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为了祖国的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必不可少。

小学作为儿童刚刚开始接触外界和接受新事物的阶段,也是一生中品德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正确引导和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对其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且持久性的过程,因为儿童具有对第一次接触的事物记忆更深刻的特点,所以小学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儿童时期,我们每个人形成了一生中的大多数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所以在儿童时期就应该对其品德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從而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家长和学校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提高小学品德教育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

一、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参与者
小学品德教育对小学生一生的品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引导着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学校和老师对儿童品德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品德教育的参与者——家长
家长担任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儿童自出生起就一直陪在其身边的人,家庭的教育可以在儿童的身上得到完整体现,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儿童未来成长道路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重视小学品德教育,家长仅仅依靠喊口号是完全不行的,要积极的采取行动,配合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关注儿童在成长路上的一举一动,从小事抓起。

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应该注重在平时的习惯养成,仅仅靠一些简单的书面理论是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儿童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就要意识到一些事情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校已经养成了一些很好的习惯,但是一到寒暑假就原形毕露,所以家长应该在家严格要求学生,不要让老师在学校付出却收获甚微。

2.品德教育的主导者——学校
诸多环境和因素造就了儿童的品德,其中学校教育这一因素占据着主导。

俗话说的好“要成才,先成人”,所以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而且求知欲和模仿力都十分强,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品德教育方面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学校应开展有关品德教育的课程,从娃娃抓起,防止不良
思想对学生思维的侵蚀。

假如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品德的正确引导,那么可能就会大大的影响人才的质量。

但是现在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大多数学校仅仅关注升学率,甚至在小学,小学生写家庭作业就可能会写到晚上9点,导致学校和学生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注重本身的道德发展,“高分低能”的例子屡见不鲜。

而且学校在评价学生好坏时,习惯用成绩来界定,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

学校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力求把小学生培养成为在情商和智商方面都出众的人。

学校应该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3.品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
学生在进入学校进行学习时,有90%的时间都是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

所以说教师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施者和监督者。

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不同于家长的服从,在生活中,小学生相对于家长的教导更愿意听从与老师的教导的例子随处可见。

所以平时老师在与小学生的教导和沟通中,就应该用其本身的素质和优雅的气质去科学的引导和影响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学会用爱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同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努力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的思路,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同样如此。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要打破纸上谈兵的传统教授方法,做到言传身教,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要想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情操,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和领航者。

二、提高小学品德教育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1.灵活式教学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课时,要学会灵活教学,不能一味的追求“填鸭式”教学,只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课堂效果。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较低课堂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怎样与性格内向、害羞的同学相处时”,由于小学生缺少一些社会阅历,可能不能客观的对待这些同学,这是教师就要在旁边对学生积极引导,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只看到问题的表面。

让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用更积极包容的态度对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2.从现实出发
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面对现实事情的时候,能够利用比较合适和恰当的方式去处理,所以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应该从现实出发。

所以老师在教授品德教育课时,应该选取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更高的代入感,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方位思考。

3.实践出真知
毛主席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亲身体验才能够学到更多。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敬老院慰问老人、参观监狱的活动。

让学生实际的去体验和感受,在实践中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