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联研究报告

春联研究报告

春联研究报告
、研究的背景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联则是春节的一种代
表性文化,每到大年三十贴家家户户春联就象征着春节开始了,春联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于是,我决定利用寒假围绕“春联” 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研究的目的
1. 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过程、书写要求、特点和种类。

2. 培养访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找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研究的方法
1. 上网查找
2. 图书馆查找
3. 采访访问四、研究成果
春联的历史春联可谓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又名为对
联,
也叫做春帖、门对、对子,春联则是现今通用的统称。

它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
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
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
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
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
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

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

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

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夜。

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

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
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

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
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
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旦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
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王安石《元
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

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
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 “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
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
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
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
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
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
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
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

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

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
前提;断句一致,词性相对。

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句对应下联的一个短句。

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
F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仄起平落,平仄相合。

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

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内容特点
1.春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
春、颂盛世之意。

2.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
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增添了欢乐气氛。

如何贴春联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区分上下联一般有以
F四种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
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

比如
“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是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 “果”为下联。

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
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
F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般是小
者在前,大者在后。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

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
“国”在后。

严格的对联标准贴法应该是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横联
由右至左书写,这是从过去国人的文字排印书写以及阅读习
横向、由左到右进行,所以很多人把这种方式也移用在竖写 的对联上,所以现在大都为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联由左 至右书写。

春联的种类
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因为使用场所的不同,对联的内容也各具特色,更能体
现该场所的特质,细细读来真是妙笔生花啊。

学校:伯乐识良马,园丁育新人。

医院:神针出妙手,白衣怀丹心。

酒店:共对一樽酒,相看万里人。

浴池: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

美发:理面美容男子汉轩昂仪表,烫头添艳女儿家飒爽
英姿。

春联替中国百姓述说了自己在未来一年里所期许的心
愿,所以往往少不了吉祥、福气或好运、招财等的意义, 年之计在于
惯而来。

但新中国成立后
般规范性的书写和阅读方式以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
框对、
“框
对” 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 条” 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也叫 “门
叶”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人们也希望透过这副春联,为一家人带来丰衣足食、平安无恙的一年。

这其中的奥妙和学问,值得我去不断认真探究和学习,也让我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