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西南大学学科教学(思政)复试笔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10*2 )
1.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深入,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大体出现了三种类型的界定,本人比较认同转化论的界定: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学生也可以认同内化论或施加论的看法,同时,时间充分情况下可以把这三种概念都罗列上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详尽内涵:
①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②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异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光鲜的中国特色。
二、简答题(15*3 )
1.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每一小点都需要扩充)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性、群众性、渗透性、综合性的特征。
(1)导向性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
c.坚持中华民族振兴和共产主义理想。
(2)群众性
a.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群众性的特征,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对象的广泛性。
b.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对象的全员性
(3)渗透性
a.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中
b.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交往中
c.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4)综合性
a.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b.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c.运用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d .知识借鉴的丰盛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 1)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a.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源
b.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
C.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巩固和夯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这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保障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有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内容
b.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
c.思想政治教育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方法和载体保证(3)增强民族凝聚力
a.增强民族团结
b.培育民族精神
c.激发爱国情怀
(4)构建精神家园
a.丰盛精神生活
b.引领价值取向
c.巩固文化信仰
3.社会主义的根源任务(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b.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源任务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a.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健动力。
b.1953 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优异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 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988 年,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此后,党又先后提出了科
学技术“是优异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严重论断。
(3)坚持科学发展观
a.提出科学发展的背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b.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20分)P15
(1)教育者育受教育者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承担者。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的对象。
(2)教育者育受教育者是主体范畴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关系,这一关系构成的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心范畴。
2.结合实际,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的理解(15 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严重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