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理》参考文献:
一、教材和通用类
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美]加涅著:《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日]佐藤正夫著:《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台湾]单文经著《教学引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美]Cruickshank,D.R.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The Act of Teachin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5、Gary D.Borich (2000),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4th edition, Prentice-Hall,Inc .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Richard I.Arends (2007), Learning to teach, 7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 Copanies.
17、Donald C.Orlich, etc (2007), Teaching Strategies:A Guide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 8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8、William Wilen, etc (2004), Effective secondary teaching, 5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Inc.
19、W.R.Miller & ler (2002), Instructors and their jobs, 3rd edition, American Technical Publishers,Inc.
20、Harvey Daniels & Marilyn Bizar (2005), Teaching the best practice way: methods that matter, K-12. Stenhouse Publishers.
二、各部分对应类
Ⅰ、教学引论
见“教材和通用类”文献。
Ⅱ、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1、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2、皮亚杰著:《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
3、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2期。
4、王道俊、郭文安:《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教育研究》1992年第11期。
5、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主体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要义评析》,《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1998年第1期。
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
7、张建伟、孙燕青著:《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
8、[美]L.P.斯特弗等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
9、张天宝:《关于理解与教育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5期。
10、陈佑清著:《教育活动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12、[美]伍德沃克著:《教育心理学》,第8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田汉族著:《交往教学论》,湖南师大出版社,2002。
14、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15、[美]班杜拉著:《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1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7、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4期。
18、郭小明,《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3年第2期;《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2期。
19、夏正江:《知识的性质与教学》,《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0年第期。
20、庞维国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2、任长松著:《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3、[美]David W. Johnson & Roger T. Johnson著:《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25、吴永军著:《新课程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陈佑清:略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体验及其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2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7期;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操作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2期;知识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第1期;交往学习论,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学习类型多样化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实践学习的机制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Ⅲ、教导的过程
1、魏立言:《教育主体性论争述略》,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第3、4期。
2、李长吉等:《教学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
3、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5期。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教育评论》,1998年第4期。
5、陈佑清:论教育活动的交往—对象性活动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3期;教学的条件—目的性活动结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6期;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6、刘电芝主编:《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7、张大均主编:《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另见教材和通用类参考文献中英文著作。
Ⅳ、具体情境中的教学
1、[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3、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4、王攀峰著:《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5、范梅南著:《教学的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6、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7、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罗祖兵博士论文:《从预设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王敏勤著:《国内著名教改实验评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B.Joyce,etc, Models of teaching, 7th edition, Allyn and Bacon,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
11、杨小微著:《中小学教学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三、重要期刊
1、《教育研究》
2、《课程·教材·教法
3、《全球教育展望》
4、《教育研究与实验》
5、《教育理论与实践》
6、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教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