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题库1

第六章题库1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雁门关伏击战
C.奇袭阳明堡机场
D.平型关大捷
2.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3.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 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
A.东北抗日联军
B.东北义勇军
C.东北人民革命军
D.抗日游击队
5.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
A.淞沪战役
B.忻口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战役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
A.争取中间势力
B.发展进步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大资产阶级
7. 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的文献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中法战争
D.解放战争
9.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
A.“满洲国”
B.“国民政府”
C.兴亚会
D.冀东防共委员会
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人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一二八”事变
11.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
D.争取民主,防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1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
A.十九路军抗战 B.卢沟桥抗战
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4.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15.1940年,投降日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 )
A.汪精卫
B.段祺瑞
C.胡汉民
D.石友三
1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
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17.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A. 经验主义
B. 冒险主义
C. 机会主义
D. 教条主义
18.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19.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20.中共1927年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而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A.国共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B.中共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C.民族矛盾从属于阶级矛盾 D.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有(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C.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D.赣南、闽西根据地
3.“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口号有( )
A.“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4.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进步势力主要是指()
A.工人
B.农民
C.城市小资产阶
D.民族资产阶级
5. 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6.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地方实力派
D.城市小资产阶级
7. 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 )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A.战略相持 B.战略反攻
C.战略防御 D.战略退却
9.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暴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
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
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
原则包括( )
A.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0.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

学风
问题主要是指( )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三、简答题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实例一
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
等到现在。

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
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
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一一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

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
政权而已。

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

……
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
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二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

同时,
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

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
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
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一1938年12月22日《声明》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2)根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实例二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二
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2)它们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