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国学教案讲解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
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班班通
1 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批注
一、回顾;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叙部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二、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弟子规》之泛爱众篇的吟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 入新课.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
说,不要害怕说错。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班班通
1 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
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
送别的诗歌。
教 学 反 思
4
娄山关镇将军希望小备课教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王丽
执教人
执教时间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
积累经
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所需课时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班班通
所需课时
1 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 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 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 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 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板
芙蓉楼送辛渐
书
设
寒雨 山孤
计 冰心 玉壶
教 学 反 思
2
娄山关镇将军希望小备课教案
学科
国学
单元
课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主备人
王丽
执教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
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
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
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释】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
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3
批注
娄山关镇将军希望小备课教案
“学只要科四海之内国知学心的朋友单时刻关元心着自己四,即使远课隔天涯题,也会弟觉子得规—泛爱众(一) 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 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 “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 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 1—6 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 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 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娄山关镇将军希望小备课教案
学科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国学 王丽
单元 执教人
课题
芙蓉楼送辛渐
执教时间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所需课时
四、 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 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 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秦(送别地点)
望 并非远别
板
五津(上任地点)
同 宦游(身份)
书
意 心愿
设
知己 比邻
计
无为 共沾巾
(豁达、乐观、坦然)
4.平明:清晨。 5.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
批注
1
娄山关镇将军希望小备课教案
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 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 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