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岀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

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

考虑学校课
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
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
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岀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
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 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岀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

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

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 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2)教材编写满足“必须”和“够用”的原则,体现三个“贴近”(即贴近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个性需求) ,指导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并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3)教材内容突岀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做到“素质、能力、知识”合一;“教、学、做”合一。

教材的编写思路以职业活动过程(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应符合岗位工作的要
求。

(4)教材开发依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需求将教材进行项目任务式分解,以学生为主体,用企业岗位工作内
容的真实案例或情境引入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开展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展开相应实训模块练习,
最后通过评价检查学习效果。

整体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至学习过程。

3. 实施规划与流程
教材开发工作分三步:
第一:进行系统的企业调研、专家交流指导工作,将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目的相结合,岗位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企业员工考核方式与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相结合,根据学校教学实施计划撰写岀教程的课程
目录、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的教学标准供学校参考并且修改,以确保教材开发的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

第二:教学素材的收集,结合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对现有教学设备、教学方式、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实现教材开发内容的可实施性。

第三:分阶段撰写教材并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教材内容评审工作,以保证开发岀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包
1. 课程资源包开发要求
结合产业结构转型,满足金融行业对学生技能要求为目的,着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课堂教
学效能,在研究市场、行业、实训基地、学生的基础上,开发出《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共4门课程资源包,每套课程资源包应包含与教材相匹配的课程标准1份、多媒体电子书1份、学习工作
页1套、电子课件1套、教学视频1套、教学动画1套、电子教案1套、习题库1套。

并达到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 )课程标准
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课程性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设计原则、课程目
标(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基本内容、课程要求、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实施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教学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交互式多媒体电子书(3D教材)
将枯燥无味的教材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电子教材,传统的黑白色插图、结构组成图、原理图等传统教材难以简洁清晰表述的内容转化为高清图、Flash动画、视频、3D交互动画等形式,辅助学生自学及课堂学习。

(3)学习工作页
以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操项目为制作方向,通过对项目的可操作性进行描述,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参考资料,包含项目说明、技术标准与要求、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设备要求、操作步骤、考核标准等相关内容。

(4 )电子课件
提供给学生浏览老师上课的主要内容,也可作为专业教师间进行教学内容研究、技术讨论的参考材料,同
时,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于获取学习内容。

(5)教学视频
注重叙事性和完整性,以“微课程”为主要形式,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通过实际操作或情境录制形式,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

(6 )教学动画
通过动画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进行生动展示,集趣味性、生动性及知识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在轻
松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7 )教学教案
教案与教材成“点对点”对应关系,它体现着教师备课的进程,对课堂教学的安排合理,是教师的课程执行计划。

包括授课导航、课时安排、内容摘要、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课堂小结、评价设计等内容
(8)习题库
习题库是教师检验课堂授课成果、检验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

包含单元练习与模拟测试题,针对课程项目单元测评的试卷库,以填空、选择、判断、综合等多题型形式展示本课程的完整评测。

2. 课程资源包开发分工
三、课程建设保障措施(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学校采用一把手亲自组织,
设立分管教学领导主持重点推进,专业科室成立课程建设工作组。

各部门二级单位,统一思想、协同参与, 完善技术支持机构,推进相关机构的分工与整合。

以课程为管理对象,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课程负责人要组织小组成员全程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

如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需求的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动态研究等,以
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二)落实经费,资源互补,加强合作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
制。

充分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制定课程建设经费标准等政策措施。

在年度运营经费投入中加大对课程建设倾斜,保障课程开发工作需求。

积极吸纳第三方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学校课程
开发,达到校企共建共育目的,形成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统筹安排学校课程建设经费使用,根据课程开发发展阶段特征,及时调整经费支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专家论证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

师资培养、出重点,合理分配企业调研、规范项目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