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 疾病查房模板
供氧:给予2-4L/min低流量吸氧
体位:病情稳定后取半坐卧位,以膈肌下降,有利呼吸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多饮水,并指导家属给予背部叩击, 尽量早日排出痰液 遵医嘱给予化痰药治疗
七、疼痛:
与胃部胀气、痉挛有关。
1.评估胃部疼痛程度,性质,了解患者采取减轻疼痛
的方法及效果,评估有无因肠胀气引起的腹部胀痛、 恶心、呕吐等。 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 指导少量多餐、易消化饮食,加强下床活动。 4.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安静舒适。 5.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采用放松疗法:如聊天、 听音乐、看电视等。 6.遵医嘱予达喜、耐信、间苯三酚等治疗。
护 理 诊 断
5、活动无耐力: 与手术创伤、禁食有关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 与术后禁食有关
6、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术后痰液增多,咳嗽咳痰有关
护
理
诊
7. 疼痛:与胃部胀气、痉挛有关。
断
8.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切口、腹腔 。 引流管、持续导尿管有关。
9、排便形态改变
与术后进食少及卧床活动少有关。
护理查房
——宫颈癌的护理
基本信息
• • • • • • 病区-床位号: 姓名:陈 住院号 年龄:岁 性别: 主诉:接触性出血4+年,发现宫颈病变1+ 月 • 诊断:宫颈癌Ib期
简要病史
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则,周期18-30天,经期3天,末 次月经:2016.01.22。4+年前开始出现接触性出 血,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当时患者未重视未就诊 。自诉2012年外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具体不详 ),现患者仍有接触性出血,1+月前至外院体检 查TCT示“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HSIL)”,查 HPV示“16型 阳性”,建议进一步检查,遂至外 院行阴道镜检查,术后活检示“(宫颈9、12点 )粘膜慢性炎伴CINIII级,累及腺体。(宫颈3、 6点)粘膜慢性炎伴撕落鳞状上皮CINIII级”,01 月29日患者至温州市中心医院复片示“原位鳞癌 累及腺体”,
讨论
• 讨论1、如何预防宫颈癌? • 讨论2、怎样更好的做好术前准备?
危险因素
免疫抑制 慢性生殖道感染,衣原体感染 性生活过早 多个性伴侣 吸烟 不洁性生活 早婚、早育、多产者 经济地位低、职业
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诊 治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 癌前期病变 技术的 “金标准” 阴道镜
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的发病过程
既往史
育3-0-2-3,结扎20+年,既往体健。否认“糖 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 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否认 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入院查体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治疗经过
• 2.19 门诊拟“宫颈癌Ib期”收住入院,医嘱二级护理, 普食,完善相关检查 • 2.21 改普食无渣饮食,予庆大霉素针 ,甲硝唑片,肠虫 清口服肠道准备 • 2.24 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 ,3L/min双鼻塞给氧6h,禁食6h后改全流,留置静脉镇痛 泵48h,留置导尿长期开放,留置阴道引流管2条,予抗炎 ,护胃,补液支持治疗,予气压泵防止血栓 • 2.25 医嘱予速碧林防止血栓
4.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在能耐受范围内进行活动,告知 患者活动中若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报 告医护人员。 5.遵医嘱静脉营养,保证足够的液体量,能进食后,鼓励患者进高蛋 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饮食。 6.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必要时使用床栏。
六、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术中气管插管,术后痰液增多,咳嗽咳痰有关
4.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保持尿管通畅,妥 善固定,勿受压、打折、逆流、脱落,观察尿液的性质、量、颜色 ,每日会阴擦洗2次,定期更换尿袋,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干燥 ,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以达到生理性冲洗 尿路的作用。 5.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部感 染。 6.遵嘱予静脉营养支持,能进食后,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 、含铁丰富的饮食,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 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制度。 8.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限制陪伴和 探视人员。 9.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功能健康型态
一、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型态 患者无吸烟饮酒史,对既往健康感觉良好, 本次最 大愿望是疾病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二、营养——代谢型态 患者食欲好 三、排泄型态 不存在排泄形态紊乱的现象 四、活动运动型态 患者既往体健,活动自如
功能健康型态
五、睡眠休息型 患者睡眠佳 六、认知——感知型态 患者听力,视力,记忆力均正常,无感知异常 七、自我感知型态 患者情绪尚可,配合治疗,最关心的问题是疾病 治疗情况 八、角色关系型态 与患者沟通无障碍,家庭邻里关系良好,病友关系 融洽
简要病史
建议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建议 住院,住院期间予行宫颈LEEP术,现术后 常规病理回报示“(宫颈Leep)高级别鳞 状上皮内病变(CINⅢ)及累及腺体,局部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切缘阳性”,建议进 一步手术,现患者阴道少许出血,无腹痛 腹胀等不适,要求手术治疗,门诊拟“宫 颈癌Ib期”收住入院。
十二、医护合作问题—下肢静脉血栓
与宫颈癌、及术后卧床有关。
1.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及方
