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具体分析,掌握象征手法的基本特点。
2、理解象征、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技巧表达效果。
3、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全文都在礼赞白杨,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生答)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呢?
(生答师补)《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热烈的歌颂他们和他们的精神、意志。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二、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1、(讲授)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的写作手法。
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
2、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那些课文用这样的写法?
(生答)《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繁密盛开的花穗赞美生命的顽强不息。
(师补)刘禹锡《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句是局部象征,以直冲云霄的白鹤象征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3、(讲授)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是临时的,不同于传统的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托物”与“言志”间的联系是相对稳定的。
如“腊梅”象征傲霜斗雪的坚强、淡雅朴素。
“菊”象征高洁、清秀。
这种写法帮助《白杨礼赞》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审查”。
三、精读精讲第5段,具体分析白杨树形象的描写方法,初步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1、作者为何单单选择白杨树来象征抗日军民和民族精神意志,而不选择别的物?
(1)学生从课文和写作背景中找原因。
(生答)作者从新疆到延安,一路所见最多是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
民;
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民同生长在广袤的西北高原上;
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民有相同的正直性格和坚强品质;
……
(2)教师出示白杨树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谈感受。
白杨树:一种落叶乔木,一般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是一种很普通的树。
生存能力极强,大路边,田埂旁,有黄土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
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用途多样:可做各种农用工具;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2、朗读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的?各有什么特点?
(1)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段。
(2)(生答)描写白杨树外形的顺序和四个方面及各方面的特征。
干:笔直、绝无旁枝
枝:笔直、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
(3)这样的白杨树给人什么感觉?和那一类人相似?
正直、团结、进取、质朴、严肃、坚强不屈……
3、写法小结
抓住白杨树的特征,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再拟人化的对白杨的性格进行赞美,使人不由自主的由物联想到人。
白杨树的特征————人的性格品质
四、精读精讲第7段,理解象征手法的特点。
1、朗读思考并讨论: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注意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1)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7段。
(2)学生思考并讨论。
(3)师生交流总结:
通过四个“难道”,引发思考和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第一个“难道”:引发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了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尽团结,力求上进”象征着中华民族抗日精神和意志。
这四个句子以反问形式,引发思考和联想,强化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揭示象征意义,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
(4)思考讨论:作者为何要用排比、反问句的句式,不直接用肯定句式?
用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的作用:水到渠成揭示其象征意义。
2、第7段还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先用两个否定假设,似乎要承认白杨树不美;接着用“但是”一转,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形成对比。
用比喻、对比、欲扬先抑突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
之后用四个反问句与之相连,自然的揭示象征意义,又使感情逐渐达到高潮。
五、明确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的作用。
①结尾写楠木是为了与白杨树对比,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②以树喻人,将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对比,突出其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六、随堂练笔:学习课文第五—七段写法,试着描写一种植物,并赋予其象征意义。
1、出示图片和资料
(1)松树:形态异,寿命长。
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多数是我国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多数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而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
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耐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欢阳光,也耐涝,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在中国广袤的山林原野中,不仅生长着茂盛的松树、落叶松、云杉、冷杉森林,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还隐藏着许多极为珍贵稀有的松科树种。
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最早由孙思邈发现,主要是清除人体自由基,可防晕车,可煨水、泡酒,延年益寿。
(2)爬山虎: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
藤茎可长达18米。
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它
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
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
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能力。
生性随和,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居然可达30~50平方米是垂直绿化的优选植物,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
在绿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立体绿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可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同时也发挥着增氧、降温、减尘、减少噪音等作用,是藤本类绿化植物中用得最多的材料之一。
2、写法指导 :抓物态,细描绘;人化赞,巧揭意。
3、学生随堂写作并交流。
七、总结延伸
1、读茅盾《题白杨图》,总结课文内容。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学习做人
(1)(引发出示)观翠竹仰慕其谦逊品节,
赏白杨礼赞其坚强意志,
赞白杨敬仰其傲骨精神。
白杨的正直严肃、坚强质朴、傲然不屈、团结向上及其不能磨折压迫的极强生命力,对我们做人用很大启示。
(2)(生答)希望我能有----(植物名)的----品质,做一个----的人。
八、板书设计(见PPT)
九、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6——8段。
2、完成课堂写作(350字左右)。