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电子信息类2班16107211 刘仕奇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在比尔•盖茨、迈克尔•杰克逊或麦当娜广为年轻人所知的现在,白求恩无疑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他只是语文课本中的一个人物,然而,对于上世纪4、50年代的人来说,白求恩是他们所周知的第一个外国人。

被成为国际十大友人之一的诺尔曼•白求恩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从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了解一二。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所著短文《老三篇》之一,是时代要求产生的一种道德思想。

它讲述了1939年11月12日,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

为纪念这位国际友人,毛泽东写下了这篇在当时家喻户晓的短文《纪念白求恩》,其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主席称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的确,作为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也曾高度评价白求恩: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和加拿大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

白求恩大夫对业务精益求精,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许多抗日敌后根据地八路军战士,使他们重返杀敌战场。

在今天华北大地上耸立座一尊雕像,就是广大中国军民对他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的永恒纪念。

他不仅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他还是位勤于写作,文笔优美,浪漫冷峻的散文家。

他在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写就的散文,逝世后被人们收集整理,竟然有十几本之多;他还擅长写小说,公开发表的有数十余篇;他还爱好摄影,带着照相机和胶卷到延安,到晋察冀,到抗日战场。

他通过发表作品,让全中国、全世界都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顽强地坚持抗战,中华优秀儿女为民族的生存艰苦奋战。

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把照相机留给八路军战地摄影记者,让它发挥更大地作用,向武器一样去同日本法西斯作战,把敌人消灭掉。

一个人的爱好如此广泛,他多才多艺的水平怎不使人由衷佩服?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战场。

在远离战争、富庶的加拿大,有着丰厚的收入,这是我们今天好多人所追求的生活。

在中国处在和平发展时期、改革开放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着包括把能移居加拿大这样的富庶国家引以为美谈的事。

对比之下,我们不得不为当年白求恩的举动深感震颤。

白求恩作为一个“五十多岁了”的“外国人”,“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甚至最后“不幸以身殉职”。

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年岁虽大,壮心不已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这样做呢?毫无疑问“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列宁主义路线的”,他是“受加拿大共产
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来中国实现既“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又“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的。

他以自己“感动中国”的实际行动,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的精神,怎样才算一名真正的战士。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白求恩这一位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是极端的热忱,对技术又是精益求精,白求恩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对同志都是无微不至。

他不像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像现在的社会,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像白求恩这样的大好人,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

就拿我们班的同学来和他相比的话,我们班像白求恩这样的人真是寥寥无几。

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为了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根本不会去管别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都是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我们的老师常常教我们要助人为乐,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忙,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我读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在想,我们根本就不能和白求恩相比。

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归根到底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有不同的世界观,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学习新时期的楷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一个高尚的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阅读《纪念白求恩》这篇彰显时代价值,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短文,我有了许多感悟,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以下两点:
1.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加可贵,我们要永远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做一个真正有益社会的人。

2.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始终拥有奋斗精神。

伟大的事业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的确,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其实,更深的想一想,把己奉献给集体,或者为集体付出一点,得到别人的称赞和敬佩也是对心灵莫大的满足。

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