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氮及其化合物1.氮元素概述(1)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 A族(2)原子结构示意图:(3)主要化合价:-3价,-2价,0价,+2价,+3价,+4价,+5价(4)自然界存在形式:主要以游离状态的N2形式存在,在空气约占78%。
2.氮气的相关性质2.1 氮气的结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N≡N2.2 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收集时用排水法而不用排空气法。
2.3氮气的化学性质(1)分子中含有氮氮叁键,通常状况下性质很稳定。
(2)还原性(与O2反应):N2+O2==放电==2NO 雷电固氮的原理,光化学烟雾以及硝酸型酸雨的成因(3)弱氧化性(与H2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即人工固氮的方法之一(4)弱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如金属Na、Mg、Al)N2+3Mg==点燃==Mg3N2【拓展】①Mg3N2+6H2O===3Mg(OH)2+2NH3 反应剧烈②Mg在空气中燃烧会得到2中含Mg产物,MgO和Mg3N2。
Mg+CO2==点燃==2MgO+C 2Mg+O2==点燃==2MgON2+3Mg==点燃==Mg3N22.4工业获取分离液态空气,加压使其变为液态,利用N2和O2的沸点不同,蒸馏分离。
2.5 氮的固定(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①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②自然固氮:如雷雨天产生N2+O2==放电==2NO③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促进自身生长。
④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氮酶的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将氮转化为氨。
2.6 氮气的用途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②液氮可作冷冻剂;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2.有关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雷电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B.夏天腐烂的蔬菜有毒是因为产生了亚硝酸盐C.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时直接变成氮气进入大气D.合成氨是最主要的人工固氮方式3.氮的氧化物2.1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2O4、N2O5,其中N2O3和N2O5是酸性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都有毒,都对环境产生一定负效应。
2.2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有关NO 与O 2或NO 2与O 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 4NO 2 + O 2 + 2H 2O = 4HNO 3 4NO+ 3O 2 + 2H 2O = 4HNO 32.3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NO 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HNO 2,随雨雪降到地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
(3)破坏臭氧层:科学研究表明,进入高空平流层的氮氧化物,可以加快臭氧层中臭氧的分解速率,从而像氟氯烃类物质一样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2O 3=====氮氧化物3O 2。
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4)NO x 尾气的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 (NO 2)≥n (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制取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
( )(2)标准状况下,6.72 L NO 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
( ) (3)NO 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NO 2+H 2O===2H ++2NO -3+NO 。
( ) (4)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5)用NaOH 溶液吸收NO 2的离子方程式是:2OH -+2NO 2===NO -3+NO +H 2O 。
( )(6)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7)N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
()2.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①破坏臭氧层②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③造成酸雨④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A.仅①③B.仅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氨气4.1 氨气的结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4.2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4.3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 3+H2O NH3·H2O NH4++OH-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叫氨水。
也可据此反应来吸收氨气,要注意防倒吸(2)与酸反应:①与挥发性的酸(如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浓硝酸)与盐酸反应:有白烟生成(NH4Cl固体),可据此检验氨气与硝酸反应:有白烟生成②与非挥发性的酸(如稀硫酸)可用于氨气的尾气吸收(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如CO2①②(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高温催化剂==4NO+6H2O(4)与NO2反应:8NH3+6NO2==高温催化剂==7N2+12H2O可据此原理消除氮的氧化物和氨气对环境的影响(5)与盐反应①与FeCl3溶液反应:②与AlCl3溶液反应:③与MgCl2溶液反应:4.4氨气的检验方法(1)试纸法实验操作: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粘在玻璃棒上的一段,接触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该气体是氨气。
(2)浓盐酸法实验操作: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生成,则该气体是氨气。
反应方程式:NH3+HCl===NH4Cl4.5氨气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还可以做制冷剂。
4.6 氨水(1)氨水的形成以及物理性质:氯水是NH3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2)NH3的溶解特点:NH3溶于水,大量溶解,少量电离,溶质主要是NH3·H2O (3)氨水中存在的平衡NH 3+H2O NH3·H2O NH3·H2O NH4++OH-H2O H++OH-(4)氨水的主要成分三分子:NH3、H2O、NH3·H2O三离子:NH4+、OH-、H+(5)氨水的性质:主要体现NH3·H2O的弱碱性【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2)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因为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液氨用作制冷剂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4)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6)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7)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因而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NH 4Cl 和NaHCO 3都是常用的化肥B .NH 4Cl 、HNO 3和Na 2CO 3受热时都易分解C .NH 3和NO 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B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C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D .“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5.铵盐5.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无色或者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5.2铵盐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铵盐受热都会发生分解,但不一定都产生NH 3。
(NH 4)2SO 4、NH 4NO 3因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①碳酸铵受热分解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③氯化铵受热分解:④硝酸铵受热分解:110℃分解:NH 4NO 3=====△NH 3↑+HNO 3 185~200℃分解:NH 4NO 3=====△N 2O ↑+2H 2O 230℃以上,同时用弱光:2NH 4NO 3=====△2N 2↑+O 2↑+4H 2O 400℃以上时,发生爆炸:4NH 4NO 3=====△3N 2↑+2NO 2↑+8H 2O(2)与碱反应:铵盐与强碱反应可以生成NH 3·H 2O 当碱的浓度很大,或者受热时,NH 3·H 2O 会分解生成NH 3。
稀碱: 浓碱: 加热:5.3铵根的检验方法(1)实验操作: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有NH 4+存在。
(2)反应方程式:NH 4++OH -=====△NH 3↑+H 2O 5.4铵态氮肥的使用铵盐是重要的氮肥,由于铵盐受热易分解,在贮存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并及时灌水,以保证肥效;铵态氮肥不能有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热NH 4Cl 和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 )(2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 2CO 3)不能与NH 4Cl 混合使用的原因是K 2CO 3与NH 4Cl 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 )(3)检验NH +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 3B .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C .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 4)2Fe(SO 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 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D .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6.硝酸6.1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与水任意比互溶。
6.2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