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维护宪法权威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学案新人教版

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维护宪法权威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学案新人教版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指的是哪些?人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3.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的原则。

我国宪法是如何践行这一原则的?
一、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举例如下)
三、我国的人权特点、内容
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

它指出,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

它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严和荣耀;发展权的主体是人民;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

1.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主体包括哪些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哪些?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权具有什么特点?
(1)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2)中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益性和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1.原因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2)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对国家机关的要求:(变题: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对国家机关提出了哪些要求?)
3.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可以做什么
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五、中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发展权利。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二、人身权利。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重视被追诉人、被羁押者和罪犯的人身权利保障,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利。

三、民主权利。

通过立法正式确立了国家宪法日,积极推进公民民主权利实现。

四、公正审判权。

各级司法机关强化司法公正、公开,积极推进多项司法改革举措,进一步促进公正审判权有效实现,司法领域人权保障迈上新台阶。

五、少数民族权利。

各少数民族的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六、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

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

七、残疾人权利。

继续推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

八、环境权利。

以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九、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节选自《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六、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举例: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截至2015年底,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

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人权、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联
系。

人权通过法律化逐步转化为权利,权利
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则通过宪法化
表现为基本权利。

一、判断改错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就是人类的生存权。

2.我国人权保护的主体就是公民个人。

3.行政机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二、选择题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
A.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B.政治言论和自由
C.发展权 D.人身权利
5.下列对我国人权主体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权的主体主要是指全体人民 B.人权的主体主要是指全体公民
C.包括我国公民和外国人,保护个人和群体 D.主要是指年满18周岁的公民
6.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

下列措施有利于人权保护的是( )
①国家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由九年提高到十二年②实施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③浙江实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④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为此国家( ) A.行政机关应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B.应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
C.审判、检察机关应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8.右边漫画中的做法( )
①说明我国公民可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有利于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③能够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会影响审判、检察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三、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截至2015年底,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通过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连片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等方式方法,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

目前,中国仍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1)大力扶贫有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该权利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参考答案
第2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自主学案】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1)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当堂巩固】
一、1.错。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错。

我国人权保护的主体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正确。

二、4.A 5.C 6.D 7.B 8.B
三、9.(1)人权。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因为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开展扶贫工作能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首先应当注意正面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和生育观,破除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开创致富之路。

同时,要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他们必要的扶持,促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