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錫倫生於清朝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年,科舉高中二甲進士,受封太守。
戴錫倫名梓林,字禮台,號合幼山人,籍住江西省江右贛郡桃穀人氏。
嘉慶元年高中二甲進士,封太守任職廣東高州知府,于嘉慶三年出任,身騎白馬已隨從上任高州知府一職,是年二十一歲,娶陳氏為妻,生二子二女,長子戴洪潤、次子戴洪澗。
戴錫倫高中科舉二甲進士,想到多年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終能所願,但心中有說不出的興志。
然而,正自我陶醉之時,特接嘉慶皇聖旨「委任狀」下來。
陰錯陽差,卻被任命為廣東高州知府。
接此聖旨,對戴錫倫來說,卻疑是晴天響雷!他本以為自己胸滿才志,滿腹經章,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可在京中任職,心中自喜。
但想不到如今卻被遠任到嶺南高州貧壁不毛之地,升遷無望,日後能否回京,乃一個末知數阿?俯首仰天,自問承得家傳風水秘術,又戴家素以堪輿傳世,秉承楊公救貧之祖訓,不計個人富貴榮辱,只以救貧濟世為己任。
誰知如今科舉高中,卻被朝廷任命為太守,掉任高州府任職,心有不願,其祖與父,得知其顧,故勸而從之。
雖不入朝為官,任知州也光宗耀祖。
你任高州知府,你若能體恤黎民百姓的疾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不枉平時「治國平天下」的鴻鵠之志啊!戴錫倫受命南任,得祖與父囑別,承祖家傳「羅經」一個已父母告別,父親將家傳羅經交給戴錫倫,望其南任清職,以民為樂,以風水救貧,環揚楊曾之術,發揚光大,把風水理論傳到南方去。
當戴錫倫於嘉慶三年歲次戊午年,從江西來到廣東省高州府出任府官。
戴錫倫初到高州府,巡城三天,看到高州府城人民個個體弱膚?,且人人黃皮?膚及水腫疾病。
細觀府城建造,風水佈局失之。
府坐南朝北,理氣不合。
東門不正東,南門不正南,西門不正西,北門不正北。
冼太廟前開水池,城內水去而不通,焉不水腫啊!又見府前左右前後,掛上什麼
造福堂,賜福日子館,八字命理學會,易理館等百家千門雲集,心頭火氣上騰,於時即時公帖榜文,凡高州府城內所有風水地理館人士,及地師都作收獄中,搞到高州城無一個地師再敢掛牌設館。
各自徐牌拆匾,離城苦喊。
戴錫倫又命令高州府兵,凡見設館掛牌者,全部清拆。
凡見拿羅經者,即捉回府收獄。
即時間,全城無一館一堂,無一人敢掛牌,龜卜及算命睇相擇日之事。
此事件經半月後,轉轉便傳至信宜梅垌本地薑梁伯鐸耳。
於是本地薑便南下高城,把三十六寸大之三元三合卦庚,羅經放在頭頂上週街走,岡走至府前路,後被府兵發現。
本地薑故意發出驚狂,急轉三彎四舖,便回至西關門小店舖中談天說地去了。
速入舖中安坐一刻,又准備二次出街棄弄府兵。
此時戴府派府兵週圍查尋此人,均要輯拿歸府。
後被府兵查到,得知名為本地薑。
府兵速告知戴府,此人居西關門小店舖中,於時下令府兵上門捕捉輯拿。
但當是本地薑凜然不懼,大聲說!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本人姓梁,名伯鐸,家居信宜梅垌村,村兄禦號名為本地薑。
又高聲喝道!我三不去,騎馬坐轎不去,坐車不去,戴府親臨我自去。
搞得府兵無奈,為有回府稟告戴府,戴府一聽,好好好!高州府尚有這樣的地師,我正想見下,睇佢又如何?於府兵與戴府身邊隨從乘轎一起同來。
戴府坐在轎內,不到半支香時間,戴府便到西關門小店館中。
當時本地薑故作不見,坐在茶館裡談天說地,上講天文,下談地理,中推人事禍福,別事不離不談。
正在此間,店主話,外面戴府正在捉拿你,輯你歸獄,你還不走,快向後門走還來得及啊!本地薑說,我正在等戴府迎之。
說話間,府兵一擁而上,就是他,就是此人。
戴府至是,問誰是本地薑?梁伯鐸回答﹕我人正是本地薑,失禮失禮。
之後本地薑一見到戴府,亦站起來向戴府拱手作揖行禮,戴府亦與本地薑步行回府。
本地薑之三十六寸大
之三元三合卦庚放進戴府乘來之轎中,有府兵抬回府衙。
在當時無論茶館的,或街上行人都言今次本地薑出事了,招禍上身,自討苦刻阿!
