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为中心,围绕音乐学习的核心内容一一聆听、视唱两项技能,设计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二)理论依据本课的理论依据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唱歌曲目《中学时代》。

1.歌曲《中学时代》由戴于吾作曲,王晓岭作词,创作于1993年;2.歌曲为C大调,四二拍;3.曲式为两段体结构,A段a (8)+a' (8)+过渡段(4+4)+B段(12),整体风格轻松、活泼、充满朝气。

歌曲A段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亲切地对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进行赞美。

谱例1:什么附光踐a 值博J J . 3 1辜每的巾帘谱例2:友旨的阳光疤右灵奁j3]QSB段情绪逐渐上扬,简短、有力,点出全曲的主题”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识昭泉木雉忏么时先蛮" S 型杯是谑过渡段连贯而柔美,充满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授课班级是初一年级的普通班。

经调查,班里近 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学习经验,接触过五线谱,但是几乎没有人接触过字母谱和五线 谱相结合的识谱方法,很少做看谱视唱练习。

本节课的授课时间是2016年11月14日,新初一入学后的第四次音乐课。

第一第二、三节课,学生学习了柯尔文手势,接触了字母谱与五线谱结合的学习方法,音准 经过训练,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三度、四度音程的把握比较准确,能顺利得识读字母谱 并准确把握字母谱的音高和音准。

掌握了 2/4拍的几种基本节奏型。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继续巩固五线谱与字母谱识谱法相结合的教学,教师将面向全 体学生,为他们今后能够灵活运用五线谱,更深入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三)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 •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及数码钢琴的伴奏一一帮助学生解决演唱时的音准问题。

2•由听读节奏、加入字母谱视唱入手,通过分析乐句、分析旋律走向,到五线谱 视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四) 技术准备1. 制作C 大调歌曲谱例及PPT 演示文稿;2. 练习歌曲的钢琴伴奏。

(五)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 新初一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开学初,教师 就注重“双基”的落实,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听、唱”的能力。

2. 新初一学生在音乐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 能得到开20%谱例3:(二)学生情况分析发并从中受益,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此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提醒,如:对歌唱状态的要求、读节奏的同时手拍稳定拍、唱旋律的同时右手划指挥图示等等。

3.对于“喊唱”的状况改进对策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以及演唱歌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音乐表情和力度记号,帮助学生从呼吸、演唱声音的位置、演唱的姿势等方面找到正确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中学时代的憧憬与幻想;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与学唱相结合,节奏学习与旋律学习相结合;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厂、1_ ------- ----- 三种基本节奏型及正确的演唱技巧、方法,准确把握作品中旋律的音高音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歌曲学唱与歌曲音乐情绪体会相结合;(二)教学难点旋律的音准以及体会作品旋律音区的变化及正确的发声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目标: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回答教师的问题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从情绪、速度两个维度进行作品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思维和审美能力。

活动1.1欣赏歌曲,感受情绪。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小学时代,进入到了中学时代,中学时代只有短短的三年时光,而这三年却是时光如梭的日子,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重要的转折点。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中学时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作品,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并聆听一下歌词的内容情绪给出两个选择:1、积极向上2、优美、抒情速度给出两个选择:1、慢速2、中速稍快提问: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教师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欢快、热烈,中速稍快而又积极向上的歌曲,歌词的内容描述了美好而又短暂的中学时代,他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二)歌曲前四个小节的节奏和旋律学习环节目标:认识作品中的难点节奏型和相应的音乐主题旋律。

设计说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已有节奏学习基础,用手打节拍,嘴唱节奏的方法学习歌曲中的几组节奏型,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并在前四个小节下边出示相应的旋律的字母谱。

活动2.1学习节奏,呈现作品A部分的前四小节节奏1、2、按照音符的时值,认读XX XX X.X、X XX三种节奏型3、在相对应的小节下方,出示下图谱例:m f s s m f s s d' l s d r4、带领学生进行旋律字母谱的视唱,在视唱过程中加入柯达伊手势活动2.21、在课件中呈现d r m f s l x d' r' m'如图:音乐的阶梯2、运用柯达伊手势带领学生演唱?(1)d rm r d s (2)d' r'm' s m' r' r' s d' 两组旋律,训练过程中强调音准。

