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期末习题课、作业讲评

计算机网络期末习题课、作业讲评

• P109
▫ 3-8 ▫ 3-32
▫ 其他: ▫ 3-7和3-8都要掌握 ▫ 3-18 ▫ 3-28 ▫ 3-31 ▫ 3-34和3-32类似,也要掌握 ▫ 了解CSMA/CD协议
第三章作业
• 3-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 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 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 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 可靠的传输?
▫ 同轴电缆
50 W 同轴电缆 75 W 同轴电缆
▫ 光缆(工作原理和距离的不同)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 无线传输: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就 用到微波里的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波段)
第二章作业
• 2-16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 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计算机网络-作业讲评
• P36
▫ 1-7 ▫ 1-17 ▫ 1-18
• P63
▫ 2-6 ▫ 2-10 ▫ 2-16
• P109
▫ 3-8 ▫ 3-32
• P187
▫ 4-10 ▫ 4-20 ▫ 4-41 ▫ 4-22 ▫ 4-30 ▫ 4-37
• P232
▫ 5-13 ▫ 5-23 ▫ 5-39
第四章作业
• 4-10 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 (1)128.36.199.3 • (2)21.12.240.17 • (3)183.194.76.253 • (4)192.12.69.248 • (5)89.3.0.1 • (6)200.3.6.2
•答
▫ (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
第二章作业
• P63~64
▫ 2-6 ▫ 2-10 ▫ 2-16
第二章作业
• 2-10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 答:
▫ 双绞线(4对8根)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 思路:作二进制除法, 101110+000模2除1001,得 到011,添加在数据后面的 余数是011
第三章作业
• 3-18 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 “T”所代表的意思。
• 思路:略,这个上课有讲过多次
第三章作业
• 3-28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一下三种 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第一章作业
• P36
▫ 1-07 ▫ 1-17 ▫ 1-18
▫ 一些常识
第一章作业
•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 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 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 思路:
▫ (1)10个站共享10Mb/s,平均每个站1Mb/s ▫ (2)10个站共享100Mb/s,平均每个站10Mb/s ▫ (3)10个站都独享10Mb/s
第四章作业
• 4-20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第三章作业
• 3-32 下图表示有五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 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 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 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 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 B发送给A。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3-2中。
第三章作业
• 思路:
▫ 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0000模2除10011 得余 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 将检验序列加到数据后面作二进制除法,余数不为 0则意味着错误可发现
▫ 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 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第三章作业
• 3-08 要发送的数据为 101110。采用CRC生成多项 式是P(X)=X3+1。试求应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 解: ▫ (1)发送时延:ts=(107bit)/(100kb/s)=100s ▫ 传播时延:tp=(1000km)/(2×108m/s)=0.005s ▫ (2)发送时延:ts = (103bit)/(1Gb/s )=1µs ▫ 传播时延:tp=(1000km)/(2×108m/s)=0.005s ▫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 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 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 (或:发送时延与数据大小、端口发送速率有关;而传播 时延只与介质长度、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速有关)
• 解:
▫ S·A=(+1-1+3+1-1+3+1+1)/8=1, A发送1 ▫ S·B=(+1-1-3-1-1-3+1-1)/8=-1, B发送0 ▫ S·C=(+1+1+3+1-1-3-1-1)/8=0, C无发送 ▫ S·D=(+1+1+3-1+1+3+1-1)/8=1, D发送1
第三章作业
发送的帧 A→E C→B D→C B→A
B1的转发表
地址
接口
A
1
C
2
D
2
B
1
B2的转发表
地址
接口
A
1
B1的处理 (转发? B2的处理(转发?丢弃?
丢弃?登记?)
登记?)
转发,登记
转发,登记
C1Βιβλιοθήκη 转发,登记转发,登记
D
2
登记,丢弃
转发,登记
登记,丢弃
接收不到这个帧
第四章作业
• P183
▫ 4-10 ▫ 4-20 ▫ 4-22 ▫ 4-30 ▫ 4-37 ▫ 4-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