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二季度内二科三基考试卷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为6小时)一、单选题(每题 2.0 分)1. 有关炎症浸润期的压疮,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 皮肤红、肿、热、痛B. 皮肤呈紫红色C. 皮下有硬结D. 可出现水疱E. 疼痛明显2. 下列哪项不是氧中毒的临床表现()A. 恶心、抽搐B. 视觉和听觉障碍C. 两侧瞳孔大小不等D. 咳嗽、呼吸困难E. PaO2下降3. 大面积烧伤病人给予高蛋白饮食,每日膳食中蛋白质总量一般不超过()A. 40〜60gB. 60〜80gC. 80〜100gD. 90〜120gE. 120〜140g4. 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在()A. 双方有一方情绪处于兴奋状态B. 护士对患者要用说教口气进行沟通C. 护士对患者要有真诚相助的态度和彼此能懂的言语D. 患者处于主动状态中E. 双方沟通时距离尽量靠近5. 潮式呼吸的特点是()A. 呼吸深、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B. 呼吸深、呼吸浅慢、呼吸暂停,三者交替出现C. 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再度变浅变慢,呼吸暂停,周而复始D. 呼吸暂停、呼吸增强、呼吸减弱,反复出现E. 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6. 非感染症病人用过的锐利器材使用完毕后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A. 污物应防止干燥B. 对于有大量有机物污染或污染物已干可先用酶洗涤剂浸泡至少2min以上C. 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进行分类D. 锐利物品必须放在防刺容器内进行运输E. 直接放入黄色塑料袋内7. 关于护理措施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独立性护理措施B. 依赖性护理措施C. 合作性护理措施D. 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E. 有医嘱才能实施护理措施8. 需要时用,仅在12h内有效,仅用一次的外文缩写是()A. prnB. sosC. bidD. tidE. qid9. 间歇脉多见于()A. 心动过缓B. 心动过速C. 窦性心律不齐D. 洋地黄中毒者E.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0. 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 心悸、烦躁不安B. 发绀、胸闷C. 胸痛、咳嗽D. 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E. 面色苍白、血压下降11.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不包括()A. 适应B. 环境C. 健康D. 护理E. 人12. 下列哪项不符合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A. 三凹征B. 吸气时间缩短C. 指(趾)甲发绀D. 鼻翼扇动E. 烦躁不安13. 在护理理念的发展过程中,人本存在主义阶段的特征是()A. 护理理念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B. 护理教育强调“床边”教学和“师徒式”教学法C. 实施“功能制护理”或“小组护理”的分工方式D. 认为护士应甘当医生助手,不应有决策权和自主权E. 护理工作重心为“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14. 婴幼儿、老人、昏迷等病人使用热水袋的水温不宜超过()A. 40℃B. 45℃C. 50℃D. 55℃E. 60℃15. 护理的4个基本概念不包括哪一项()A. 人B. 整体C. 环境D. 健康E. 护理16. 周某,女,19岁,因在田间喷洒有机磷农药时防护不当造成中毒,其瞳孔可见()A. 双侧扩大B. 双侧缩小C.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D. 双侧同向偏斜E. 单侧扩大固定17. 能杀灭芽胞的化学消毒剂有()A. 乙醇B. 环氧乙烷C. 甲酚皂溶液(来苏)D. 新洁尔灭E. 氯己定(洗必泰)18. 病人刘某,男性,85岁。
因肺水肿住院,用20%〜30%乙醇湿化吸氧,作用是()A. 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B. 增加外周阻力C. 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E. 降低吸入气体中的细菌密度19. 脉压差增大多见于()A. 动脉硬化B. 心包积液C. 主动脉瓣狭窄D. 心肌炎E. 心律失常20. 对于使用石膏、夹板和牵引的病人,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骨骼突起部应加衬垫B.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不可随意调节C. 观察肢端皮肤颜色变化D. 观察肢端皮肤温度变化E.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21. 在碱性尿液中形成的结石是()A. 尿酸结石B. 草酸结石C. 磷酸盐结石D. 胱氨酸结石E. 黄嘌呤结石22. 休克患者的神志意识变化可反映()A. 血容量的变化B. 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C. 心排血量的变化D. 脑部血液灌流情况E. 组织缺氧程度23. 患者女性,35岁,被人用铁棍击伤头部,立即出现昏迷,送医院途中清醒,并可与家人谈话,但头痛、呕吐明显,入院查体时呈昏迷状态,左瞳孔直径0.5cm,右侧0.2cm,右侧肢体无自主运动。
