生动。
9、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字(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起说明对象的作用。
10、画图表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三、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递进式、并列式等。
四、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和严密性。
阅读中要注意文章中是怎样运用限制性词语、概括性词语来修饰中心语的,分析它们的特点、作用。
具体说来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五、阅读的方法(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看题目或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事理说明文指出了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特征)。
2、本文的说明对象有哪些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意、中心句。
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尤其是第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可多留意。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语句(特别是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或中心句)(2)概括说明事物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公式: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三)说明顺序辨析说明顺序可采用排除法,先看是不是时间顺序,再看是不是空间顺序,最后即可确定是否是逻辑顺序。
表时间顺序的有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等。
表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如远——近、前——后;左——右;南——北;高——低等。
表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标志性词语。
(四)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同义词的运用上。
1、“××”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就可以答出。
2、“××”词好在哪里?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3、“××”词语能否替换为“××”词?为什么?答题分四步:(1)判断,一般不能替换。
(2)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3)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格式:不能。
原文“××”词语的意思是……。
而替换的“××”词语只有……的意思,如替换成“××”词语,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分四步:(1)判断,一般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去这个词语与没有删去这个词语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格式:不能。
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五)内容的理解及概括1、通读全文。
作答此类题型,一定要返回文本之中,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结合题干部分,再返回相关的重点段落,找出问题具体与哪些内容有关;最后分析、归纳、概括出我们所需要的内容。
2、把握主要的说明对象。
任何一篇说明文都有自己的说明对象,有的文章说明对象有多个,有的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找出主要的说明对象。
理清了这一点,再来作答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就不难了。
3、综合概括法。
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
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议论文阅读理解一、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的语言、形式及要求: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一个令人难以确定含义的词语。
论点应正确、鲜明。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论据要典型、确凿。
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要合乎逻辑。
二、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三、议论文结构(一)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二)论证结构类型: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证):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
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它可以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运用这种方式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五、议论文语言议论文语言要求具有严密性和准确性。
阅读方法(一)分析提取文章中心论点1、注意文章的标题是论点型标题还是论题型标题。
论点型标题多数情况下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但标题有时不是一句完整的话,需要稍加修改。
2、提取论点时,要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开头时,一般出现在文章第一段或第二段。
A、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B、引用名言或列举事例现象后提出中心论点。
(2)在中间时,一般通过列举事例分析现象后引出文章论题,进一步提出论点。
论点提出后,再通过事例、道理论据进行论证。
(3)出现在结尾,一般是文章最后一段。
先列举事例、分析现象,再举例说理,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也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然后等。
分论点一般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有的文章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4、有些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就要围绕文章的话题来概括中心论点。
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另外,特别要注意文中“因此”“所以”“总之”“可见”“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往往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分析论据主要命题角度有:(1)找出文章的论据并分析其类型;(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3)围绕中心论点来补写论据。
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概括论据内容时,要做到准确。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3、论据的作用。
答题要点有两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4、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的观点一致。
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三)段落结构与层次主要命题角度有:(1)写出文章的思路;(2)划分文章的层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的内容;(3)分析相关句子与段落在文章布局中的作用。
1、分析文章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循着作者的思路逐段研讨归纳,清理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2)注意文章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从中研究作者的思路;(3)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需要分析的句子或段落出现在文章开头时,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等;在中间起推动情节发展、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等作用;在结尾主要起照应全文、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等作用。
3、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三个具体的答题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1)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2)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3)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主要的命题形式有:(1)辨析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2)写出论证方法的作用。
Ⅰ、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情形如下: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