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级部学情反馈(一)地理试题命题人:王书建审核人:张星梅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是A.a、b、c B.b、d、f C.a、c、e D.d、e、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盐碱化现象D.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 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B.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4.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 蒸发量增加B. 降水量增多C. 地下径流增多D.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A. 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B.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C.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6. ①过程可能导致A. 臭氧层破坏B. 生物种群增多C. 海平面下降D. 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大通道是一条未封闭的高速公路,东起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西至鄂尔多斯市的苏家河畔,一队自驾游爱好者沿内蒙大通道从阿荣旗行驶到集宁(如下图),考察了沿途风土民情。
据此完成7~8题。
7.从阿荣旗到集宁所看到的景观总体上的变化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荒漠C.荒漠—森林—草原 D.草原—荒漠—森林8.自然带从阿荣旗到集宁变化的总体上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完成9~11题。
9.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10.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 水分B. 光照C. 土壤D. 热量11.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
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 自然景观的差异性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13题。
1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气温、蒸发、降水C.降水、气温、蒸发D.降水、蒸发、气温13.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读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 A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气温低B. 海拔高,气温低C. 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D. 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15. B坡最有可能是A. 北坡B. 西坡C. 南坡D. 东坡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以北半球为例。
读图完成16~18题。
16. ②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地带性植被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热带季雨林17. 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A. 终年炎热干燥B. 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C. 一年干湿两季分明D. 全年温和湿润18. 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A. 盛行西风带控制B.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C.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图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据此完成19~20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方位最接近事实的是A.①—东②—南③—西④—北 B.①—南②—西③—北④—东C.①—西②—北③—东④—南 D.①—北②—东③—南④—西20. 图中山地“阴阳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阴脸”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C.“阴脸”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D.“阳脸”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下图为“吉林省聚落演变图”。
读图完成21~23题。
21. 图中聚落密度越大的区域A. 人口密度越大B. 聚落数目越多C. 城市服务功能越多D. 建筑物密度越大22. 1990年吉林省的聚落密度大致A. 由南北两侧向中部递减B. 由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C. 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D. 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23. 从1820年到1990年吉林省的聚落密度有显著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政策变化②气候变化③交通线建设④地形变化⑤农业发展A. ①③⑤B. ①④⑤C. ①②④D. ②③④读图,完成24~25题。
24.最适合上图的图名为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25.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
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26~27题。
26.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A. 流水作用增强B. 冰川作用增强C. 风力作用增强D. 变质作用增强27.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完成28~29题。
28. 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A. aB. bC. cD. d29.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形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30.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示意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线变迁状况。
读图,完成31~32题。
3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3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线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33~34题。
33.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34.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所示为青海湖近l.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35~36题。
35. 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 3900年B. 6500年C. 8100年D. 1万年36. 与其它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 冷干B. 温干C. 温湿D. 热干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
下图示意2015年世界和部分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37~38题。
37.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A. 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水电等其他B. 石油、煤炭、天然气、核电水电等其他C. 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等其他D. 天然气、石油、煤炭、核电水电等其他38. 中国与印度相比A. 人均能源消费量中国大于印度B. 天然气使用量印度大于中国C. 水能蕴藏量印度大于中国D.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于印度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
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省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曲线(含预测)。
据此完成39~40题。
39.对该省进行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A.GDP增长率 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40.关于该省2010~2050年的碳排放及预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碳排放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会减小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提前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41~42题。
41.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 4~6月B. 6~7月C. 6~8月D. 5~8月42.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 南旱北涝B. 南北皆旱C. 南涝北旱D. 南北皆涝读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43~44题。
43.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A.1963~1972年 B.1975~1986年C.1985~1990年D.2000~2010年44.2010年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城市人口比重大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人口就业压力大下图示意某国2013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45~46题。
45. 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A.为发展中国家 B.人口出生率高C.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D.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46. 该图0~4岁的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移民政策B.性别结构 C.生态环境 D.年龄结构读某城市2013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47~48题。
47.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B.105.6万 C.97.3万D.85.4万48.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B.市政 C.教育D.劳动就业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