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广高速公路项目土建第四分部路基挖方首件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中国水电路桥渝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第四分部二O一三年七月1、工程概况 (1)2、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 (1)3、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2)4、工期目标 (3)5、质量目标 (3)6、施工组织机构 (3)7、设备、人员及材料准备情况 (4)8、路基挖方的施工方案及方法 (5)8.1施工准备 (5)8.2 试验路段的确定 (6)8.3现场准备 (6)9、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9.1、质量目标 (13)9.2、质量保证体系及确保质量的措施 (13)10、工期保证措施 (15)11、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6)12、雨季施工措施 (18)13、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8)14、安全保证措施 (20)15、环境保护措施 (23)1、工程概况本试验段起讫桩号为K64+200~K64+300共100米,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24.5m,设计速度为80km/h。
我项目部决定于2013年7月初进行路基挖方段的首件施工,以验证我项目部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以便于积累施工经验以利于将施工方案进一步改进。
本标段的大挖方路段主要集中在一下部位,2、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本标段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北部,属低山丘陵地貌。
地形地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由一系列走向北东的条形背斜、向斜相间排列的梳状构造和隔挡式构造形成构造地貌特征,北部收敛,南部撒开似帚状展布。
观音峡背斜、沥鼻峡背斜轴部及两翼多为低山,由砂岩组成的脊状山脊线海拔高度大部在1000~1300米,背斜中部灰岩出露地区,形成细长与山体走向一致的岩溶槽谷,两侧为砂岩构成的脊状山或单斜山,呈“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式地貌形态特征,总体地势较陡,一般地形坡角30~50°,沟谷发育,纵坡降多大于30%,切割较深,一般几十米至数百米。
悦来向斜、北碚向斜、合川向斜轴部及两翼多为丘陵,海拔高程一般在300~500米,因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产状由背斜至向斜逐渐变缓,高程渐低,呈迭瓦状,若向斜轴部坚硬砂岩厚度较大时,呈台状高丘,总体地势较为平坦,一般地形坡角10~30°,沟谷较发育,纵坡降多小于20%,切割深度多在10~30m。
线路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少,多云雾,少霜雪;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
平均气16.6℃~18.6℃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多在0℃以上,少霜雪,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多酷暑。
重庆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平坝河谷,东部地区年总降水量1050~1350mm,西部地区1000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106~266mm。
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重庆年平均日照1000~1400h,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78.9%左右。
线路段雾多,平均雾日是104天;年均日照时1259.5h,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h,其他月份在150h以下(据重庆市1995~2010年气象统计资料)。
3、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该标第四系土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冲洪积层、坡洪积层、残坡积层段地层单一,下伏地层单一,均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厚度993~1340m。
岩性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紫、黄灰色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为主。
底部为一层沉积相对稳定,厚约30m的砂岩。
分布于合川向斜北翼,主线里程K58+000~K69+846.886。
地质构造本标段内无断层通过,主要发育合川向斜:北起广安大良城,向南西于合川东津沱进入重庆,轴向N20°~65°E ,轴部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地层,两翼侏罗系珍珠冲组~新田沟组地层,南东翼倾角20~60°,北西翼倾角1~3°,两翼不对称。
K线于K51+585穿越该向斜轴部。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0—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0—2001图B,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水文地质路段区内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土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孔隙中,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粉质粘土具埋藏浅,补给源近,透水性差、富水性弱等特点。
基岩裂隙水:测段基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裂隙多呈闭合状,结合程度一般,不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下渗透补给、储存,故桥位区基岩裂隙水贫乏。
经过对钻孔水文地质观测,未见统一的稳定水位,终上所述,桥位区地下水贫乏。
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本项目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区域地质环境稳定,路线基本沿构造线方向布设,地形上大多属低山、缓丘地貌,本标段未发现有顺层、滑坡、泥石流、崩塌及第四系活断层分布。
4、工期目标我项目部计划于2013年7月1日进行路基挖方试验段施工,于2013年7月10日挖方路基试验段施工完毕。
5、质量目标本试验段完工后其质量要达到《合同技术规范》标准,符合国标、部标相关标准规范。
