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总结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总结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总结篇一:XX单位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申报材料XX单位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简介XX单位简介。

XX单位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走在全镇的前列,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先后荣获XXXXXX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近年来,XX单位十分重视社科普及工作,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向社会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全社会广泛传播健康的、积极的、先进的文明理念,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工作方向明确,管理制度健全社科普及工作的着力点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XX单位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重要使命,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以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巩固壮大积极的主流舆论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为确保理论学习宣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XX单位还积极推进社科普及教育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XX单位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管理制度、XX单位社科普及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了XX单位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领导小组,确定了专人负责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二、基础设施齐全,作用发挥显著XX年XX单位为纪念老四团钢八连,筹措资金3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基地由“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XX单位纪念馆”、“XX单位历史文化陈展室”、“XX单位民俗馆”、“XX单位支前馆”、“XX单位双拥馆”、“XX单位档案室”六部分组成,馆内共收藏了文物百余件,挂有宣传展板50余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XX单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

展馆于XX年12月建成开放。

XX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被XX市委党校、XX县委组织部评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教育基地。

自开放以来基地共计接待参观人数达数万人次。

XX单位还不断丰富党员教育载体,投资3万元配备了10台全新电脑,安装了投影仪等设备,建成了占地150平方米的党员教育中心1处,依托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成党员活动中心,同时配备了图书、棋牌、音响、锣鼓等器材,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可以方便地查询信息、自主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组织机构完善,宣教队伍素质高XX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机构完善,配备了专门的讲解人员2名,分别由熟悉本村历史的村民XXX和讲解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担任。

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于XX年8月正式开馆,自开馆以来,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0余次,接待参观人数4000余(来自: 小龙文档网:社科普及基地工作总结)人次,为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了积极努力。

基地还成立了理论宣讲团,由村里关心时政、理论水平高、政治思想觉悟高的村民担任宣讲团成员,宣讲团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集中学习上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总结部署宣讲工作;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读书看报1小时,并做好笔记;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村民关注的社会热点,每月集中交流一次学习心得;宣讲团成员还按照村民小组,每人固定联系一个村民小组,义务提供理论指导、理论答疑等服务。

四、活动开展常态化该村还积极拓展着力面,让理论宣传贴近生活。

从广大农民群众关切的事着手,抓住群众的关切点,着重开展了科学的家教理念、科学实用的保健常识、实用的种养技术知识、常用法律法规知识等专题理论宣传。

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基地还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编排了多个文艺节目,对革命歌曲《沭河的歌声》进行了重新演绎,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在再现了当年老四团勇救XX单位的英勇事迹。

以“提升人文素养、共建文明家园”为主题,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

组织5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科普及工作者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在村文化大院设立10多个咨询服务点,向群众提供服务,发放各类社科知识普及手册及宣传资料XX多份,展出宣传图板80多块。

近几年,该基地还相继组织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四德”工程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题宣讲,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得到及时传播。

充分发挥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的宣传作用,开设了有关理论、政策和先进典型、致富信息等10多个专题专栏,实行全天滚动播出,群众可根据需要随时点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近期发展规划XX单位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调整充实社科普及教育内容,改革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宣传模式。

推进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结合新时期新要求,把社科普及教育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找准党员干部工作中的理论需求点,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学习。

继续完善XX单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人员收集支前有关资料,编写纪念馆展陈大纲,根据宣教需要对展室进行装修。

依据信息社会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特点、顺应群众对新媒体的青睐和依赖,拓展传播渠道、不断创新载体,构建新型社科普及平台。

充分发挥乡村影屋作用,主打“红色文化”牌,通过播放红色电影、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让群众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篇二:市社科联13年总结XX年丽水市社科联工作总结一、以当代发展和历史文化为重点,做精社科研究。

1、组织编纂瓯江文化丛书。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研究工程,打响瓯江文化品牌,积极谋划《丽水〃瓯江文化丛书》第四辑、第五辑编撰工作。