活动2.3旋律音高和节奏的对比聆听1、教师用钢琴分别弹奏第1-4小节、9-12小节的旋律,引导学生聆听和观察两行乐谱的旋律音高和节奏有何特点(相同),使学生明白这是乐句的再现。

2、教师在弹唱过程中教授连音线作用,提示学生要注意呼吸换气记号。

3、教师弹奏5-8小节、13-16小节的旋律,提示学生注意聆听旋律在音咼和音区上的变化,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随着音区的增高而变得强烈和辉煌。

活动2.4跟随伴奏学唱歌曲A部分在聆听和学唱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坐姿、呼吸、连音线的表现、以及13-16小节的音乐情绪的表达。

歌曲A部分的谱例:(三八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环节目标:感受重复的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强调作用,和情感的升华的意义设计说明:通过聆听钢琴对旋律的演奏,发现两行旋律在音高及节奏上的相同特点, 感受21-24小节旋律对17-20小节的重复和强调作用,使用识读字母谱的方法,学唱旋 律;并在学会旋律和节奏的前提下,学唱歌曲过渡部分,在学唱中体会为何中学时代是 美好而又值得珍爱的。

活动3.1聆听钢琴演奏发现旋律的重复1、 教师用钢琴演奏过渡部分的两行旋律,引导学生观察字母谱和对应的节奏,发现 两行旋律的重复特点。

2、 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弹奏两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力度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3、 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的旋律,在歌曲乐谱的下方加上字母谱,如下:4、 再教授学生学唱。

5、 在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重复旋律的情感升华的作用wL dd l l s s m r mx ■歌曲过渡部分乐谱:友谊的阳光心棗理"(四)、歌曲B部分的学唱环节目标:在歌曲学唱中,掌握高音区的演唱技巧,感受积极向上和辉煌明亮的音乐情绪。

设计说明: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B部分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咼音区旋律的明亮感, 带领学生从识读旋律的字母谱和训练音准入手,感受歌曲积极向上和明亮辉煌的音乐情绪。

并在学唱过程中解决高音区的喊唱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正确的发声方法。

活动4.1教师钢琴弹奏B部分旋律感受高音区的明亮1、引导学生感受明亮高音区所带来的辉煌和感人的音乐情绪活动4.2识读字母谱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以下旋律,并用柯尔文手势作为辅助,如下图:d' I s l d' r'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d'd' Is lld'r'd' d' I s I I d' r'3、29-32小节旋律的学唱,学生学唱d'r'm' r'd'l(加入柯尔文手势),进一步学唱d'r' m'm'm' r'r'd'Iss ,如下图:d' r' m ' r' d' Id' r' m' m'm' r' r' d' I s s4、33-36小节旋律的学唱,学生学唱m'm' r's d', 进一步学唱m'm' r'r's d', 如下图:m' m' r' s d'm' m' r' r' s d'活动4.3聆听、学唱歌曲B部分,学习较高音区旋律的演唱技巧1在唱准B部分旋律音准的基础上,聆听歌曲B部分的音乐情绪,带领学生跟随歌曲伴奏轻声哼唱。

2、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演唱问题,包括呼吸、发声的位置,并讲授正确的发声方法。

3、完整演唱歌曲。

(五)小结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课上对学生识读五线谱、节奏模仿、歌唱状态等方面的评价2.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用正确的气息,恰当的力度变化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1.根据本校七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演唱技巧的传授结合起来,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文化认知联系起来。

2.在教唱环节中,教师为学生作示范,强调学生注意自己的口型和气息。

时刻强调发声的口腔的位置是在脑门,而学生演唱过程中,始终都要用意念控制脑门的这个口腔。

启发学生想象头腔里像有一把撑起来的伞或者有一个屋顶,演唱时要时刻保持抬着眉毛,往远处看。

(1)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解决学生音准、节奏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