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第一章教学艺术概述第一节艺术与教学艺术一、艺术:情感、美二、教学艺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艺术:指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的统一活动方式。

在这一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在教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的指导下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个性与创造性以及教学环境的一切条件,灵活地运用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双方能够在愉悦中有效地教和学,以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艺术就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艺术。

在此过程中,教学艺术突出了艺术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审美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一、教学艺术的历史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一)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二)教学艺术局限于技艺技巧的偏差(三)教学艺术论的研究现状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偏差赫尔巴特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求真共性普遍可复制艺术:创新个性特殊不可复制(一)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历史考察(二)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在统一的逻辑发展可分三个层次:经验性教学——科学性教学——艺术性教学。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首先,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分工合作的整体。

其次,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或规律:精确的、严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和艺术。

再次,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即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

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

第三节教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一、教学艺术的特点(一)形象性:语言、表情、动作、图象、音响等,形象。

(二)情感性:真情实感打动人。

知情意行……。

情感交流……。

(三)创造性与灵活性: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高难度性;创造性地运用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即兴性的、应变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四)表演性:现场表演。

教师还应作导演,师生双方共同演出。

(五)个性化:不可盲目模仿照搬(六)审美性二、教学艺术的作用第一节“幽默”与“教学幽默”一、幽默(一)众说纷纭的幽默定义(二)幽默的特性广义幽默:把所有引人发笑的事物都称为幽默,滑稽、讽刺、戏谑、闹剧、打诨等都包括在内。

狭义幽默:把幽默与滑稽区分开来,带有褒义的性质,此类为。

我国属于后一类,教学幽默也应属于后一类。

幽默的三点特性:1.幽默有趣,引人发笑。

2.幽默意味深长。

3.幽默有时需要依赖一定的艺术手段。

(三)幽默与讽刺、滑稽相互关系的辨析讽刺:否定性喜剧,愤怒和厌恶;幽默:正面发笑,善意的,直率而风趣。

滑稽:以美遮丑,或只为发笑。

二、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

(一)教学幽默的内在表现教学幽默的本质在于寓庄于谐,一个完整的教学幽默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

(二)中小学教学幽默的必要性(三)教学幽默的类型1.复杂的教学幽默与简单的教学幽默2.言语的教学幽默与非言语的教学幽默第二节教学幽默的特点与功能一、教学幽默的特点:(一)教育性:教育为本,寓教于乐。

(二)趣味性:轻松愉悦、引人发笑。

(三)含蓄性: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四)启发性:品位思考,得到启示(五)美感性:和谐愉悦,审美体验二、教学幽默的功能(一)活跃课堂气氛:振奋精神,调动情绪。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缩短距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鲜生动,激发兴趣。

(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五)启发学生的心智:通俗易懂,促进理解。

(六)展现教师的才能和机智:机动灵活,化解冲突。

第三节教学幽默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教学幽默的实践论一、教学幽默在中小学的实践(一)教学幽默的原则1.态度真诚 2.服从教学 3.时机恰当 4.分寸适中 5.方式有别6.题材创新 7.内容高雅(二)教学幽默的方法1.巧用修辞法 2.借题发挥法 3.有意差错法 4.褒贬换用法 5.夸张变形法 6.活用数字法 7.逻辑归谬法 8.自我调侃法二、培养中小学教师教学幽默的策略第一节教学机智及教学意义一、教学机智的内涵与性质(一)教学机智的内涵教学机智: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教学动态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二)教学机智的性质第一,随机性:突发事件。

第二,敏捷性:快速反应。

第三,主体性:难以模仿。

第四,有效性。

方法得当、效果良好。

二、教学机智的意义第二节教学机智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教学机智的实践一、调控情绪二、教学突发事件的种类及应采取的相应手段(一)处理课前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调整情绪,保证教学(二)处理疑难教学内容引起的突发事件:实事求是,尽快解决,鼓励思考,兑现许诺。

(三)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引起的突发事件:沉着冷静,理解宽容,保持风度,机智解决。

