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90——9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材简析: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到五年级,学生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六年级还要学习众数、中位数并进行比较。
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和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数据整理分析最基础的一步: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统计量。
在传统的教材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其侧重点在于从算法的角度理解平均数,把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甚至是解题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导致只会算,不理解。
现行教材把平均数安排在《统计》中,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是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不仅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情导入师: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忙,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应该怎么比较?谁有办法。
生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想求平均身高。
像平均身高这样的词在统计学当中我们把它叫平均数。
谁还知道其他的平均数。
生举手回答。
看来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提问:关于平均数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学生回答。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通常情况下研究问题要从简单的例子开始(例1),这里就有一个,请看大屏幕。
1、从这幅图当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生回答。
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从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片当中我们获取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和平均数有关的问题吗?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齐声回答:能。
引导学生提问: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水瓶?2、大家手中都有这幅图,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4、师生共同交流两种解决问题方法。
第一种方法:移多补少的方法。
课件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受一下移多补少这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计算的方法。
提问:1、平均数13是他们每个人实际收集水瓶的个数吗?2、平均数与实际每人收集个数有什么关系?(二)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两个判断(学习例2)1、判断一生读题并判断对错,揭示答案,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2、判断二生读题,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3、健康队也参加了比赛。
请同学们当一次裁判看看哪一个队的成绩好,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比较的方法。
4、通过条形统计图再次进行比较。
引导出平均数的意义(板书),并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那个队的成绩好。
简单的说一下理由。
师总结:通过对平均数的比较就能裁定哪个队的成绩好,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把它记录下来,谁愿意用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学生说老师写。
并作比较,总结出用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的步骤。
幸福队健康队19+15+16+20+15=85(个)18+20+19+19=76(个)85÷5=17(个)76÷4=19(个)三、巩固提升课件出示:1、先估计一下女生的平均数是多少?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
在估计一下男生的平均数是多少?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
2、学生计算男生成绩的平均数。
并和女生成绩平均数比较出谁的成绩好,说明理由。
3、再观察一下每个人的实际成绩与我们求出的平均数。
你想对男生说些什么?生回答。
4、回过头来解决开始时的想一想和提出的问题。
(四) 总结及布置作业1、实践作业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幸福队健康队19+15+16+20+15=85(个)18+20+19+19=76(个)85÷5=17(个)76÷4=19(个)17<19《平均数》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
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
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平均数》效果分析上完《平均数》这一课,在对课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掌握情况好,达标率高从评测练习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全班24人,全部及格,21人优秀,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87.5%。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课开始出示课本例1图片,引出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
老师借助课件动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平均数所表示的意义,所以整堂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的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
四、练习设计的精当练习的设计,对本课的学习作了恰当的补充,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强度加大,体现了一定的张力,练习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
老师借助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更直观的将平均数与每个人的实际数进行对比,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值得商榷的地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很多,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反馈时如果时间允许,还应该扩大反馈度,倾听更多组的交流意见,发现孩子们在自学中的优点与不足,真正发挥自学的效果。
《平均数》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到五年级,学生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六年级还要学习众数、中位数并进行比较。
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和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数据整理分析最基础的一步: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统计量。
编写意图:在传统的教材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其侧重点在于从算法的角度理解平均数,把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甚至是解题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导致只会算,不理解。
现行教材把平均数安排在《统计》中,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是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不仅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平均数》评测练习一、填空。
1.18、19、20、21、2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
2. 加工一批零件,前2天每天加工120个,后3天共加工420个,这5天平均每天加工()个零件。
3. 我们班每人平均发放5本作文本,18位同学总共需要()个作文本。
4.小明两次考试的分数为92和94,平均分是()。
5. 四年级五位同学跳绳次数为52、56、48、49、50,那么平均跳绳次数为()次。
二、选择。
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A、(50+110)÷2B、(50+110+110)÷3C、(50+110)÷32、水文监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
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
()A、(8+12+7+10)÷4B、(8+12+7+10)÷(0+6+12+18)3.一个小组有4个图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0千克、35千克、31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千克。
A.43 B.20 C.324. 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
A.90 B.95 C.985.三年级3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三班捐了16本,平均每班捐图书()本。
A.20 B.13 C.56. 下列有关平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平均数是偶数B 平均数是奇数C 平均数是整数D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一个量三、判一判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
那么,全校每个师生都一定捐了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