法。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注意观察下肢有无疼 痛、肿胀,局部皮温有无升高及皮肤色泽、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以及有无胸痛、胸闷、咯血、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发现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 3.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行下肢屈膝屈髋活动及腓肠肌按摩,早期下 床活动,活动度要适宜,避免剧烈运动、久坐或久卧,下肢注意保 暖。 4.嘱患者进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保证足够的液体量,每日2000~ 3000ml,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5.遵嘱使用抗凝剂,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出凝血时间 等凝血功能。
5.遵医嘱予静脉营养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控制
输液速度。 6.定期抽血检查,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五、活动无耐力: 与术后身体虚弱及禁食有关。
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生命体征、面色的变化,协助生活护理。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取处,下床活动应有人陪护,为患者提供方便 的活动环境,教会患者节力的活动方法,必要时给予协助。
十一、潜在并发症—出血
与手术范围大有关。
1.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精神、面色 的的变化并记录。 2.保持尿管及阴道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
和尿液的性质、量、颜色,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密切观察切口及阴道有无出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 生,及时更换敷料。 4.必要时遵嘱用止血药。 5.定期复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功能健康型态
九、性——生殖型态 患者已婚, 生育3孩 十、应对、应激型态 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面对疾病 存在忧虑 十一、价值——信念型态 无宗教信仰
1、知识缺乏
护 理 诊 断
与缺乏宫颈癌的相关知识有关。
2、焦虑与恐惧:与病人对癌症的恐 。 惧、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关
3、舒适的改变
与留置各种引流管及手术创伤,卧位有关
10、潜在并发症—尿潴留 与宫
护 理 诊 断
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大,伤及膀胱 周围神经有关。
11.潜在并发症—出血:
与手术范围大有关。
12、.医护合作问题—下肢静脉血栓
与宫颈癌、及术后卧床有关。
一、知识缺乏
与缺乏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有关。
★ 应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手术意义及重要性。 ★与患者交谈,根据患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供 手术前宣教单,讲解宫颈癌治疗的相关知识。
三、舒适的改变:
与留置各种引流管及手术创伤,卧位有关 • 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 做好优质护理,协助患者做好床上擦浴,口腔护理, 会阴擦洗,更衣 • 保持床单位的干净整洁,增强患者的舒适感。 •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 保持镇痛泵通畅,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术后禁食有关
• 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 • 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
癌前病变
•
•
原位癌
宫颈浸润癌
宫颈癌治愈率
Ⅰ期 Ⅱ期 85% 30%
Ⅲ期
Ⅳ期
60% 10% 宫颈癌若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治 愈率是比较高的。 如何早期发现宫颈癌,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九、排便形态改变
与术后进食少及卧床、活动少有关 • • • • • • 合理安排膳食,少量多餐易消化饮食 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 进行腹部环形按摩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 适宜的排便姿势 重建正常的排便惯十、潜在并发症:尿潴留
与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大,可能伤及膀胱周围神经有关。
1.告知患者留置尿管的目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 张情绪。 2.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落、尿液逆流,观察尿 液量、色、性质,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尿急等情况,保证足够的液体量, 保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以达到生理性冲洗尿路的作用。 3. 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干燥,每日会阴擦洗2次,定期更换尿袋,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制度,预防感染。 4.遵嘱定时开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 5.拔管时待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时拔管,利于患者自主排尿的恢复。 6.遵嘱用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
八、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切口、腹腔引流管、持续导尿管有关。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检查血常规。
2.密切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 料,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阴道引流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勿受压、打折、逆流、脱 落,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定期 更换引流袋。指导病人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液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