(四)处理外来干涉引起的突发事件:稳定情绪,随机应变,导入正常。

(五)处理自身失误引起的突发事件:稳定情绪,承认错误,变被动为主动。

第四节教学机智的培养第四章课堂气氛第一节课堂气氛及其心理学机制一、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评价课堂气氛的三个维度:秩序、参与、交流。

二、课堂气氛的心理学机制三、课堂气氛的教学意义第二节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教师的领导方式: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二、教师的威信:1.学生相信教师讲授和指示的正确性;2.教师的要求能够有效转化为学生的需要;3.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够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师生协同合作,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艺术的一方面表现,就在于教师与学生融洽、教学与学习融洽、播种与收获融洽、理想与目标一致。

四、教学的合作与竞争第三节课堂气氛的强化第一节节奏与教学节奏一、节奏节奏: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着的运动形式。

节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节奏的时间范畴和节奏的空间范畴。

时间指的是节奏存在于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之中,空间指的是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必须具有的规律、秩序。

二、教学节奏教学节奏: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和充分展示所体现的变化规律。

教学节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教学节奏的时间因素,包括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起伏高低,各教学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体现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周期性;二是教学节奏的力的因素,即在教学中各因素自身所表现的强弱变化,具体指教学内容的详略之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情感的起伏波动等,正是这些教学因素强弱变化的存在,才使得教学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第二节教学节奏的理论基础第三节教学节奏的优化过程一、教学节奏的“整体化”:教学过程要素。

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应对各个要素进行妥善的编排。

二、教学环节“清晰化”:张弛有度,起伏有致,动静结合三、教学内容“重点化”:疏密相间,快慢相宜四、教学语言“生动化”:教学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教学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五、教学方法“灵活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六)教学情感“丰富化”六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达到教学节奏的和谐统一第四节教学节奏美的探究第六章教学情境第一节教学情境的内涵、特点及类型一、教学情境的内涵(一)情境将情境理解为“情”指人的主观情感,“境”指人进行某种活动所处的空间,人处于某种环境中可以激发相应的情感,人的情感活动同时也影响着外部环境。

情境是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

情境以情为中心,境为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理解为教学双方情感、认知、行为和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互动,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教学情境与情境教学的区别教学情境和情境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包含了人的情感在内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统一,是一种教育资源。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改善外部环境来优化人的内部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情境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为主要教学手段,必然包含教学情境;但教学情境并不是单纯出现在情境教学这一种教学模式中,它是所有教学模式中都必然出现的“情”与“境”融合的一种状态。

二、教学情境的特点(一)教学情境的生活性(二)教学情境的情感性(三)教学情境的学科性(四)教学情境的形象性(五)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六)教学情境的审美性三、教学情境的类型划分按照教学情境创设的手段将教学情境分为以下几种:(一)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二)借助身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三)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四)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五)借助实物创设的教学情境第二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教育规律,客观事实(二)发展性原则:提升素质,促进发展(三)结构性原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四)目的性原则:有的方式,服务教学(五)灵活性原则:尊重差异,因时制宜(六)兴趣性原则:激发兴趣,乐学好学三、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有声语言,无声语言。

1.语言的人性化。

2.语言的幽默化。

3.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4.无声语言。

(二)运用表演来创设情境:模拟角色、进行表演(三)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充分参与,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合作交流。

(四)运用问题创设情境:1.实用性问题。

2.层次性问题。

3.兴趣化问题。

(五)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图像、声音、影像及互联网技术和课件(六)运用实物创设情境:1.实物讲解。

2.实地观察。

3.图片教学。

(七)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八)运用尝试错误法创设情境第三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其对策一、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二、改进教学情境创设的对策第七章教学风格第一节教学风格的本质一、风格风格:指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创造主体与对象的本质联系,通过完美的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

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学习、创新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念、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独具个性魅力、较为成熟的教学活动特征的综合。

1.核心是教学艺术个性化。

2.内外统一、形神兼备的整体。

(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作风)3.教学艺术个性化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