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

✓对脑卒中后社区康复重视不够,忽视了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改善预后的时间可以持续到脑卒中后 5 年;
Stroke Unit Trialist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 ; (1) :197
✓脑卒中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对卒中后心理康复重视不够,
康复治疗技术众多,暂无突破性进展 综合康复治疗,尚缺规范化治疗方案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大脑损伤后脑功能是可以得到 一定程度恢复的,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脑的可塑性理论,主要包括: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 振破谱分析和功能性核磁共 振(fMRI)的出现
为脑的可塑性提供 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
了客观证据
供了理论依据。
3.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3.2 脑卒中治疗现状

Langhammer B. Clin Rehabil,2000,14: 361-369
训练应以功能性动作为目的,即训练需要导向性,集中在所需的重要功能上
2.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近 10 年来出现的强制性使 用运动疗法 (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运动疗法 ) 、减重平 板车步行训练 (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等均在脑的可塑性理论 的基础上形成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
1. 康复介入时机 ✓ 重视疾病预防,未病先防 ✓ 康复治疗从监护室开始,运用各种手段争取救治时 间窗
2.脑卒中康复规范化 ✓ 评定量表、评定技术的规范化 ✓ 治疗手段的规范化
• 脑卒中康复指南
• 脑卒中康复专家共识
3.脑卒中康复治疗前景
✓ 物理因子疗法:经颅磁刺激等的应用已有成绩 ✓ 传统康复技术受到重视和采用
对偏瘫、截瘫、脑瘫、帕金森病 患者的行走功能有改进作用。
Hesse S,Neuro Rehabil ,2001,16:133-139
4.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 经颅磁刺激(TMS)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项治疗技术 ✓ 适用范围涉及运动功能、言 语功能以及情绪障碍的改善等方 面。
期康复)
并发症
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 综合征、深静脉血栓 、直立性低血压、压 疮、痉挛、骨质疏松 ……
二级康复 (脑卒中恢复
期康复)
三级康复 (脑卒中的社
区康复)
良肢位训练、床上体位变 换训练、床上ROM训练 大、小便的处理 早期床上肌力增强训练
坐位平衡、移乘、站立、 重心转移、跨步、进食、 更衣、排泄等以及全身协 调性训练、立位平衡、实 用步行、手杖使用及上下 楼梯等
沈滢,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62-1166
Barwood CH,Neuro Rehabilitation,2011, 28(2):113-128
王厹东,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2):99
经颅磁刺激仪
5. 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rehabilitation robots)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 代起步,1990年后进入全面发 展时期 ✓机器人辅助患者上肢进行大范 围协调训练是目前康复领域研究 的一个重点,已取得满意效果。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 ➢ 。Maulden等发现:脑卒中发病后开始康复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
Maulden SA, Gassaway 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12 Suppl2): S34-S40
在患者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许可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 。
1. 基础理论研究新进展---脑的可塑性理论
脑卒中后,脑的可塑性:
SANDRAB C,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2000,(33):333-344
1. 基础理论研究新进展---脑的可塑性理论
脑的可塑性与运动疗法(PT):
上世纪中叶以来,相继出现Brunnstrom、Bobath 、Rood 、Voss和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
张安仁 主任医师 教授/博导
成都军区康复医学研究所 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目录
➢ 脑卒中康复现状
• 概述 • 评定现状 • 治疗现状
➢ 脑卒中康复新进展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
脑卒中康复现状
1. 概述
脑卒中(stroke),即脑血管意外(CVA),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器械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 方法:是将较好肢体(健侧)限制
其活动, 而对较多受障肢体(瘫痪侧) 强制性活动训练。
3.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减重步态训练器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分 两个部分: 一为降落伞改造的减重吊带部分; 二为由平板车向后转,患者则在上 由工作人员扶持帮助瘫痪肢体和纠 正姿势向前行走。
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Nhomakorabea。
唐强,张安仁.临床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 概述
1.1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情况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 万,发病率高达12/万,现幸存卒中病人700 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 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
脑卒中还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5年内复发 率高达41%。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
孟秀君等.辽宁省6个县838名农村基层医生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处理能力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04):399-400.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 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的上肢功能。
Schneider S,Neurology, 2007, 254(10):1339-1346
宋涛,许光旭,龙丽华,等.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1-23
存在问题
✓我国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重视力度不够, 往往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 当前,有关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研究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探讨了大 脑皮层可塑性重组的过程中受体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变化
MARTHAC P,Neurobiology of Disease,2000,(1):515-519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3):39-45
Thorsén AM, Holmqvist LW. Stroke, 2005, 36(2): 297-303
1. 概述
1.1 脑卒中康复的现状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脑卒中1年后的患者中,得到过早期康复训练者仅 占60%,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措施的却高达42.4%;
朱新汉,殷爱竹.脑卒中的社会康复现状与康复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01):60-61
➢ Karges等关于训练时间、频率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多接受训练治疗或许是有 益的,尤其是在提高ADL方面更明显。 Karges J, Smallfied S. J Allied Health,2009, 38(1): E1-E10
脑卒中6个月后也不应该放弃治疗
有研究表明:改善预后的时间可以持续到脑卒中后 5 年;并有人证实脑卒中康
JOSEPH,C.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1998,(79):1117-1123 MANO Y,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2003,(13):57-62
➢ 同时,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皮层也存在可塑性;此外,语言、记忆 等高级认知领域也同样存在可塑性。 HALLETT M,Brain Research Reviews ,2001,(36):169-174
PNF法等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康复具有一定疗效;但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 这些疗法似乎其科学性不够,且哪一种方法最好,迄今尚无定论,为康复工 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朱镛连.脑的可塑性与神经康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9):591-592
Carr 和 Shepherd 首先提出运动再学习,提倡尽早训练及特殊作业训练 能早期促进脑的可塑和功能重组,相关文献已证实其效果超过传统PT疗法
复单元的疗效甚至可以持续 10 年有效。
Lincoln N B , Husbands. BMJ,2000 ,320( 7234):549
Drummond AE, Pearson B.BMJ,2005,331 (7515) : 491-492
3.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3.3 脑卒中治疗及流程
一级康复 (脑卒中急性
皮层地图层面 皮层地图层面
表征面积、区域、方位、区域 之间联合或分离的变化等
系统水平的可塑,即不同感觉 通道之间跨通道的可塑性
1. 基础理论研究新进展---脑的可塑性理论
➢ 运动皮层是可塑性最强的大脑皮层之一,早期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 在积极的运动训练实践下,会诱发运动皮层出现快速的可塑性变化;
国家“十五”科技 攻关课题急性脑血 管病三级康复网--脑卒中康复治疗体 系
胡永善.中国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7:935-937
2. 脑卒中康复评定现状
脑卒中康复评定,国际上强调康复评定应在3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3.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3.1 脑卒中恢复机制的研究现状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结构和功能是在
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结构的
宏观层面
脑重的变化、皮层厚度的变化、不 同脑区沟回面积的改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