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重点专业(航空服务)建设调研报告依照本次上海市《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设置进行梳理和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对航空服务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专项调研和自我评估,认为我校的航空服务目前的办学基础能力较强,符合市重点专业建设的各项要求。
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总结: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毗邻浦东国际机场。
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60.4亩。
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职校,2006年度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度市实习就业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主干专业“航空服务”为市重点专业(下设空中乘务、空港服务、航空安检专门化),国际航协(IATA)中国教学中心授权培训机构,建设有国内首家上海市航空服务开放实训中心。
学校现有75 个班级,3034名学生,新生录取分数名列市中职学校前列,形成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态势。
学校师资全部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教师占61.7%。
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考录取率多年稳定在考生数的90% 以上,实习就业推荐率100% 、录用率97% 以上。
二、行业需求与专业规划行业需求浦东国际机场自通航以来,机场吞吐量呈快速发展势头。
自2008年3月26日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第三跑道和西货运区启用后,上海浦东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已达到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已达420万吨,航班起降已达49万架次。
上海虹桥机场定位为“点对点运行的国内枢纽机场”后,加紧建设第二跑道和第二航站楼,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上海虹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将达100万吨。
为此,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上海基本确立了航空枢纽港地位。
此外,上海机场集团从现在开始还将同步规划作为上海三大物流园区之一的空港物流园,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物流平台。
基于航空业如此的发展势头以及我校拥有地理位置便捷的独特优势,为区域经济服务,为机场和航空公司服务是我们办学的主要方向。
同时,我们注意到:航空运输在运营环节上融商务贸易、旅游业、餐饮业在内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
如,浦东机场内供油、通讯、邮政、银行、商务中心、宾馆、娱乐中心、停车库等各种类型机构。
这些机构也需要大量人员充实各岗位群。
“十一五”规划指出:2005到2020年中国民航净增就业岗位50万-70万个,每年需增加空港、地勤服务人员4万-5万人,加上各航空公司的自然减员,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及时补充。
2010年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基本建成,为有志于航空服务事业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未来几年需要大量的地勤人员和相关产业人员。
发展规划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始终站立在职业教育的前沿,把与市场接轨作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各类调研作为深化改革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由危机意识转变为竞争意识、由追赶意识转变为跨越意识、由外延的扩张转变为内涵的发展,战略地思考并实践学校可持续发展,把学校的地域特点演绎为办学优势。
航空服务专业的建立,正是我们研究市场、发展创新结果。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航空业现状及前景进行市场调研,时刻关注航空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情况,搜索并整理有关材料,包括行业发展、专业需求、岗位需求等方面,把“紧贴市场,服务企业”作为专业发展方向。
市场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办法、课程设置修改方案等各类教学文件及其滚动修改更是为专业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主干专业并带动其它专业,促使学校整体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专业基础条件(一)办学历史与规模1.办学历史凭借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学校适时地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依托航企、服务社会”并进行扎实有效地实践。
2003年,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学校把“航空服务”作为龙头专业并逐步创建特色、打造品牌并引领其它专业联动发展。
2004年航空服务专业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中职重点专业,并申报了空中乘务兼文秘、航空安检、空港服务专门化,使专业建设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2.办学规模近几年来,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和满意度与日俱增,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学生争相报考我校。
2005~2009连续五年,航空服务专业提前招生面试人数均达3000人,计划数与面试数比例近1:10,安检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于普通高中控制分数线。
专业的紧贴市场,使学校连续五年招生名列新区前列。
近五年招生,我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专业的招生计划,不仅超额完成计划,而且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目前,航空服务类在校生达1453名。
(二)专业特色1.依托地域特点,演绎办学优势97年以来,我们亲眼目睹着浦东国际机场的发展和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历程,敏锐地捕捉到这是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学校适时地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依托航企、服务社会”并进行扎实有效地实践,开发形成了以航空服务专业为主主干的系列专业。
这些专业以航空运输需要的技能型服务人才为培养目标,受到了上海两大机场及东航、上航、南航、吉祥、春秋等航空公司的青睐和支持。
2.引入航企文化,优化学校文化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航空企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学校以战略的眼光,提出了“将航空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并将其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研究航企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努力探究两者的内在联系,不断变革和创新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把“现代开放,严谨高效,热情周到”的航空业文化特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元素,从文化层面上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了良好的通道。
