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理论论文

生态学理论论文

关注全球变暖摘要:本文主要谈到了全球变暖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并针对减缓全球变暖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发生了局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问题进行展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而这正是我们整个地球上的人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变暖的部分现状如下:一、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二、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

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

三、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

四、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五、最近12年中有11年被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

六、近50年平均线性增暖速率(每10年0.13℃)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相对于1850-1899年,2001-2005年总的温度增加为0.76℃。

七、南北半球的山地冰川和积雪总体上都已退缩,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退缩已对1993~2003年间的海平面上升贡献了0.41(0.06至0.76)毫米/年。

八、在1961~2003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1.8 毫米/年。

还有一些现状是我们平时就能接触到的,比如: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等。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一、乱砍滥伐因素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锐减,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不仅如此,根据有关实验表明,森林面积越少,就越影响降雨量,土壤湿度也严重降低,导致气温升高。

二、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因素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大气中有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臭氧、一氧化二碳和最近才有的CFC。

除了CFC之外,所有的这些气体在自然界都有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使得它们的浓度增加,这种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是一种认为的潜在的危险。

自从二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的到来,某些气体的浓度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氮氧化物增加了百分之十五、二氧化碳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甲烷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五十。

令气候变暖的因素有一半以上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每年燃烧产生并释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有二百四十一顿。

科学家们已对温室气体开始改变世界气候以及开始增加地表温度这个事实达成了共识。

他们认为到2020年,世界平均温度将会比今天增加1.3摄氏度,到2070年温度还会增加3度。

三、人口因素人口的急剧增多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世界人口每年增加六百多万,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其次,人口增加给自然资源增加了巨大压力,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就会出现乱砍滥伐的结果,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四、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五、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六、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七、物种加速灭绝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八、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还有以下两点的自然因素造成全球变暖。

一、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二、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

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的后果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等,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一、冰川消退的影响冰川,特别是极地大范围冰盖能大量反射太阳光,从而有助于人类居住的地球保持温度不至于升高。

然而,当冰川融化后暴露的陆地和水面就会吸收太阳热量,从而导致冰体融化更多,由此连锁反应势必加速地面增温过程,又有助于气候变暖。

而北极地区冰体过度融化后较冷冰水却会对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东部地区产生冷却效应,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会使那里的大洋环流模式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冰川消融更会给局部地区带来灾害。

如喜马拉雅山冰川如此融化,在5到10年内,会使尼泊尔、不丹境内近50个冰川湖决堤而引发洪水泛滥;夏季冰川快速消融也会引发印度境内印度河、恒河水位上涨而造成洪灾。

相反,随着冰川的退缩,大部分以冰川融水为水源的地区将会严重缺水,如秘鲁、印度北部就因冰川的加速消融而面临着缺水危机。

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气温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

海平面上升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得沿海地区水质恶化,使生态环境和资源也遭到破坏。

海平面上升后海水将循河流入侵到内陆,是河口段水质以及地下水变咸,影响城市乡村等居民饮水以及工业用水,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咸水入侵到地下水后会使沿海建筑物的地基变软,咸水也会加剧对地基的腐蚀作用,严重的可能会酿成地质灾害。

另外,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是:淹没土地,侵蚀海岸。

而沿海地区是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里。

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1m以上,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如威尼斯、纽约、伦敦、上海等将面临被淹没的灾难。

而一些人口集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估算表明海平面上升1m,中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淹没,7000万人需要内迁。

此外,海平面上升后海洋的动力作用会加强,使得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

国外有资料表明,我国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

据了解,现在上海、海南等地的岸滩受侵蚀很严重。

三、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所带来的主要威胁包括:土地缺少植被覆盖将直接导致土地退化,打破该地区的水资源平衡,从而严重威胁到在这片土地上赖以生存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人类不能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现状合理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土地濒临沙漠化和半沙漠化地区。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农业还依赖犁田撒种、靠天下雨的处境,因此强烈的风吹日晒和洪水泛滥造成土地表层土壤的干裂贫瘠和水土流失。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

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

说得具体一点,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3度,地球上现有动、植物的生存、繁育,物种间的互为依存、制约的平衡关系将会被打破;某些动植物会消失,整体的自然环境将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无疑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五、对农业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生态变化,会导致植物生态位变化,这使得一些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因为变暖周期太短,植物跟不上进化,导致一些植物无法适应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而面临大面积死亡。

同时,动物的生态位也在发生变化。

跟植物息息相关的昆虫,如果生态为发生变化,就意味着许多依赖昆虫而生长等农作物将会受到影响,例如果树的授粉。

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零度等温线发生升高,害虫和病毒的数量将会升高,这将会严重破坏职务的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

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当有人问起全球变暖给你带来什么影响时,或许你想到的仅仅是夏季更加炎热会导致更多人中暑。

极端高温将成为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

然而,美国公共卫生专家指出,虽然随着气温升高,炎热引起的人类疾病和死亡数量的确会增加,但是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却远远超出这些。

全球变暖会导致空气和水源污浊,引起更多同洪水相关的意外事故,威胁人类食物供应,造成数以百万计的环境难民,给具有净化空气和水作用的许多生态系统带来压力,甚至致使生态系统崩溃。

七、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

主要的应对措施有:一、鼓励使用太阳能,使得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二、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作为新的干净能源。

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是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三、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

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