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课用《咏怀古迹》课件-(PPT)

上课用《咏怀古迹》课件-(PPT)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诗人 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拓展演练】
岳鄂王墓 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注释 ] [ 1 ]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岳飞,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 2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 3 ]南渡君臣: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 [ 4 ]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了。天下中分:指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不支:无法支撑。
•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对比手法。三、四句南渡 君臣与中原父老做对比,显 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
拟人手法。末两句赋 予山、水以生命,渲染 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
(1)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 岳飞墓时所作,抒发了对 南宋名将岳飞极为沉痛的 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 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 的愤慨,流露了深沉的故 国之思。
上课用《咏怀古迹》课件-(PPT)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鸣如长汉 镝何城武 无一万雄 翦声曲里图 伯五琵遍载 赞十琶风史 年好烟篇 。,。,
归纳: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 、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 衰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曾经凭着画工的画像认识昭君美丽的容颜, 如今似乎听得环佩作响,空有昭君魂魄月 夜归来。
千年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 内心的怨恨之情。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谁?
昭君
2.找出其中点明昭君情感的词语。
3.开篇一句写景给你怎样的感觉? 用了什么手法?
目的何在? 雄伟壮丽. 拟人手法. 引出人物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对南渡君臣的强烈愤慨
•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对岳飞的沉痛的悼念之情
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 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
• 古迹:古代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迹. • 咏怀:抒发怀抱. • 《咏怀古迹》是借古迹来抒发情感的组诗,
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这 是第三首。
二.作者印象(读作者)
你看作者是杜甫,想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 忧国忧民的诗人 • 才华横溢又郁郁不得志的诗人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 源在于君王不识
对故土深沉 的爱
“空”:徒然,斯人已逝,徒有魂 魄归来,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 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画图的故事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 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 ,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 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 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 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 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 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 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
舞词胡昭
文客汉君
弄各和自
董 必 武
墨 总 徒 劳
抒 胸 臆 懑
亲 识 三)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借古
抒怀表达的情感。 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
方法。
一.解题(读题目)
你看题目《咏怀古迹》其三,得到了哪些信息?
昭君青冢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三世无犬 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 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 ,其子继任王位。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 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 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又生二女,公元前 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 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 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4【讨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 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 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 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 平凡的女子。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 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女子的形象.
A、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 的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 B、运用对比手法。三、四句用对 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 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 谴责愤恨之情。 C、运用拟人手法。末两句赋予山、 水以生命,渲染天地同悲的凄凉 气氛。
• 请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诗
谢谢大家!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长江的急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还有明妃(王昭君)生长的村子。
自从离开汉宫便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 今只留下一座青冢独对黄昏。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什么?
怨恨时间之长
怨恨之强烈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死葬异地
思念故土
8.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 昭君其人其事?有人说,杜甫 是”咏明妃以自悲”也.你怎么 看?
昭君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死葬异地 思念故国
诗人
才不得用 漂泊沦落 思念长安
怨恨
怨恨
咏 史 抒 怀
主旨:
• 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 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 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但他不敢明说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 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
• 漂泊流浪,穷困潦倒的诗人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 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
三.读诗句注释,理解诗意
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请赏析一下颔联.(手法+分析+情感)
用了对比\对仗手法.
“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 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 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朔漠”对“黄昏”,空阔的大漠,暗淡的“黄 昏”这是何等的空旷凄清!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 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寄寓 作者深切的同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