3.瞄准职业行为,培育礼仪修养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个人礼仪修养,适应未来服务岗位的要求。
我们努力创建礼仪特色学校,在学生的礼貌礼节、仪表仪容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而细致的教育工作。
根据航空企业的职业规范、职业礼仪,学校编制了《仪表仪容规范手册》和《服务礼仪》两本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规范化仪表仪容和服务礼仪的标准和依据。
4.强化校企合作,提升育人质量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航空企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努力让学生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零距离,我们以“人格+能力“为本,树立了“成才成器,成人成功”的教育理念。
我们强化校企合作,以民航企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岗位要求为切入点,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共育、才能技能体能多能”的实施途经,培养学生具有“昂首挺立、亭亭玉立”的自信和气质,深化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改革。
保证学生毕业后“拿手敢出手,出手就拿手”,能达到民航的空中乘务、客运服务、安检等岗位要求。
(三)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专业培养模式是由校内系统专业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部分组成。
自2006年起,我们校内的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从“员工培训”和“订单培养”模式结合到案例教学和仿真实训分步骤地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依据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行业准入资格要求,把外语(含小语种)作为专业课来认真对待,在师资、课时等方面全力保障,强化英语口语教学,由教学能力强的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采用牛津教材。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通用技能水平学校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方面采取的措施:针对学生培养目标,我们把新生入学教育、班级自主技能课、学科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实训活动等作为实践课程来开展。
特别在学生技能实训中,我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我们开设了班级自主技能课,加强通用技能如机场常用英语、文字录入、普通话及书法等的培训,并建立了技能训练学科带头人与班主任配合实施制度。
该活动主要利用下午三、四节课由班主任组织实施。
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又为促进其就业增强了竞争面和竞争力。
班级自主技能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
(3)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先后与东方航空公司、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等大型现代化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教学、实训、实习的合作关系,与东航、南航等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书》并成立东航、南航定向班。
此外,定期组织相关企业人事领导来校参加人才培养研讨会,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对用人单位所提出的用人要求,学校都会进行认真分析,并着手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及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五)师资队伍1.措施(1)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从航空企业聘请教师或邀请航空公司培训中心的专业师资到校对本专业的航空师资进行培训;制定并执行《双师型教师培训奖励方案》、《教师专业发展基金方案》等有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考证;每年还利用暑期组织航空师资赴浦东国际机场进行包括客票销售、值机、安检、配载平衡、行李查询、服务、机务等各类岗位的实岗体验;组织教师赴东航乘务培训中心学习参观;组织教师参加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业务培训和国际航协教员资格培训考证。
通过培训,12位教师获得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的师资培训证书,9位教师具有国际航协(IATA)岗位证书,11名教师获客票销售代理证书,4名教师获国际货运代理证书,22名教师获得国际航协教员证。
(2)根据行业需求,加强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是我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口语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重视提高外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教学水平,除了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外语教师和聘请外籍口语教师外,还加强对外语教师的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对外语教师进行了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的水平考核,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
培训方式有出国培训、外籍教师培训、国内外语专家培训等。
(3)实施“拜师学教”工程,培养年轻专业骨干教师“拜师学教”具有深层次的含义,主要表现为:老教师除了对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外,还对其所应该掌握的航空服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进行辅导;定期组织教师到东航地面保障部的培训中心去“拜师学教”,保证教学内容实时更新,交流教材教法。
2.专业教师的数量与结构通过上述各类措施,使我们加速培养了一批专业教师队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教师已达28名(其中1人为实训指导教师)且中高级职称为18人,占66.7%,“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7.1%。
3.专业带头人情况2007年航空服务教研组被评为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
本专业吕雄、张秦等6位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吕雄和张秦老师全程参与了上海市《航空服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吕雄老师被聘为市航空服务专业中心组成员,现为本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如下:吕雄,华东船舶学院热动力专业本科毕业,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