达到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要求,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6、施工组织机构我公司对此首件施工非常重视,所有参与此次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分包队伍已经全部到位。
项目经理部是整个标段的生产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联系,接受业主、监理的管理、监督,处理对外关系,负责整个试验段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调度、材料供应和工程款结算以及分配、协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等。
为保证试验段的质量和进度项目部专门成立了路基挖方施工小组。
施工组织机构图见附图1施工负责人:陈靖波技术负责人: 李靳质量负责人:贾东林试验负责人:冷建康测量负责人:曾广慧安全文明负责人:徐友祥7、设备、人员及材料准备情况1、人员:项目总工负责总的路基挖方试验段的施工工作,技术员4名,质检人员5名,专职安全员3。
2、材料:材料业务由专人主管,做好材料计划,材料货源已经落实,原材料的检验工作目前委托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我项目部派专人负责原材的检验工作,保证材料质量,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及业主提供的信息,采用汽运的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钢材与厂家直接签订购销运输合同,以保证材料的供应。
3、设备:用于路基施工的机械目前已经进场,进场机械状态良好。
同时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的检验标定工作业已完成,施工时可以正常使用。
目前进场的机械具体情况见下表:8、路基挖方的施工方案及方法路基土方采用机械挖填,机械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石方开挖采用机械直接挖除配合光面爆破施工。
8.1施工准备1、施工动员到目前为止我项目部已对所有参战人员进行了施工动员,并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三次图纸会审。
每位参与该试验段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对该试验段施工的基本情况和首件工程施工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
并且明确了该试验段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并且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期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得到了强化。
总之上场施工人员已做到心中有数、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即将以实际行动来做好该试验段。
2、技术准备内业技术准备包括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和学习施工规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编写各种针对性保证措施和技术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根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采集各种需要的符合性数据,以及其它资料等。
外业技术准备包括现场详细调查,做好现场控制桩交接与复测,并检校各种测试仪器设备以及掌握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
到目前为止导线点的复测工作已经完成任务,路线横断面的复测工作也已经完成。
3、联络准备我项目部已经将爆破方案上报到了当地派出所,并得到了批准。
与当地有争议的土地我项目部已派专人与当地政府进行了交涉,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8.2 试验路段的确定为保证将来施工方案的合理、可行,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拟在K66+360~K66+460作为本合同段路基挖方工程的试验路段。
选取该段作为试验段原因1、首先这一段的施工便道已经打通,并且距离主要公路较近,便于施工机械的进入。
2、其次这一路段集中了高挖方、深挖方、软基处理和涵洞等特殊施工段。
其中深挖方处挖方深度达26.5米,需采用光面爆破法将该处的泥岩清除掉,并且将挖出的石料运送到填筑区进行填筑。
8.3现场准备8.3.1、清表1.1场地清理1)用全站仪定出本试验段的中桩和边桩(沿路线走向每20米一个点),并沿两侧边桩用白灰撒出边线。
2)将本试验段内的树木及树墩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清除掉。
3)将本试验段内的结构物采用推土机、挖掘机配合人工清理掉。
8.3.2、挖方路基施工2.1土方路基开挖应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确保施工作业面的积水;截水沟应与排水系统连接顺畅,确保水流畅通。
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
非适用材料应设计要求或作为弃方按相关的规定处理。
路床施工前,应先开挖排水边沟,防止边坡雨水危害路床部分;路床需要换填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其压实度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GF10-2006)的指标要求。
填挖交界处应先挖台阶与填方路堤相衔接,台阶宽度不宜小于压路机碾压宽度,路床顶面衔接长度不宜小于5m。
通道纵挖法:因路堑的宽度和深度都较大,故采用通道纵挖法。
先沿路堑纵向分层挖出一条通道,然后开挖通道两旁。
上层通道两旁开挖至路堑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如此向纵深开挖至坚硬岩层(采用4.3石方爆破开挖)如图1所示。
(K62+060~K62+320,K65+020~K65+400,K66+260~K66+560,K68+159~K68+620土方层宜采用此开挖方法)运距较近时采用推土机配合开挖;横坡较陡、运距较远地段采用横向台阶开挖方式。
机械开挖坡面预留30cm厚的保护层,保护层采用人工进行挂线修整边坡。
施工中经常使用坡度板或测量进行检查,保证坡面平顺。
局部超挖,回填时必须夯实,严禁贴坡现象。
土方挖运采用挖掘机配以自卸汽车运输,开挖施工及弃土场设专职人员指挥调度,保证施工安全。
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的作业方式如图2所示。
(K60+200~K60+340,K61+780~K61+960,K64+400~K64+500土方层宜采用此开挖方法)图2分层纵挖法分层纵挖法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
当路堑长度不超过100m,开挖深度不大于3m,地面较陡时,宜采用推土机作业,当地面横坡较缓时,表面宜横向铲土,下层的土宜纵向推运;当路堑横向宽度较大时,宜采用两台或多台推土机横向联合作业;当路堑前傍陡峻山坡时,宜采用斜铲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