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排查强化练(十六)(教师用书独有)A组易错排查练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5·江苏卷,28B)提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2014·广东卷,33C)提示:×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2013·海南卷,17①)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也不能超越时代和条件的制约。
4.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2013·浙江卷,27④)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
5.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2013·江苏卷,32②)提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6.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012·福建卷,34④)提示:×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
7.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2015·新课标Ⅰ卷,22②)提示:×认为价值判断没有客观的标准说法错误,客观标准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8.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2015·安徽卷,9A)提示:×梦想只是目标,不是途径,其实现需靠行动。
9.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2015·山东卷,35A)提示:×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出发,正确的价值观也是主观的。
10.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2014·新课标Ⅰ卷,23③)提示:×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11.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2014·广东卷,33D)提示:×正确的价值观也无法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12.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2014,安徽卷,11②)提示:×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13.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2014·重庆卷,12①)提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越大价值就越大,不能以获得回报的多少来衡量。
14.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013·浙江卷,28C)提示:×正确的或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都有导向作用。
15.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013·江苏卷,33④)提示:×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B组高频强化练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回答1~3题。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根据我国社会实际,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实际做出的,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实际的改革措施,故①②③④都对。
答案 D2.建国后,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人多力量大”——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单独二孩”政策,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这说明()①矛盾特殊性通过普遍性得以体现②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发展过程说明我国的生育政策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要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说明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表述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
舍去有①的选项。
③与题意无关。
答案 D3.对于“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但也有人表示了担忧:担心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突然增加,不利于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等很多问题的解决。
这表明()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B.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C.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而不同D.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认识解析对“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贯彻实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赞成,有人担忧,这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A项说法正确;B项过于绝对,说法错误;C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错误;D项说法错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认识适用于任何情况下。
答案 A4.以下说法与漫画《钱不能乱花》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驱动作用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漫画反映了小时候攒钱与长大后攒钱的目的不同,不同目的的背后是相应的价值观在发挥作用,②当选;不同年龄赞钱的目的不同,并指导不同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
③中“关键”夸大了主观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答案 D5.漫画《都是政绩》,给我们的启示是()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B.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作用C.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解析本题考查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工程的拆与建有其客观规律,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任意为之,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选D。
答案 D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等六项原则。
回答6~8题。
6.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这是因为()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②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③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④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题意强调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在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改革的作用,②④正确。
①说法绝对化,③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答案 B7.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5年我国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
这主要遵循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解析我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答案 B8.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这体现了()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解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A项与题意不符,不选。
B项是一种工作方法,未直接指明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C项虽说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但也无法准确对应题干,答案应选D项。
答案 D9.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这说明()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统一的B.劳动着的人是最伟大的人C.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利益解析屠呦呦因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A项应选;仅仅劳动着却没有作出贡献的人不是最伟大的人,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必备条件。
答案 A10.材料一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某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体制,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走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材料二该省的城镇化规划一方面体现出该省将继续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展现了省政府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诚意、形成多方合力的魄力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决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该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哲学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知识,为省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问限定的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是“寻觅社会的真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这一角度包括哪些具体的小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带着选定的知识点去分析材料,在材料中找到能够与哲学知识点相结合的关键性的词语,完成本题的解答。
第(2)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相关的知识,为省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主要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两个方面去回答。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践中的主体作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建言献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