与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最符合的是()A. 脑挫裂伤B. 原发性脑干损伤C.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D.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E. 急性脑内血肿24. 要求腹膜炎患者采用半坐卧位的目的不包括()A. 渗液积聚于盆腔B. 腹肌松弛,以减轻痉痛C.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 使炎症局限及引流E. 利于呼吸及循环25. 患者男性,67岁。
2个月前进食时有轻度哽噎感,胸骨后烧灼痛。
近日来自觉吞咽困难,米粥也难以下咽,近2个月体重下降15斤。
首先考虑()A. 食管炎症B. 食管癌C. 胃癌D. 胃十二指肠溃疡E. 慢性萎缩性胃炎26. 高位小肠梗阻除腹痛外最主要表现是()A. 腹胀明显B. 呕吐频繁C. 叩诊呈鼓音D. 肠鸣音减弱E. 腹部包块27. 适用于肉芽水肿创面湿敷的溶液有()A. 优锁B. 0.02%~0.05%氯己定溶液C. 3%-5%氯化钠溶液D. 碘伏E. 0.02%高锰酸钾溶液28.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 猝倒B. 视觉障碍C. 压头试验阳性D. 蹋棉感和束带感E. 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29. 患者男性,50岁。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周,进食1小时后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痛,频繁呕吐,不含胆汁,上腹偏右有明显压痛,该患者可能发生了()A. 急性完全性输入襻梗阻B. 慢性不完全性输入襻梗阻C.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D. 吻合口梗阻E. 输出段梗阻30. 与骨牵引相比,皮牵引的特点是()A. 操作复杂B. 牵引时间可以较长C. 患者承受较大痛苦D. 对肢体损伤小E. 可承受牵引重量较大31. 患者由于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困难、烦燥不安,下列处理中哪项不正确()A.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B. 取半卧位协助咳嗽排痰C. 立即肌注吗啡10mg镇静D. 立即鼻导管吸痰E. 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32. 脑室引流术后患者引流管护理方法不妥的是()A. 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5cmB. 妥善固定引流管C.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D. 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E.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33. 不符合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表现是()A. 血压下降B. 脉压小C. 中心静脉压减少D. 心率快E. 中枢性高热34. T形引流管的护理,下列哪项正确()A. 引流管要长,便于引流B. 管腔阻塞可用等渗盐水加压冲洗C. 每周更换引流袋1次D. 引流袋要固定在床上,位置低于皮肤切口E. 胆汁量越少,说明胆道越通畅35. 大面积烧伤现场急救时,下列哪种情况需要气管切开后方可转院()A. 呼吸道烧伤B. 严重休克C. 头部烧伤D. 上呼吸道梗阻E. 心搏骤停36. 病原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 病毒血症B. 脓毒血症C. 败血症D. 毒血症E. 菌血症37. 下列哪些检查不能显示阴性结石()A. B超检查B. CT检查C. 排泄性尿路造影D. 逆行造影E. KUB38. 骨肉瘤患者的年龄多在()A. 10岁以下B. 10〜20岁C. 20〜30岁D. 30〜40岁E. 40岁以上39. 腹腔中最容易损伤的脏器是()A. 胃B. 肝C. 脾D. 肾E. 小肠40. 可引起原发性腹膜炎的是()A. 胃穿孔B. 肠穿孔C. 阑尾炎穿孔D. 胆囊炎穿孔E. 女性生殖器感染二、多选题(每题 2.0 分)1. 影响沟通的个人因素有A. 生理B. 情绪C. 缺乏隐私D. 光线不足E. 智力2. 抢救室内必须准备的物品包括A. 氧气B. 急救药及急救物品C. 吸痰器D. 约束具E. 心电图机3. 为病人洗胃时,应注意A. 昏迷病人洗胃一定要谨慎B. 幽门梗阻病人洗胃时,应记录潴留量C. 电动吸引洗胃时,其压力为13.3kPaD. 消化道溃疡病人洗胃时,取左侧卧位E. 洗胃中,病人感觉腹痛,应立即停止4. 氧中毒的临床表现是A. 体温升高B. 恶心并呕吐C. 烦燥不安D. 胸痛E. 进行性呼吸困难5. 病情观察中,一般情况的观察内容包括A. 生命体征B. 神志、瞳孔的变化C. 营养状况D. 药物的反应E. 皮肤黏膜变化三、是非题(每题 2.0 分)1. 玻璃类物品煮沸消毒时应待水沸后放入,以防止损坏()2. 利用热疗法缓解疼痛的机制是温热能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3. 监护室正在使用的仪器,其灵敏度无须件件交接班()4. 对一级护理的患者,护士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5. 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衰竭()【考卷答案】一、单选题1. A2. C3. D4. C5. C6. E7. E8. B9. D 10. D 11. A 12. B 13. E 14. C 15. B 16. B 17. B 18. C 19. A 20. B 21. C 22. E 23. D 24. C 25. B 26. B 27. C 28. D 29. A 30. D 31. C 32. D 33. E 34. D 35. D 36. D37. E 38. B 39. C 40. E二、多选题1. A B E2. A B C E3. A B C E4. B C D E5. C E三、是非题1. 错2. 错3. 错4. 对5.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