夫今天的事以過,明天的事便來臨。
有誰人能明白戴府此舉之用意啊!又為何事而捉拿高州城之風水地師呢?惟獨有本地薑能知到戴府之用意?因高城全城人民均發水腫,又名黃腫病之症。
此城此病一日不治好,那我戴府一職又坐得多久,坐得下去嗎?按我戴府一人岡到高州府城,就有此十分困難之事擺在前面,我可以知之而不理嗎?戴錫倫在巡城三天,亦早以看出高州城人民疾病根風水有關。
但一人之力,又而何去說服一府之文人學士。
於是想出一個方法,禁止府城風水地理日館,能者抬頭,劣者自拆自館而返鄉歸家者也。
此計三思,未足半月,可見劣者閂門,能者難我之必有焉。
時到於今,果有信宜梅垌鄉之本地薑來難我之舉。
戴府心中暗喜,來者必賢,於是迎之回府,就這樣與過了一天。
明天一早起來,戴府一早已同本地薑環城一週,上談星宿列張,下言地理生死藏凶。
談高城龍來水去,前人造塔于坤方,屬吉屬凶。
後登寶光塔觀山看水,二人舜間天地合一,各有所理所長,總離不開高城人民為何滿城水腫病。
乃人者命乎?或我城風水佈局失者乎?在談講間,二人爭論高州城府地形屬何地形?二人各不相讓,各自理氣貫山河,各持己見。
戴府雲龜地,本地薑言犀牛地,一來一答,你來我往,山水無人能喊應,又怎知道屬龜屬犀牛者?其二者爭論不一,於是本地堅持己說乃屬犀牛地,其地為犀牛公。
其牛卵在鑒江河觀山嶺腳下河底深處,約三丈六尺深灣之下?不信者,下有一雙紅石,形似豬腰樣,可請船家落江探之。
於是戴府不信,便命隨從速請水上魚夫,落江下水摸犀牛卵去了。
本地薑並囑咐魚夫拿鎚用力撞擊犀牛卵,犀牛必發出疼痛之苦,高城必發生 蕩。
並囑戴府在觀山上擺下茶宴,請來全城文人學士作一見証,及用心觀臺上茶杯,犀牛發怒 動全
城,茶水必動蕩也,以表示本人所言不假。
過了一個時辰,水上魚夫有告,約三丈六尺深灣之下果有二個豬腰石。
後戴府又命令用鎚撞犀牛卵石,果臺上茶水 動。
此次二証念,戴府背服本地薑之地理深不可測者也。
後二人又回府,戴府召集本城舉人進士,有識地學者,共商解救高州城水腫之疾患。
府城坐南朝北者,改謂今日之坐北朝南,府門向朝案筆架山。
建文塔於城東巽位,冼太廟前水池填去。
挖河流引水入城,洩去城內之?水流出,開合成運之門,改造聖殿,艮方低而植樹修補不足,後不出年內,高州府城人民之疾病自去。
文人武夫背出,學士賢人世代不替也。
改造之後,全城人民身體健康,膚色白裡透紅,體健身壯。
從此起,人們對本地薑刮目相看,深感背服。
本地薑請示戴府,息放獄中地師,邀戴府上疏,請奏上京告息嘉慶皇帝,免高州城三年悅收。
戴府得本地薑護助之下,有功於民。
在上奏內告知嘉慶皇帝,後皇帝?封回旨,封本地薑與戴府為國師。
從此高州府便出六大明師為明守,如林勤風、陳東野、鄧玄伯、楊霞侶、梁伯鐸(即本地薑)、李東海等六大明師,為當時戴府尹十分賞識,名揚全國,令人欽佩不已矣。
立此數言,表明戴錫倫本地薑之由來矣。
黃敦修公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于嘉慶三年參加高州府之武科考試。
身騎一匹駿馬早到府城,在府城四週觀光,反回到府前路大門口前,發見一個大羅庚,拾起一看,見羅庚底寫上「戴府」二字,于是拾起,安定馬匹入府告知府兵,戴府失落羅經于府前道,今我見知拾回送上戴府,有望?告。
于是戴府出門,邀我祖入府交談。
戴府雲﹕「此羅庚我特自放在府前門外,看誰與我有緣」。
安放已一天,見者甚眾,未有一者敢拾,為拾者是你,你我有緣,于是稱兄道弟,我祖自問身世不及,不能兄弟之交,後邀戴府改以契子之稱,就這樣相稱,以立契章,子父之稱也。
上一小故事,足見戴府為人仁厚。
我十二世祖婆于嘉慶二十二年丁
丑年病逝,後得戴府親到化州寶墟調馬鄉旺坡村,點穴并主葬我十二世祖婆于旺坡嶺頂,並指引我祖于村前田地上造宅。
還在道光二年,擇日給黃氏建造九世祖祠于那務大旺垌鄉造黃氏「厚奄公祠」三塔,今還巍峨,如對戴府之作有趣者,上述地址無?,黃氏圖譜有載。
好奇者可查譜自明矣。
此乃黃氏先祖敦修公之內傳,敦修乃我祖,以戴公有一段深交,亦得其風水真傳,今至我第八代裔孫,我生於旺坡,藝出于祖傳,歷二百年已,上史為有石碓黃氏人知之。
二○○九年七月十八日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