4月18日至19日,组织召开了第四辑“民俗”系列和第五辑“瓯江”系列写作提纲专家论证会,从内容、体例、侧重等方面对十二个书稿提纲逐个进行论证、充实和修正。

7月10日至13日,组织丛书作者赴云和、龙泉、庆元、景宁,考察处州文化,感受瓯江风情,为提高书稿质量打下基础。

目前,《丽水〃瓯江文化丛书》第四辑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

2、继续深化市院合作。

《生态养生产业的丽水样本》课题研究已完成,该出版著作将集合研究成果的主报告和各县(市、区)、有关部门的子课题,形成“1+9+X”的完整格局。

继续深化与省社科院的合作,12月9日至13日,省社科院院长迟全华带领课题组来丽水,就新一轮合作课题“生态经济转型升级的丽水样本”的进行了专题调研。

3、开展课题成果申评。

组织完成丽水市第十九次(XX -XX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和XX年度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制定颁发了《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市两办文件下发了《丽水市优秀社科成果评奖办法》,课题立项和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在申报条件、评选机制、奖励办法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形势变化与发展要求。

4、办好《丽水研究》。

办好社科类核心刊物《丽水研究》,编辑出版《丽水研究》普刊6期,“财政税务版”4期,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约200多篇。

与丽水网编辑部合作,完成了《丽水研究》电子版在丽水网刊出。

5、建立社科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公布命名了畲族文化研究中心等7家单位为丽水市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课题研究、申报省级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扶持。

(二)以贴近生活和服务群众为己任,做大社科普及。

1、办好丽水人文大讲堂。

XX年,丽水人文大讲堂共举办12期,先后邀请包括台湾专家陈宇翔、全国巡讲大师路大虎、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在内的知名学者来丽开讲。

内容则体现专题的系列性,主要有《从历史视角感悟人生》、《成为有价值的人》、《做一个成功的沟通者》的“人生感悟”系列,《决战教育之巅——如何培育世纪人才》、《创造力让孩子赢在未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良好心理环境建设》的“家庭教育”系列,《生活中的面子文化》、《让文化飞起来》、《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文学、茶道与养生》的“文化养生”系列等,影响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同时,借助新闻媒体优势实现立体传播,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刊播相关内容,拓宽了受众面,扩大了影响力。

2、开办丽水人文小讲堂。

积极探索丽水人文大讲堂社区分讲堂的新模式,推出丽水人文小讲堂,组织各高校和各学会协会社科骨干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宣讲普及社科知识,开展“点菜式”服务,群众点什么,专家讲什么,并由市社科联“买单”,即给讲课专家给予一定的补助,目前已经有近200名专家报名参加丽水市社科联宣讲团,上报课目达到260多课。

11月19日,丽水人文小讲堂在莲都区6个社区开讲,内容涉及安全用电、家庭防盗、花卉种植、应急救护、食品养生、孩子培养等,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

目前,各县(市)社科联也都在积极谋划筹备人文小讲堂,作为县级社科联机构成立后普及社科知识的重要抓手。

3、举办社科普及周。

11月20日上午,“弘扬最美精神,共筑中国之梦”大型社科咨询服务活动在市区纳爱斯广场举行,以服务基层社区群众为重点,市、区两级社科联组织卫生经济学会、警察学会、旅游行业协会、法学会、财政税务学会等60多家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在丽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医疗保健、安全防范、反短信诈骗、旅游推介、禁毒知识、财政税收等咨询服务。

来自各行各业的上千名群众参加了现场咨询、参观展览和领取资料,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社科大餐”。

在社科普及周活动期间,全市1000多名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文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4、、编写社科普及丛书。

组织各学会编辑出版了丽水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第一辑,有“养生丽水”、“平安丽水”、“金融丽水”、“社保丽水”、“旅游丽水”、“教育丽水”、“财政丽水”、“电力丽水”。

采用“百问百答”形式给全市人民献上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内容通俗易懂社科文化大餐。

3、加强社科基地建设。

制订下发《丽水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办法》,开展社科普及基地调研和评优工作。

全市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由4个增加至8个,共有1个基地和4个基地工作人员被评为省级先进。

(三)以完善制度和活动组织为抓手,做实社科管理。

1、召开理事会。

4月10日,召开了市社科联五届二次理事会,总结部署了年度工作,表彰了市社科优秀成果获奖项目和先进工作集体、先进个人。

2、加强县级社科联建设。

景宁、松阳、青田先后召开了成立大会,缙云的人员也已配备到位,全市县级社科联实现了“满堂红”。

加强对县级社科联工作的指导,围绕解决县级社科联解决“工作定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三个问题,3月份组织县(市、区)社科联主席、副主席到乐清、天台、宁波等地学习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